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报 更新时间:2024-09-19 07:44 作者:季征 责任编辑:虎伶俐
20世纪50年代,云南数学工作者对代数群论的研究就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我省诞生的首只基因靶向修饰猴被《科学评论》评为“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科学》杂志“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一批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地位,反映着云南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绩。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云南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滇战略,努力推动创新型云南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2024年9月3日,云南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省委科技委办公室发布云南首批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发榜通知,聚焦我省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鼓励国内外单位和团体牵头揭榜,形成产学研合作揭榜攻关。不问出处、不设门槛,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云南正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成立云南省委科技委,建立部门协同、省州(市)联动等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形成组织高效的科技管理体系。针对全社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不多不强和基层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全省累计出台100多项配套措施,并建立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数据库,组建云南省科技伦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第一届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
聚焦创新主体培育,我省探索开展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试点、高新技术领军企业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试点等工作,构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良好生态。2023年,全省新增备案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32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52户。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净增长率达25%,总数突破3000户,与“十三五”末相比接近翻番。
抓住人才第一资源,我省持续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围绕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等方面,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促进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了包括院士自由探索、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省创新团队培育、省“两类”人才培养,以及省高层次人才、省高端外国专家、省高层次创新团队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智汇云南”计划实施等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培养引进计划体系。连续4个院士增选年,云南共有10名科技人才当选“两院”院士,在滇“两院”院士达15人。
2023年,我省首次选聘110名人才到全省110家企业任科技副总,选聘58名人才到22所高校任产业导师,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
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
“云南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这是众多成长于云南或来云南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声。云南的动植物资源和有色金属矿产等资源优势让科研项目的推进有了良好的起点,而不断加大的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也为一批具有云南特色、世界水平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出提供了坚实保障。
多年来,我省健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聚焦天文、生态、植物化学、非人灵长类等优势领域,打造基础研究高地,省级科技财政经费基础研究投入从2012年的0.3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26亿元,年均增长17.32%。2023年基础研究投入增长率位居全国首位。
近10年来,我省特色优势领域基础研究实力进一步巩固。科研单位和团队成功实现月球激光测距,走出了我国深空激光测距的第一步;发布全国首个生物物种目录,种质资源库野生植物种子数量突破1万种,居全球第2位;首次发现寒武纪节肢动物化石中枢神经系统;成功破解金丝猴适应高海拔环境遗传机制;利用体外培养的树鼩精原干细胞获得世界首只转基因树鼩;首次系统解析了灵长类动物胚胎着床后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事件。
我省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推动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全省新建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云南实验室、10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我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38家。
自2021年我省启动云南实验室建设工作以来,5个已运行的云南实验室产出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其中,云南大观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蚜茧蜂防治蚜虫关键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生物防治的主推技术和典型成功案例向全球推介;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审定登记14个新品种,制(修)定23项标准,“云薯505”“云薯304”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科技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打开“云岭农科110”创新服务平台,农户可根据需求就近寻找专家进行线上咨询。该平台自2023年11月正式上线以来,已有来自农、林、牧、渔等行业的近9000名专家入驻,为全省基层农户、企业等农业生产者提供种植养殖技术、品种选育、病虫草害防治等公益性农业技术咨询服务,深受农户、企业欢迎。
多年来,我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这篇文章,推动更多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向田间地头,让科技成为助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需求,近10年,我省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累计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1000余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1000余个,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我省超薄大尺寸单晶硅片切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中药创新药、疫苗等产品获国家临床试验许可或应用;“云上黑山羊”入选全国农业主导品种……一批创新成果的应用,有力推动了工业、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提质增效。
2023年,我省技术交易保持高速增长,全省技术交易合同14179项,成交额269.36亿元;共登记科技成果495项,科技成果产生的直接效益达226.40亿元。
多年来,我省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全省8502个脱贫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的全覆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2023年,我省继续实施“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六大行动”,新选派31个科技特派团、60个科技特派队、2510名科技特派员。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部省联动项目获科技部立项,2728名“三区”科技人才获科技部认定备案,数量均为全国第一。组织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33项。首次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县(村)工作、创新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村)建设,打造“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样板。
我省不断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推动科普生态持续优化、科普生产更加丰富、科普传播方式方法创新。2023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9.21%,与“十三五”末的7.34%相比,提高1.87个百分点,增速居西部前列。
云报全媒体记者季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