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更新时间:2023-08-29 09:16 作者:陈忠华 蔡侯友 沈迅 责任编辑:赵磊明
“我们祖祖辈辈都没有把堰沟修起来,没想到一个外来女婿竟然干成了。”时隔13年,每当回想起杨胜义组织村民修水渠的火热场景,绥江县南岸镇胜利村6组的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金山江畔,山高谷深。10多年以前,位于金沙江右岸半山腰的胜利村,和金沙江沿岸大部分村庄一样面临工程性缺水难题,祖祖辈辈生活在江边的村民们守着江水喊“口渴”。
“以前村里缺水,农民种植农作物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杨胜义告诉记者,当年,村民们为了引水灌溉,白天晚上都在山坡上守着,由于上游来水量不大,加之要经过隔壁村农户的水田,很多时候村民守了一个晚上,一滴水都到不了胜利村的田里。
新建引水渠迫在眉睫。2010年秋,胜利村又一次向上级部门争取了修建引水渠的指标,政府免费提供水泥补助,村民们自筹砂石料、义务投工投劳、自行组织修建水渠。此时,老问题又来了,谁来牵头组织施工?村民意见如何统一?水泥和砂石料的转运费从哪里来?村民们都知道,修引水渠这件事以前组织了无数次都没有干成。
群众院坝会上,时年35岁的“外来女婿”杨胜义主动请缨,“修水渠这件事我来负责”。家里人都劝杨胜义别管这“闲事”,杨胜义深情地对家人说,我虽然是“外来女胥”,但多年邮递员工作让我知道政府补助水泥给大家修沟渠是件大好事,胜利村这条沟渠上游水源点来水量虽然不大,但是一年四季都不会断流,如果把这段300米的引水渠修通了,200多亩水田的用水难题就从根本上解决了。
材料转运费从哪里来?每户村民出资100元,待工程完工后统一结算,多退少补。施工如何组织?根据农户数将建设任务划分标段到户,村民自筹砂石料,义务投工投劳建设。杨胜义的建议得到绝大部分村民的支持和同意。
施工过程中,杨胜义在村民小组长等人协助下,按照施工条件难易程度,将300米沟渠划分为12米至15米不等的20多个标段,并将建设任务依次分配到户。当时,一户村民质疑杨胜义任务分配不公平,拿着皮尺到杨胜义家负责的标段现场测量,结果显示建设任务和其他村民负责的一样,该村民当场对杨胜义的工作表示心服口服。
经过半个月的紧张有序施工,一条300米长、0.2米宽、0.3米深的引水渠初具雏形,之前持保留意见的几户村民主动找到杨胜义,交了每户100元的材料转运费。最终,政府补助的50包水泥全部用完,收尾工程还差2包水泥,杨胜义自己花钱30元买了2包水泥把缺口补上。经核算,用马驮运水泥、砂石料等材料的转运费,户均支出20元,每户退款80元。
胜利村引水渠建成投用,村民们多年来想干却没干成的事情,在“外来女婿”杨胜义的精心组织下干成了。16年的乡村邮路上,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的杨胜义经常为村民代购种子、为留守老人送盐带药、为村民代销鸡蛋、自发清理山间道路上的落石,爱管“闲事”的杨胜义成为群众心中值得信赖的人。
昭通日报记者:陈忠华 云南日报记者 蔡侯友 沈迅 / 文 记者陈忠华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