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五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云南的生态化进程

来源:云南网  更新时间:2023-03-20 09:08  作者:张宪伟、赵泽宽  责任编辑:赵磊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年云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国际化。2023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国际化进程。第十四届云南省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出,生态化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优美,还有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坚定不移推进云南的生态化进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云南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生态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生态化就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

生态化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推进生态化就是要坚持好、运用好“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等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论新思想,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发展导向和根本遵循。

生态化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着眼点,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本大计。以生态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生态化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把人与自然看作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探索出的人与自然相处的新型关系。推进生态化是立足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摒弃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真正做到经济要发展、人民要富裕、生态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生态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关键环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生态化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推进生态化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可持续的生态资源要素和发展的动力支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提供重要保障。

推进生态化要推动实现经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到发展质量的问题。以生态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不以牺牲环境代价换取短暂经济增长的发展,是资源能源消耗更少、质量效率更高、环境更加友好的发展,使绿色、循环、低碳成为普遍形态,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发展,是不断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充分保障群众生态环境权益,切实增强人民对美好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发展,让绿色始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推进生态化要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不仅指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也包括自然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坚定不移地推动生态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持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推进我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全面提高云南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云南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推进生态化进程,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奋力谱写好美丽中国的云南篇章。

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积极探索符合云南实际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路径。全面推动一、二、三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绿色生态发展;加快工业生产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推进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深度融合;提高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到绿色低碳、生态循环产业体系构建中来。持续拓宽生态产业化实现路径,做大绿色能源产业,推进文化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转化模式,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

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绿色能源强省行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全面构建绿色低碳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实施城乡建设低碳转型行动,系统提升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质量,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持续加强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和应用,着力促进生态系统扩绿提质增汇,加快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快碳资源池建设,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中培育新的增长极,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健全绿色低碳生活和消费体系,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创新绿色低碳文化形式,加大绿色产品认证采信力度,引导绿色餐饮消费,创建绿色家庭和最美家庭,持续开展全民节水节电行动,构建绿色低碳出行服务体系。创建绿色低碳公共机构,以打造低碳校园、低碳机关、低碳社区、低碳园区为契机,强化绿色低碳理念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绿色采购制度,推广使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建设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标准体系。

建设健康宜居美丽云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围绕“绿美、宜居、特色、韧性”,系统谋划、高水平规划,打造“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类型丰富、幸福宜居”的生态化居住空间。坚决守护好自然原真的生态基底,结合区域气候、地形、文化等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协调生产、生活区域与周边山水林田湖草共生关系,使城镇、乡村融入大自然、建成大花园,着力推进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改善。高质量抓好重大民生项目,全链条构建健康生活产业链,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全面建设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宜居美丽云南。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全省生态化进程的重要保障。推进生态化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畅通生态环境诉求通道,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治共享共建的环境治理新格局。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制度体系。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科学构建陆水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安全监测、评估、预警网络,全面提高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推动“互联网+监管”和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全过程“智慧执法”模式,提高执法效能。建立全省一体化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基础平台,加大数据集成整合力度,提升生态环境大数据基础支撑能力。加快完善生态环境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生态环境核心技术和创新管理研究,健全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防范。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严密防控环境风险。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安全风险意识,深刻总结反思近年来重大生态环境污染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将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防范纳入常态化环境管理范畴,充分利用现代化环境治理方法和手段,积极主动开展环境风险研判,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全力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十四五”时期是云南省谱写绿美云南建设新篇章、努力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关键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五年,是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努力实现“3815”战略目标,以生态化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云南将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争当全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排头兵。加快推动在全省形成生态化发展的共识共为,坚定不移推进云南的生态化进程,锚定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奋勇前进。(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执笔:张宪伟、赵泽宽、陆峰、王珺玮、陈珏如、龙翔、付晶)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