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四史”教育视域下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4-06-05 19:48  作者:戴虹波  责任编辑:虎伶俐

□戴虹波(湖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交通学院党总支书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湖湘红色文化底蕴丰厚,享有“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美誉,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史中的“璀璨明珠”。在“四史”教育背景下,将湖湘红色文化积极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既能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也能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一、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

(一)本质内涵耦合

“四史”在时间跨度上,历经百余年,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在华夏大地诞生,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再到如沐春风的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新时代。就整体内涵而言,“四史”展现的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革命实践史。而湖南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这里诞生了毛泽东、彭德怀、蔡和森、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通道转兵等重大革命事件,流传着女红军“半条被子”、陈树湘“断肠明志”等感人的红色故事,这些人、事、物,逐步凝聚成以胸怀天下、敢于牺牲的家国情怀,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敢为人先、兼收并蓄的创新理念,敢斗善斗、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为主要内涵的湖湘红色文化。从本质内涵上看,“四史”和湖湘红色文化,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铸就的伟大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具有相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四史”和湖湘红色文化中相关的人、事、物可以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生动题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等等,在教育的本质内涵层面实现耦合。

(二)教育目标契合

“四史”教育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让广大人民群众筑牢信仰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力量,增进政治、思想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湖湘红色文化是无数湘籍革命志士伟大理想、坚定信念、努力奋斗和拼搏的体现。高校“四史”教育和湖湘红色文化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层面的境界,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入心、入脑,培养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旨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构建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塑造大学生的全球视野,加强社会适应能力,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看来,“四史”教育和湖湘红色文化教育的目标同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都是帮助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促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育人路径融合

“四史”教育是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实践过程。湖湘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无数湘籍革命仁人志士投身革命共同创造并凝结而成具有湖湘特色的先进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内涵。

“四史”教育和湖湘红色文化教育都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湖湘红色文化极大丰富了“四史”教育的内容,同时,以极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视角来展现中国革命的智慧。在“四史”教育背景下,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在具体的育人路径上,可以依托湖湘红色文化中的真实历史事件和鲜活的历史人物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可以依托湖湘红色文化中现存的红色人物故居、革命会议旧址、革命事件纪念地等拓宽高校思政教育的场地等等,帮助大学生从中国革命史中汲取红色养分,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地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湖南是革命的圣地,其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湖湘红色文化资源既有见证历史的革命遗址、著名革命家的旧居以及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等物质资源,还有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熠熠生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等非物质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不展现了胸怀天下、敢于牺牲的家国情怀,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敢为人先、兼收并蓄的创新理念,敢斗善斗、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回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将这些湖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和实践,以崇高的革命精神引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受政治思想方面的洗礼和熏陶,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有助于弘扬湖湘红色文化,传承好红色基因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调研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时强调:“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湖湘红色文化根植于湖湘文化和湖湘革命史,是我国红色文化中的“耀眼明珠”。湖湘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革命推动力和历史影响力。在三湘四水大地上,“为中国革命,牺牲六位亲人”的毛泽东、“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等等,湖南伟人将帅用热血的青春和绚丽的生命坚守他们的理想信念,践行他们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的铮铮誓言。湖湘英烈的爱国情怀和斗争精神是广大高校学子的应学之义。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既可以不断吸引当代大学生积极学习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践行红色精神,发扬红色传统,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夯实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将红色基因注入身心、融入血液,促使红色故事接力讲,红色基因代代传,共产主义事业薪火永续。

(三)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中说:“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湖湘红色文化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湖湘地域文化等文化元素兼收并蓄、相互交融而成的一种多元一体又独具区域特色的文化形态。湖湘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将其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更有助于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湖湘红色文化作为优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想教育、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湖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完美契合了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需求,为创新性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宝贵智慧。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系统研究和挖掘湖湘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联系,掌握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践机理,有助于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路径。

三、“四史”教育视域下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湖湘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位置凸显不够

近些年,随着党中央对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承的重视度逐步提升,红色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题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但湖湘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正式提及的频率并不高。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湖湘红色文化是一个地域性显著的历史文化形态,各高校专业研究湖湘红色文化的学者并不多,且研究的深度和水平参差不齐,相关运用也就灵活性不够;另一方面考虑到党中央在建党百年之际已下发学习“四史”的具体通知文件,多数高校认为在“四史”教育中,已有部分湖湘红色文化的相关题材,便也不再单独进行学习和教育。这些就体现了湖湘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位置不够凸显,运用的不够灵活、不够广泛。

(二)湖湘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合程度不高

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其蕴含的精神力量是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在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多数高校主要还是依托高校思政课堂、大学生党员党课等平台作为融合点;加之,课堂素材以传统文献资料为主,结合相关的湖湘红色故事也存在高重复率,久而久之,大学生内心受到的情感认同度降低,引发的情感共鸣也随之减少。这些充分反映了当前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程度不高,实践路径还不够宽,湖湘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湖湘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育人实效不佳

尽管湖湘红色文化饱含丰富的革命精神文化、承载着宝贵的红色基因,是湘人革命时期民族担当的体现,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应用中,受到位置不够凸显、运用不够广泛以及融合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当今高校大学生对湖湘红色文化了解并不全面,了解的深度也不够,导致部分高校大学生对湖湘红色文化的认同度不高。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在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方式单一,个别内容重复率高等原因,忽略了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导致高校大学生对湖湘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减退,进而影响了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四史”教育视域下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湖湘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环境下,深挖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这一培根育魂的伟大工程,积极探讨湖湘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两者之间的“融入”路径,力求两者相互融合、形成合力、同向同行,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大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挖掘整合湖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高校思政教育题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史为据,湖南担得起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热土、革命摇篮等美誉,可谓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同时,湖南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建政的重要策源地。湖湘红色文化中经典的革命事件、先烈故事和革命文物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和案例。通过深入挖掘、整合全省红色文化资源,全面整理湖湘红色文化中历史伟人、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等,形成文字著作,作为湖湘红色文化教育的权威教材,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老师的教学内容,并在广大高校学子中大力推广,进而提升湖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也让高校学子的灵魂得到深度洗礼。

(二)抓好课程思政主渠道,全面推进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好的题材需要好的传播渠道和传播阵地。高校作为高等教育铸魂育人之地,也自然就成为对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的主渠道,而高校思政课堂则成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要注重对湖湘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探究,提炼湖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精髓,将湖湘红色文化贯穿大学生综合培养的全过程,推进湖湘红色文化内容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努力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双向贯通,打造“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驱动协调育人模式,进而全面推进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提升湖湘红色文化育人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灵活性

当前大多数高校思政教学通常采用的依托课堂教学讲授理论知识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虽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但其方式方法趋于固化,容易让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打折扣。为较好地开展湖湘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高校思政教育很有必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即将传统型教学模式升级为现代型教学。具体来讲,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将红色文化知识“请”到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堂上来,也可以将思政课从教室转移到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现场来。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场景体验、现场讨论等环节,从视觉到听觉、从被动变主动,进行沉浸式研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切身体验和反思中感悟红色文化的厚重,达到育人目的。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构建融媒体平台,以多学科、多角度、多场景的方式开展教学;灵活运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技术、多手段实现湖湘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相融合。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