昭阳新闻

昭通古城有条“天上的街市”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4-12-23 09:54  作者:任天能 蒋德玉  责任编辑:赵磊明

站在西街望陡街,熠熠生辉而有三十度倾斜角的陡街,似天上的街市直穿云霄,街市的顶端闪耀着灿烂的“朱提文化”,街市的脚却融入昭通历史的长河,引领昭通文明新方向;而站在陡街望西街,远山和巍峨的城楼相互映照,街道整齐,商贾云集,行业多样,昭通古城一派壮丽景象。

 古城陡街,是昭通人情感里的一个结,承载着昭通人的记忆与梦想;古城陡街,是昭通人灵魂里的一根琴弦,轻轻弹拨,便能震颤出心灵里美妙的清音;古城陡街,是昭通历史文化的根,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而滋生出来的繁茂根系;古城陡街,是这座城市的魂,青石板和成规模的法式建筑散落了岁月长河中太多的故事和记忆。

陡街是昭通古城最老的街道,有200多年历史,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昭通第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作为古城保留至今的历史遗迹,陡街见证着昭通古城发展的历史。


昭阳区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黄智说:“陡街是东西向的,是昭通最古老的一条街道。目前陡街是昭通的一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陡街的历史跟昭通的历史是同时代的,它见证着昭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明清以来,清代至民国以来是昭通商业发展的中心地带。陡街的路面是青石板铺装的,你看青石板已经被踩得玉光光的,说明它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陡街两面的商铺属于法式建筑,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建设的。”

据清代《恩安县志》载,陡街是当年由城西济川门至昭通镇署门前的一条东西向街道,街道呈斜坡状,故老百姓称之为陡街,是昭通古城东西向的中轴线。

古城陡街街面铺设的青石板,是历史形成并一直沿用至今的老石板,其厚度有约30厘米。昭通人记忆深处的陡街石板上的凿痕是防滑痕,每当石板上的凿痕被岁月磨损后,还会再次凿痕防滑,保证市民行走安全。

据一位老昭通人回忆:20世纪70年代,学生每天上学和放学都要穿过陡街,发现陡街两侧整齐排列的长方形和菱形凹槽的规律——纵向铺设的是长方形凹槽,而与陡街与蚕豆街和崇义街相连的街口,铺设的却是菱形凹槽。陡街石板这种排列整齐、与相应街口相衔接的不同形状的凹槽。通过对这些凹槽的功能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凹槽与现代交通标识一脉相承。这些凹槽与陡街的行道树一样,是陡街的一道风景。

昭通古城以辕门口为中心,按照八卦防御阵势,讲究南文北武,辐射到四门。陡街朝西,穿过顺城街与西街相连。在昭通被称为“云南的小昆明”之时,陡街是昭通最繁华之地,这里以法式的建筑、繁多的商铺和琳琅满目的货物闻名于全省。


过去的陡街,房屋多为二三层土木结构的建筑,门面为圆拱式法式建筑,且有欧式装饰图案,街面是青石条镶嵌而成,凿有石痕,街虽陡而不滑。街两边植有粗壮的槐树,槐树枝叶繁茂,树冠浓密,交相叠映形成绿色窟窿,盛夏烈日炽炽,进入陡街、西街则浓荫蔽日,凉风徐徐。站在陡街与辕门口的交接处向西望去,远山清淡,雾岚轻绕,可见村庄田畴,竹树环合,乡村城市,融为一体,浑然和谐,天人合一。

陡街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由西城门外通往城内的主要交通要道,同时也是昭通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安恩溥镇守昭通时,整顿市政,用条石铺路面并设置车行道和人行道交通标识,陡街面貌焕然一新,昭通城市建设呈现出“铺面尽改西式,街道宽平”的景象,陡街法式建筑风貌一直延续至今。

为了保护和传承陡街的历史文化,昭通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古城风貌改造工程,2022年10月,随着昭通古城保护工作的启动,陡街迎来了新生,全长约300米的沿街建筑外立面风貌及街道景观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陡街改造工程中,昭通古城保护工作指挥部坚持“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原则,并牢固树立“留改拆”城市更新理念,对部分建筑的风格、比例、尺度、细节进行改造,清理整治“乱搭建”,规划店招、店牌的风格和色彩,突出昭通古城的风貌特点。

 改造后,陡街错落有致的沿街建筑,外墙经过精心修补,古典的美学在当代生活中得以重现,古韵得以永存,每一块仿古砖都仿佛蕴含着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故事;门窗焕然一新,店面各具特色,新增的门牌、壁灯、立式招牌等装饰构件,更是为昭通这条老街添上了几分现代与复古交融的韵味,让陡街的容貌里镌刻着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踏上陡街的青石板路,仿佛穿越回了旧时光。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木质的门窗、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岁月往事。沿着街道缓缓前行,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街边偶尔能看到一些传统的小店,售卖着特色的手工艺品和小吃。在陡街上行走,可以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让人心情格外舒畅。或许还能偶遇一些街头艺人,他们的表演为这条老街增添更多的活力。在陡街,时间仿佛静止了,一切都那么宁静而美好。走在陡街上,让心灵得到一次洗礼,留下难忘的回忆。

 赓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根,赋予城市魂,守护陡街看得见的乡愁。让陡街成为一张昭通历史文化名片,为彰显古城气质、展示古城魅力、促进文旅融合增添光彩,当下的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任天能  蒋德玉)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