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2-11-05 12:14 作者:昭阳区搬迁安置局 责任编辑:尤婷
为铸牢“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思想根基,昭阳区搬迁安置局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民族团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多措并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团结带领红路安置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切实增强各族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归宿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易地搬迁群众建设起一个民族团结的新家园。
抓好党建引领 促进作用发挥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昭阳区搬迁安置局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红路安置区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抓紧抓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全面推行“社区党总支+片区长+楼栋长+党员+住户”的五级网格化服务体系,健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逐步构建起“党组织引领、社区决策、楼栋长执行、群团组织参与”的立体式服务管理机制,并依托“三双”服务活动,常态化推进“树党旗”专项行动、长效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带头解决群众诉求、带头发展产业,基层党组织在维护民族团结、发展壮大产业、带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中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凸显。
抓好产业就业 促进致富增收
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昭阳区搬迁安置局以“抓产业、稳经济、保就业、促增收”为主线,在落实好易地搬迁补助政策、帮扶政策的基础上,利用东西部协作、桂滇劳务协作和上海松江区对口帮扶等资源,对接155个企业在安置区举办了9期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1000个,为易地搬迁群众搭建就业平台;依托安置区入驻商户、社区帮扶车间、智能物联产业园入驻企业、配套产业基地,优先吸纳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帮扶效益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既能赚钱养家又能照顾家庭;积极宣传自主创业相关政策,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鼓励搬迁群众通过安置区配套商铺和农贸市场自主就业创业,开辟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各族群众既“上楼”又“上岗”,有效解决致富增收问题,认同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抓好社会融入 促进文明和谐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等多样化交往交流交融平台,进行感恩奋进教育、法制教育23场次,开展义诊、法律宣传及安全防范宣传活动17次,覆盖搬迁群众10256人次。
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强国复兴有我”、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27次,覆盖搬迁群众1.1万人次,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较好较快实现社会融入。
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昭阳区搬迁安置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促进安置区20种少数民族1864名搬迁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使安置区成为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和谐家园。目前,昭阳区搬迁安置局和红路安置区同心、同乐2个社区成功创建为昭通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抓好文化传承 坚定民族自信
易地搬迁群众入住以来,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优秀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在安置区得到很好保护和弘扬。安置区从未发生少数民族受到歧视的现象,少数民族的非遗服饰、歌舞、节庆活动得到广大搬迁群众的喜爱、推崇和弘扬,民俗文化、藤编、苗绣等工艺品得以展示。引导少数民族群众组建民族歌舞队、民族广场舞队,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在民族节庆和重要节庆中开展慰问和文艺演出活动,极大地丰富各族搬迁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各民族之间互相交流交往交融,共谱团结曲,共唱团结歌,共同绘制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抓好宣传引导 营造和谐氛围
充分利用干部职工大会、LED屏幕、宣传栏、村史馆、专题宣传片、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围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积极作好宣传教育,使各族群众增强法制意识,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基础。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对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理论、民族知识的知晓率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知晓度,让大家掌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熟悉各民族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事成于和睦 力生于团结
昭阳区搬迁安置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实做细易地搬迁安置“后半篇”文章,着力打造民族特色鲜明、社区治理有效、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的特色安置区,带领安置区各族群众心手相连、休戚与共、团结奋进,齐步迈进美好新生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搬迁群众心中扎根。
(昭阳区搬迁安置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