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4-11-26 16:03 作者:宋邦彦 责任编辑:虎伶俐
大山包镇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生态保护这一重点,在大山包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
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筑牢生态保护意识
大山包作为重要的生态区域、国际重要湿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大山包镇通过多种途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致力于将生态保护意识深深植入每一位干部群众心中。镇党委、政府组织专题学习会议,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全会中有关生态保护的重要论述,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大山包镇还大力开展“争做环保使者,共创生态文明”科普宣讲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乡村广播、学校课堂以及“小手拉大手”等丰富多样的宣传渠道,向村民和学生广泛普及生态保护知识,使绿色发展理念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了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浓厚氛围,让生态保护成为大山包镇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追求。
加强生态修复治理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大山包镇大力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工程,涵盖湿地生态保护补偿项目10695亩;裸地恢复、侵蚀沟生态治理5500余亩;退耕还湿、草原生态修复18000亩;围栏封育、渔洞水库径流区整治570亩等,累计恢复湿地面积34765余亩,湿地植被覆盖率提高了14.03个百分点,同时重视对湿地泉眼的保护,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提供了水源支持,使得湿地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得到全面提升。如今,大山包已形成了以黑颈鹤、湿地、草甸、鸡公山峡谷、云海、日出、日落、佛光等生态自然风光闻名的独特景观,成为了集自然保护区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吸引着众多过境游客前来观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筑生态美好家园
大山包镇党委、政府通过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生态搬迁等重大民生工程,组织保护区8000多名群众进行搬迁,并将耕地恢复成草场和湿地,有效缓解了保护区人畜活动过载的压力,实现了草畜动态平衡,此外还建成了3750亩的黑颈鹤食源基地,在大雪天气安排护鹤员定时定点投喂,实现了从人鹤争地到人鹤和谐共处的历史性转变,为黑颈鹤等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目前,大山包重点保护鸟类4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4种),黑颈鹤数量高峰期达2342只;大山包保护区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0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野生动物与人类共享同一片蓝天,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
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使得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加入到护鹤行动中来,保护野生动物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同时保护区建立智慧化监测管理体系,利用无人机“天眼”作用,不仅开启智慧生态监管新模式,提升了生态保护的科技水平和监管效率,还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随着大山包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山包镇在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下,合理开发生态资源,持续推进以马铃薯为主的生态产业发展项目,成功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有力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大山包镇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通讯员 宋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