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3-08-30 12:39 作者:马敏平 马颠 武秋 马霞 责任编辑:赵磊明
近年来,昭阳区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围绕全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十个示范县、百个示范乡镇(街道)、千个示范村(社区)、万个示范户”的部署,广泛组织各族群众,凝聚各方力量,大力实施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十百千万”工程),全区各民族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高,以“四个突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工程,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乌蒙大地上更加绚丽绽放。
突出载体宣传,做到精神家园共建。昭阳区连续3年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通过乡村大喇叭广播、电视、报刊、两微一端、宣传栏、应急广播系统、城市灯箱广告、出租车显示屏、公交车及站牌、城市公安交通岗亭显示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等宣传载体,积极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投入60余万元在辖区主要人员密集场所、繁华路段、农村道路两侧制作宣传标语2000余条。深入开展“送文化百千万程”“戏曲进乡村(进校园)”等惠民演出活动;立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师师部旧址、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借助昭通市八仙营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全面深入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红色故事;打造“石榴红家园”5个、“石榴红同心营”6 个、“石榴红驿站”1 个(区博物馆)、建成靖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等一批突出中华文化符号的实物载体;创作《万物生》《安家》《天之坑》等 一批突出反映脱贫攻坚成效的影视剧作,确保“十百千万”工程取得实效,做到精神家园共建。
突出深度融合,增进群众福祉。昭阳区通过“十百千万”工程实施,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以“搬不动大山就搬人”的工作举措,靖安安置区承载昭阳、大关、永善、彝良、盐津、镇雄等6个县区汉、苗、彝、回、土家、壮、哈尼、布依等多个民族9256户40549人。在村(社区)设置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形象和符号,广泛开展“十进十促”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广场舞”“电影展播”“院坝会小讲堂”等,将团结奋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民族文化血脉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促进各族群众在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中相互交融,实现民族“大融合”。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强化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绿色工业发展提速,昭阳经开区被列为全省 7 个“千亿级园区”重点培育对象,70 万吨水电铝、80 万吨水电硅建设落地,150 万吨旗滨光伏玻璃项目、上海友升铝深加工项目加快落地;渝昆高铁昭阳段、昭通机场迁建工作加速推进,不断拓展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
突出产业发展,促发展成果共享。昭阳区按照“重点突破、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推进”的思路,大力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2018 年以来,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省对下民族宗教专项资金1761万元,先后实施了永丰镇元龙社区元龙自然村、青岗岭回族彝族乡沈家沟村等14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百千万”示范引领项目,涵盖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扶持、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等内容。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产、城、人”三篇文章,聚焦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等重点任务,立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苹果、马铃薯、冷凉蔬菜、“小肉串”等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将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加各族群众收入,实现群众增收多元化,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突出示范带动,抓好品牌创建。昭阳区通过“十百千万”工程实施,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按照“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N”工作思路,全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实施发展成果共享、精神家园共建、和谐关系共创、民族事务共治、示范创建共促、党建引领共融6项重点工程。截至目前,区委两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功创建命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 个(旧圃小寨子村、小龙洞乡宁边村偏坡苗寨)、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小龙洞乡宁边村偏坡苗寨)、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8所、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7 个、昭通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96 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3 个(龙氏家祠、烈士陵园、姜亮夫故居),形成典型引领、点面结合、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通讯员 马敏平 马颠 武秋 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