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4-09-29 09:06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赵磊明
云南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但经历了起伏曲折的历程。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云南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才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云南提出“稳粮调结构,提质增效益”的思路,茶叶、甘蔗、蔬菜、橡胶、花卉、水果、香料、药材、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日,《农民日报》刊发文章,解读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5年1月、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为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云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求实创新,做出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大决策部署。
云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谢晖说:“这一重大决策,实质上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推进云南农业发展走向质的飞跃。同时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道路,以全产业链重塑云南农业。”优良生态、立体气候、生物多样性……这一连串的关键词,是云南农业自然环境最显著的特征。在农业行家眼中,云南是个“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不能种的我能种”的地方,可又样样都不尽如人意。云南农业不能陷入这个“怪圈”。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正是让独特的自然环境赋能农业,抓牢“特”点,成就“强”业。几年来,云南农业发展锁定世界一流的目标,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落细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六项举措,通过高位强力推动、健全机制联动、加大投入拉动、完善政策促动,推动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十三五”期间,云南第一产业增加值从“十二五”末的全国第14位进到9位。可以说,打“绿色食品牌”是关键的一招。特别是2018年以来,云南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8个“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保持了16%的年均高速增长。
绿色有机填充产业底色
初夏的临沧市勐库镇公弄村,山林间古茶树层层叠翠,山脚下澜沧江热情奔涌……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先民与茶相依相伴,密不可分。古老的文化要传承,现代的步伐也要追赶,发展有机茶已经成为村里群众的一致共识。全村3.1万亩茶园中,有机茶园达到1.5万亩。
公弄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俸傣忠告诉记者,城里人喜欢的就是村里原生态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才能找来回头客,才能卖上好价钱。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以每公斤鲜叶高出市场价2元收购,村民们开始逐渐转变生产方式,不用化肥、不打农药,加强茶园的规范管理,产出的鲜叶品质绝对一流。公弄村追寻绿色有机发展只是云南茶产业亮丽底色中的一抹。
作为云南茶叶主产区的普洱市,早在2019年就开始酝酿将有机茶发展推向更好的平台。当年4月,普洱市有机茶产业联盟成立,50余家有机茶企业成为首批成员,并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培育产业集群,共同打造“普洱有机茶”公共品牌,推动普洱有机茶产业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为特色产业填充绿色有机底色,云南首先选择了茶产业作为突破口。
2020年6月,云南推动茶叶产业朝着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又有了更大的“手笔”。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联文印发了《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申报的通知》,重点将“绿色有机当年新认证”调整为“绿色有机认证在有效期内”,同时对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茶叶绿色加工、打造茶叶绿色品牌给予财政资金补助。一石激起千层浪,云南茶产业绿色有机发展大步向前。《2020年云南茶产业绿色发展公报》中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云南现有已认证有机茶园面积81.8万亩,绿色茶园面积45.4万亩,有机获证组织414家,绿色获证组织78家,有机获证产品1014个,绿色获证产品504个。茶叶有机认证面积和产品均居全国首位。
规模效应、品牌效益,都必须通过市场得到体现。2020年,云南茶叶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了1001.4亿元。据昆明海关统计,2020年,云茶出口总量为6665吨,出口金额11048万美元,出口总量较上年减少1293.5吨,金额增加4377万美元,增幅达65.6%。此外,高端产品出口占比增大,首次出现量减价增局面。
一流企业迈向全球市场
一朵“云花”,斗艳全球。
从1983年第一枝剑兰上市交易,到1994年第一个花卉交易市场建成,到200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将斗南花卉产业融入现代昆明建设和滇池治理的大格局,到2010年最大日交易量突破500万枝,再到如今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交易中心。“云花”30年漫长的积累,只为耀眼盛放。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190.2万亩,鲜切花产量146.6亿枝,综合产值830.2亿元。鲜切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其中,玫瑰占全国的70%,康乃馨占全国的90%。斗南花卉市场交易量达83亿枝、交易额达75亿元,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花卉产业的起步,到集群效应形成,云南花卉凭借自身优势,依托一流企业,逐步迈进了全球顶级市场。
林奇集团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鲜花贸易商和批发商,也是南半球最大的花卉种植商和贸易商,每天向全澳洲的4000多个花卉超市供应鲜花,贸易伙伴遍及全球。入驻云南以来,其业务已经覆盖了种苗、种植到采后加工处理及保鲜、冷链物流配送、进出口贸易及销售等花卉全产业链,经营的花卉产品位居世界前列,年产鲜切花3000多万枝。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云南高原特色产业要争世界一流,必须坚定大招商,招大商,吸引国内乃至世界一流企业落地云南。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胡波认为:“农业龙头企业是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打造万亿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领军力量,引进一流的企业,做一流的加工,产一流的产品,带领云南的农业企业和特色农产品走向广阔的市场。”
引进一流的企业助推云南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根本上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龙头促产业、强加工、育龙头。仅靠优势的农业资源条件吸引一流企业,培育龙头企业还远远不够,必须借助实打实的优惠政策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一流的企业进得来,安得稳,走得顺,带得出。
对此,云南省明确对投资绿色食品产业1亿元(含)以上的,按10%给予一次性奖补;支持基地冷藏初加工设施建设,实际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按照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奖补;支持集配型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际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补……
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办公室开发的“绿色食品牌”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服务平台,为生产主体提供了解决困难问题的快捷通道。世界最大的浆果鲜果供应商怡颗莓(Driscoll's)公司旗下卓莓(云南)果莓种植有限公司正是最大受益者之一。2020年,该公司入选云南省“10大名果”,(国内/云南)销售额累计突破15亿元,合作种植农户获利超过10亿元。
真金白银锻造金字招牌
2020年10月4日,电影《一点就到家》上映,讲述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从大城市回到云南千年古寨开启创业旅程的故事。当然,电影除了年轻的演员和吸引人的故事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主角”,就是咖啡。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云南普洱咖啡实实在在地又火了一把。
斗南花卉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鲜切花的风向标;“普洱茶”成为全国“最具品牌资源力”品牌;云南蓝莓、树莓、草莓、褚橙等成为全国高端水果代表……昭通苹果、文山三七、云南咖啡、丽江芒果、宣威火腿……这些广大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招牌产业,如今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品牌——“绿色食品牌”。
从成为“绿色食品牌”,到走向世界一流,这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并且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塑造品牌形象至关重要。
2020年7月,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向社会公开征集“绿色食品牌”Logo形象广告和8个重点产业宣传口令的创意和素材,以加强对该省“绿色食品牌”的形象策划和品牌宣传,并完成了对“绿色食品牌”Logo全类别普通商标注册工作。
锻造金字招牌,擦亮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工程,为了能做好这一件事,自2018年起,云南省财政连续三年拿出真金白银对受到表彰的“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予以奖励,其中2018-2020年已累计兑现奖励资金19850万元。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处处长冯逆光告诉记者,三年来,云南共有90家企业的150个产品获得“10大名品”称号,53家企业获得“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称号,对绿色食品产业整体绿色有机化生产和品牌意识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10大名品”认定产品和主体得到强有力的公信背书。
同时,云南省各级各部门还发挥“一部手机游云南”和“一部手机云品荟”等电商平台优势,实现“10大名品”入驻“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144家“两品一标”企业、326户生产企业、359个品牌、4803个品类入驻“一部手机云品荟”平台,4000个单品进入线下体验店,借助移动互联,扩大品牌影响力。
擘画蓝图,谋定目标,久久为功,“十四五”期间,云南将大力实施“一二三”行动,即深入推进“一县一业”,聚焦种业、电商“两端”,坚持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三化”发展方向,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并力争茶叶、花卉、水果、蔬菜、肉牛等重点产业2025年综合产值实现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