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4-10-10 23:06 作者:王秋静 余汝毅 责任编辑:虎伶俐
1991年,刘辉从大学校园毕业,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憧憬,回到了他的家乡——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镇,自此坚守乡村教育33年。他的故事,是坚守与奉献的乡村教育赞歌,也是乡村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3年前,刘辉站上了那所简陋却充满希望的乡村学校三尺讲台上,面对学生们一双双充满渴望和好奇的眼睛,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在日出日落、晨曦暮霭、四季更替的岁月里,刘辉用自己可贵的青春,默默守护着乡村教育的希望。
面对艰苦的教学条件,刘辉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主动与学校老师们沟通交流,并积极倡导师生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改善了教学环境,更为后来的课改和促进学生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观察农作物的生长,他带着孩子们走进田野,用生动的自然课激发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刘辉33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关注着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面对留守儿童缺乏关爱的问题,他经常家访,与家长、孩子面对面地促膝谈心,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面对班级里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的学生,他一对一地送学生回家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甚至自掏腰包为困难学生支付学费和学习用品,确保班级里的每个学生全部顺利完成学业。
在担任副校长和班主任期间,刘辉更是以身作则,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分管安全和教学工作期间,学校无一安全事故发生,全校教学成绩也有显著提升。分管食堂工作的十年期间,他认真负责,与同学们一同就餐,定期开展食堂食品安全检查,用心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18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成为了他们心中的良师益友。“刘老师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课堂上,他对每个知识点都讲得很细致。下课之后我们亦师亦友,他还为我们耐心细致地讲解我们学习中的困惑。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喜欢刘老师。”大山包镇中心学校八年级学生李响笑着说。
工作33年以来,刘辉的教学成果斐然,在《云南教育》上发表文章并荣获二等奖,还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教学质量优秀个人”“优秀管理人员”“德育标兵”等荣誉称号。他的教学创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收获了知识,提高了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在乡村教育这片热土上,刘辉老师犹如一座灯塔,以其33年如一日的坚守,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求知路。他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导师,更是一位灵魂工程师,他用心浇灌每一棵幼苗,耐心雕琢每一块璞玉。他的课堂,总能让知识的火花在简陋的教室里绽放;他的关怀,如同春日暖阳,融化了孩子们心中的冰霜。刘老师的存在,是对‘师德’二字最美的诠释。他用行动证明,即使在条件有限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创造出无限的教育奇迹。他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大山包镇中心学校校长廖朝顺说。
33年的教学生涯转瞬即逝,岁月在刘辉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依然坚守在大山包镇的土地上,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光和热。他见证了一批又一批乡村孩子的成长和蜕变,他们有的走出乡村,在城市里打拼出一番天地;有的选择回到家乡,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而刘辉,始终默默地站在他们的背后,提供坚实的支持和帮助。“能为乡村孩子们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很自豪!”刘辉说。
刘辉的故事是乡村教育的缩影,也是无数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教师的真实写照。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点亮了乡村教育的希望之光。他们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身到乡村教育中来,为乡村孩子们的未来铺设一条光明的道路。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秋静 余汝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