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更新时间:2024-01-21 10:31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赵磊明
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阔步前行
南耀平
跨越勾勒时间轨迹,奋进书写时代篇章。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云南又一次交出全新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边疆各族人民,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三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两次致贺信,多次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并“不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阐明了事关云南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云南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根本遵循和战略指引。
逐光,是向着未来的宣誓;迈步,是知重负重的成长。无论是紧紧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等重要要求迈步新征程,还是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着力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快形成推动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云岭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奋力前行,努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新时代的考题持续刷新,新征程的磨砺正在进行,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坚定信心、勇毅前行,闯关夺隘、接续奋斗。
2023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云南大学百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充分肯定了云南大学百年光荣的办学传统,对学校担当教育报国使命寄予厚望、提出要求,为云南早日建成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指明方向。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启幕与接续、谋篇与破题、承压与蜕变、突围与跨越,承载着出卷人的希冀、答卷人的汗水、阅卷人的梦想。
这一年,我们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全省上下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五学五课”深化理论学习,以“三检视三克服”作为检验标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深、实、细、准、效”五字诀,总结运用“前期摸底、现场调研、形成报告、出台意见、督导回访”五步法,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全面落实“三法三化”工作方法,坚持“五级书记”为民办事解难题,持续回答好“五道思考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这一年,我们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着力改善营商环境,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绘出了经济发展的上扬曲线。全省上下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力促重点产业项目落地见效,推动投资增长由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向产业投资拉动转变,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坚持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改造提升烟草、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把旅游业作为拉动消费、拉动内需、带动就业、惠民增收的重要引擎,不断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优,旅游促消费效果不断显现;聚焦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做优政务服务、做实政策支持、做好法治保障、做强要素支撑等10件事,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9%,对全省经济贡献率超过60%,撑起了半壁江山。
这一年,我们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省上下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不断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深入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乡村建设品质持续走高;把提升基层组织力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提升组织化程度,变革农业生产方式,把一家一户小散弱的资源、要素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对接市场、打造品牌,持续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繁荣。
曲靖市罗平县板桥镇品德村 图源:“罗平发布”微信公众号
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惠民的底色更纯更浓。在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感召下,召开全省教育发展大会,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作出全面部署,力争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召开全省卫生健康大会,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制定实施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20条措施、推动青年群体就业创业17条措施,落实税费减免、社保缓缴、稳企拓岗、就业补助、技能培训等各项政策,积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美好蓝图正在云岭大地一步步变为幸福实景。山高水远,奋斗如诗;行程万里,风景如画。
“这是一条造福高原群众的天路。”
“我想坐上动车再去一趟北京,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一声声感叹激动不已,一句句心愿直抒胸臆。2023年11月26日,当“复兴号”高原动车组列车从香格里拉站缓缓驶出,天堑变通途,满载希望、愿景和梦想,勾画出天路入云端的图景。作为边疆民族省份,云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举全省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描绘着一幅幅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画卷。
这份答卷镌刻着发展的力度。“十四五”以来,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1个、6个民族自治州通高铁或动车,基础设施完善上精准发力;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牛油果成“金果果”,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启别村通过旅游和土特产就地致富,典型示范引领持续发力;保山市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临沧市培育“特色农业+国门文化+乡村旅游”新业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绵绵用力。云南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根基。
这份答卷展现出创建的厚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与基因,深入打造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润土培根”4个品牌工程,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更有厚度,不断增进全省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这份答卷标注了治理的精度。没有边境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云南的现代化。我省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稳岗促增收专项行动、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创新推出昆明市主城5区和安宁市结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磨憨镇6个行政村的“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机制,依托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民族地区的深入调研,在治理的精度上下功夫,实现制度的刚性与理念的柔性共进并济,努力推进边境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这份答卷融入了精神的高度。“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时代楷模”鲍卫忠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反映了云南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全省持续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教育实践活动,昆明、玉溪积极开展第七届聂耳音乐周“传承爱国精神·奏响时代强音”主题活动,临沧深入推进“三个心向”“争做一辈子的好支书”等主题实践活动。我省主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推动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感恩奋进、踔厉奋发、担当作为。
民族工作关乎改革发展大局,关乎边疆繁荣稳定。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切实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云岭各族儿女努力书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晨光熹微,普洱景迈山郁郁葱葱。“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茶叶活化石群落的神秘面纱由此揭开,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展现在世界眼前。
艳阳高照,晋宁区上蒜镇小渔村,滇池水净沙明。滇池沿岸的村庄充分利用紧贴滇池、湿地环绕等资源优势,依托传统渔猎文化,大力打造以滇池保护为前提的“生态+旅游”示范村,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不断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滇池沿岸生态之美与渔湾里的村庄之魅辉映成趣、相得益彰。
夜幕低垂,科考队员的红外线照相机里,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长尾雉首次现身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这个明星物种在云南又多了新的分布区域。
场景跨越四季,嘱托印在心间。这一年,云岭大地的绿色脚步,辉映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云岭大地的生动实践。
2023年3月,省委书记王宁通过网络向全世界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从网络热词成为了全网话题阅读量超过230亿次的IP。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又为云南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注入了新的动能。2023年1至11月,全省共接待游客9.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文旅产业强劲复苏。这是绿美云南建设的积极成果,是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交出的高质量答卷。
一年来,我们以治理保护为基础,攻坚克难守牢生态安全底线。从抓实“两污”治理到强化农业秸秆焚烧、建筑工地扬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再到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云南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7年超过98%。经过不懈努力,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向优向好,滇池、星云湖摘掉劣V类“帽子”,洱海一度消失的海菜花连片绽放,泸沽湖(云南部分)被评为首批全国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一,赤水河(云南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长期稳定100%达标,实现“一江清水出云南”。
一年来,我们以增绿提质为主线,主动作为擦亮生态底色。滇池沿岸,昆明市用137公里绿道,把滇池周边的湿地和传统古村落串珠成链,勾勒出“高原明珠”的大美容颜。这是云南大力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的缩影。2023年以来,全省建成绿美乡镇100个、绿美村庄200个、绿美河湖513个,全省森林面积、覆盖率、蓄积量均居全国前列。人们穿过城市的喧嚣与尘埃,漫步森林湖畔,切身感受着居住环境不断变美,用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守护自然。如今,生态绿色已经成为云南最具魅力的标识。
位于滇池南岸的昆明“鲸鱼岛” 王毅 摄
一年来,我们以永续发展为目标,步履铿锵走出绿色之路。2023年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提出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总体思路,重点打好3场仗、抓实8件事,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向目标清晰,战略部署明确,我们加压奋进,躬身实干。省级1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明晰责权、协调联动、齐抓共管,一系列措施办法,督促指导全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敢担当、能负责。
云南用真招搞治理,从细处抓保护,让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成为标识,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标配,让青山常绿、良田沃土成为标签。
把绿色发展之路走稳走远——云岭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与绿同行、生机无限。
2023年10月16日上午9时许,随着首架进港客机平稳降落在停机坪,中柬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正式通航运营,这是目前由中资企业在海外以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实施的第一座国际机场。
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 王杨鑫 摄
从时间维度看2023年云南“朋友圈”,热闹非凡,精彩不断。南博会、中国国际旅交会、2023全球华商聚云南等国际展会和重要活动接踵举行,汇聚四海宾客,加强沟通往来。丽香铁路建成通车,“沪滇·澜湄线”“澜湄蓉渝欧快线”班列开行。云南加快对外开放,一路高歌,满径花香。
沿着东盟大道进入磨憨镇,处处塔吊林立,项目现场机器轰鸣,一座国际口岸之城初具雏形。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客货两旺,超过预期,依托这条“黄金丝路”,将昆明市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联动发展往前推进,昆明市全面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以中老铁路为纽带,一个省会城市,一个边境口岸,携手开拓协同发展新道路。
这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又一突破口,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水平大大提升,成为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血脉和经络。
先行先试,善思善为,方能探路有道、破题有望。
昆明市区 图源:视觉中国
在“通”上着力,通过系统集成创新转化制度成果。依托中老铁路这一“黄金通道”,云南积极推动“南出、北上、东连、西接”大物流通道建设,正在形成以昆明为集结中心,东连西部陆海新通道、西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南出辐射东盟国家、北上连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开放格局;以通促荣,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等中老铁路沿线州市按照“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各自定位,创新开放举措,“黄金通道”活力奔涌。同时,在投资、贸易、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往来自由便利等改革探索创新中融入“云南元素”,以改革加强联结、促进融通。
“复兴号”列车通过中老铁路元江特大桥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做好“联”的文章,不断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地。云南加快推进依托中老铁路和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海公铁、公铁等多式联运,通关更快,运行更畅,努力将“经济通道”转变为“通道经济”,强化口岸开放窗口、枢纽节点、门户联通作用,以通道连接促要素联通、资源流通,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势能。
以“融”字贯穿始终,耕耘好自贸试验区试验田。2023年,“创新沿边跨境经济合作模式”“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开放通道”“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贸易企业服务中心”等写入《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2023—2025年)》,云南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着重打好“沿边”和“跨境”两张牌,重点在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区域性交通物流枢纽、区域性国际经贸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等建设中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以设施联通促贸易畅通,以服务合作促联动融通。
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周边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云南持续推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交流,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3新年伊始,一阵清新的风,把都市人的心吹往云南。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让依托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的大理因剧而火,成为开年热度最高、话题性最强的地区之一。
大理古城 资料图
7月的曲靖,天气清凉,但工业园区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景象。从德方纳米连续14期投资到晶澳科技四期项目快速落地,从信义多晶硅18天完成洽谈签约到曲靖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快速建成,曲靖市不断刷新着重大项目的落地速度、建设力度和发展进度。
12月初的磨憨,出境首列“中欧+澜湄线”国际货物列车、入境首列中老铁路老挝进口粮食专列分别驶离磨憨站,中老铁路开通两周年再添新喜。在中老铁路国内段的另一头昆明,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也于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两周年之际正式开园。沪滇携手,共促共建,既是深化东西部协作、推进沪滇合作的重大举措,又是双方优势互补、双向赋能,抢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的战略选择。
首列“中欧+澜湄线”国际货物列车 图源:央视新闻
“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全面振兴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口岸经济”,这是省委在深刻分析云南发展态势、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全省各级各部门撬动发展新引擎、用好政策工具箱,合力推动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挖优势、盘活资源,大力发展资源经济,是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年,我们系统谋划、科学布局,大力推进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着力提升资源经济绿色化、数字化、开放发展水平,蓄力推动资源之“势”逐渐转化为产业之“能”。云南火电、新能源合计增发电量近300亿千瓦时,有力补齐水电减发缺口;以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行业迅速成长为第四大支柱行业;以云茶、云花、云咖等为代表的“绿色云品”矩阵逐步形成,一大批“云系”“滇牌”实现了出山、出海、出圈。
充分发挥园区经济强磁场作用,我们全面振兴园区经济,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推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2023年以来,全省89个开发区规上工业的总产值全省占比超过75%,发展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向重点园区集聚。在曲靖,以曲靖经开区和曲靖高新区为抓手,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动能强劲;在楚雄,禄丰产业园区硅光伏、绿色钛初具规模,硅光伏产业集中度接近70%。在河口、磨憨、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建设风生水起,并逐渐成长为一体推进“三大经济”的有力抓手,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围绕壮大口岸经济,我们加快口岸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在优化布局、基础设施、通关能力等方面发力,努力形成“口岸+通道+城镇+产业+物流”协同联动发展格局。当前,全省已形成以昆明国际枢纽口岸为核心,以磨憨、河口、瑞丽重点枢纽口岸为龙头,以清水河、猴桥、天保、关累港物流节点口岸为支撑,其他普通口岸和边民通道协同发展的“1+3+4+N”口岸发展布局,口岸承载力、带动力、辐射力不断提升。
黄金通道纵横大地,国际班列穿山越岭,以口岸为流量入口,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交汇叠加,区域发展新活力不断激发,口岸经济逐渐成为云南经济发展新引擎。
长歌当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关键之年。以奋斗为笔、山河为卷,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接续奋斗、拼搏进取,以高质量落实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乘势而上再闯新路,奋勇争先再开新局,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新篇章。
来源:云南发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版权声明 主办:中共昭阳区委 昭阳区人民政府 承办:昭阳区融媒体中心
主编:时璐 副主编:田芳 严金鑫 虎彦群 执行主编:虎彦群 编辑:赵磊明 虎伶俐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5420143 互联网信息新闻许可证编号:53120210086
版权所有◎ 昭阳信息网 网站备案:滇ICP备05007274号 技术支持:昭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投稿邮箱:476557871@qq.com 公安部备案号:530602020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