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4-10-24 09:54 作者:张燕 刘跃武 责任编辑:赵磊明
“锁钥南滇,咽喉西蜀”。昭通,中国著名“南丝绸之路”的要冲,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素有“小昆明”之称,有着博大、深阔的多元文化。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昭通古城的北正街。
清晨,秋日的阳光轻轻撩开了昭通古城薄薄的雾纱。从辕门口与陡街交会处往北延伸着的那条街道越发显出它的笔直。这条又长又直,且商贸繁荣的街道就是北正街。
北正街的名字由来已久,《恩安县志》记载:“源泉街,宽一丈,狭处减一二尺,自趣马门至怀远街止。此北正街也。”在《昭通志稿》里,也有同样的表述,但在《昭通府城市街道衙署图》上,则看得出这条街被分割成了几条街巷。从挑水巷往北至建国街巷口,叫炭市街,或许这里曾是卖炭的街市。上面有一段叫破沟。靠半边街的一段,因那里曾有牌坊,又叫木牌坊,而真正意义上的源泉街,则是半边街至趣马门这一段。到了《民国昭通县志稿》,北正街又名北大街。在《昭通县城市街道衙署图》中,炭市街则更名为中和街,往北则统称为源泉街。辕门口这段,最先起名照壁街,后更名为中兴街,而靠近陡街这一段,则起名辕门口横街,又名宣武南街,最靠近怀远街处,则叫大兴街。
挑水巷72号,一间历史较为久远的民房。在民房的大门上方赫然钉着“蒋家宅院”的牌子。院内绿植繁茂,古朴的建筑透出依稀的历史韵味。交谈中,79岁的房主蒋正发对北正街这一片的变化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蒋正发说:“挑水巷以前是用沙来铺的石子路,环境相当差,没有排污管 。现在越修越好了,走路出行,搬运东西或者是做生意都很方便。我们这条巷子原来从来没开过一个馆子,现在巷子里开了四、五个馆子了,很热闹!来旅游的人都一路走一路照相。”
2023年1月16日,区委、区政府正式启动古城保护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年打造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年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标,坚持“先规划后实施、先地下后地上、先保护后利用”原则,强化统筹、压实责任,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古城保护工作涉及的相关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
北正街属于古城保护的工作范畴,北正街区是该项目着重打造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项目。街区内包含的四条街巷,分别是北正街、建国街、陡街、挑水巷,均为清雍正十年建昭通府城时所设,属清代昭通镇署、县署所在地。其中北正街、陡街作为昭通古城东西南北十字轴线的重要部分,两街交汇处为古城中心辕门口广场,是古城空间保护格局中的重要构成,也是昭通古城历史格局的展现。
61岁的重庆人杜国政于1986年来到昭通,在北正街从事西服订制工作,从刚来时的青葱年少,到如今的年逾花甲,杜国政目睹了北正街的日益变化,感受到了昭通历史文化的悠久,体验了从外地人变为昭通人的骄傲和自豪。
“我来昭通已经有38年了,也看到了我们昭通的发展和变化。现在通过昭通古城的打造和省级历史街区的申报,肯定就会带动旅游的发展,旅游发展了经济就好了,经济好了我们生意就好做了,生意好做了生活就更好了。”杜国政说。
不同时期,北正街都展现了它不同的作用和魅力。不管是出于政治,抑或是军事的需要,最终,它还是北正街。北正街的居民们、商贾们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朝暮暮、生生不息。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燕 刘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