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丨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更好发展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更新时间:2024-10-25 08:38  作者:冯志礼  责任编辑:虎伶俐


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点内容,深入一线开展监督检查,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者东镇马邓村茶叶种植基地向茶农了解相关情况。 罗海玲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把党的自我革命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严密,把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必须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部署,从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中深化对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强化完善反腐败工具箱,探寻更多规律性、贯通性的工作办法,巩固拓展全域清廉建设的良好态势,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更好发展。

树立从山顶看山脚、从政治高地审视问题的政治监督思维。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主业就是政治监督。只有站在政治的高度,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更加深化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始终以党中央的中心为中心、以党中央的大局为大局,自觉把政治监督的宏大命题落脚到被监督对象的职责使命上,把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从政治上评价落实到具体人和具体事,找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监督重点,从学习看政治态度,从决策看政治立场,从落实看政治担当,从现象看政治本质,从解决具体问题看政治能力,在履行纪检监察职责中,优先考虑政治要求、政治标准、政治效果,切实担当政治责任;在日常监督中,优先从政治上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偏差、立场偏差、价值偏差;在线索处置中,优先处置反映政治方面的线索,对重要政治问题动辄则咎;在党风廉政意见回复中,优先审查政治方面的问题反映;在审查调查中,优先查处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在推进标本兼治中,优先解决和整改政治问题,加强政治性警示教育,提升以案促改促治的政治效果。引导督促党员干部真正悟透党中央大政方针,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

坚持敢于善于斗争,强化反腐败斗争战略思考、战役组织、战术运用、战斗效果的“四战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斗争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斗争不是好勇斗狠、快意恩仇,也不是简单地以硬碰硬、盲目出击,更不是毫无章法、毫无原则,而要做到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强化反腐败斗争战略思考、战役组织、战术运用、战斗效果的“四战协同”,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增强对反腐败斗争的前瞻性思考、阶段性分析、系统性谋划、深层次治理,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从严明纪法规矩出发、从公道正派出发、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出发,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根据任务、时间、对象、场合、性质等,科学合理地选择方式、时机和力度,机动灵活地选用方式方法对策,做到既讲战略、战役问题,又讲战术、战斗问题,把握好力度、温度、进度、尺度、调度,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着力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以高质量的战略战术、策略打法,健全防治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机制,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更加突出标本兼治,运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腐败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腐败滋生有着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生态等多方面的土壤和条件。从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情况看,腐败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腐败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理措施的多样性,仅靠一种方式不可能完全奏效。反腐败斗争越深入,越需要抓源治本、系统施治。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深入推进腐败问题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保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不放松,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和载体,放眼政治生态“全景图”,既“从一案看一域”,也“从一域看一案”,深入推进地域性、领域性腐败问题整治“作业面”,推动反腐败斗争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施治、全域治理提升转变。深入查找个案、窝案、串案背后的权力运行风险,形成查办案件、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进发展的全链条闭环治理机制。统筹发挥政治监督、思想教育、组织管理、作风整治、纪律执行、制度完善在腐败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贯通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整改治理、警示教育各个环节,更好地把线索处置、案件查办和政治生态修复净化协同起来,从案件查办的“反应式介入”向“主动式帮助”递进,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清理,一个地域一个地域治理,哪里没有突破就向哪里发力,哪里是重点难点就在哪里用劲,持续巩固发展反腐惠民互促共进的云南实践。

以量变促进质变,深化集中集成集束工作方法整治民生突出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侧重量的积累转向重视质的提升,对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水平提出新要求,也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提出新挑战。民生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解决民生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狠抓不放,通过量的积累推动质的变化,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是责任态度,抓民生保障要常抓常为、善抓善为;“量力而行”是科学精神,既要积极回应群众所需,又要充分考虑发展实际。工作中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且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监督“放大镜”聚焦在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的问题上,坚持实事求是,紧盯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以小见严、以小见大,小切口、大纵深抓整治,通过实实在在的发展、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把一件件人民群众可感可及“天大的小事”解决好,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中,通过集中集成集束的工作方法,实现量的积累,积小成为大成,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切实保障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严管”的外在压力和“厚爱”的内在动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是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深刻总结,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和鼓励担当作为是内在统一的。严并不是要把党员干部管死,让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贯穿全面从严治党各方面、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使监督执纪执法既有惩戒的力度、又有关爱的温度。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就是对干部最大的关爱、最好的保护,就是确保党的财富不流失、不贬值、不被一些利益集团所吞噬。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转变工作理念,既用监督加压,又用信任加力,不断释放激励担当作为的正能量。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实事求是运用“四种形态”,把监督挺在前面,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该纠错的及时纠错、能容错的坚决容错,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做好澄清正名,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执纪执法始终,坚持纪法情理贯通融合,使监督更有温度,既要实现监督对象理智上的认知,也要达到情感上的认同。对受到处分的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教育、心理上疏导、生活上帮助,常态化做好跟踪回访工作,多在凝聚共识、温暖人心、激发活力上发力,通过给党员干部多做“政治体检”,常打“政治疫苗”,最终让广大党员干部健康成长,增强监督与被监督“双向奔赴”的治理成效,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冯志礼 作者系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