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2-07-26 10:23 作者:李剑 费毅 责任编辑:赵磊明
十年前,他们是在外打拼的打工人。十年后,他们回乡创业,成为“小老板”,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近年来,在靖安新区,不少易迁群众在靖安新区临时党工委和服务管理中心的支持引导下,树立信心,鼓起斗志,从“打工人”华丽变身为“小老板”,以奋斗的姿态创造新生活。
靖安新区是全国最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跨县安置昭阳、大关、永善、彝良、盐津、镇雄6个县区的搬迁群众共9256户,40549人。韩付朝是彝良县柳溪乡人,之前由于老家生产生活条件差,在家务农的收入远不能满足六口之家的日常开销,于是他选择外出务工,挣钱养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后, 韩付朝一家成为了搬迁对象,并于2020年9月举家搬迁到靖安新区思源社区。
在外打拼多年的韩付朝,学得了一手服装加工制作的好技术,2020年,打工回到新家以后,靖安新区崭新的生活环境让韩付朝萌生了开办服装加工厂的念头。最终,在靖安新区临时党工委和服务管理中心的帮助下,韩付朝办理了租住厂房和创业贷款及用工等事宜,顺利办厂。如今,他的服装加工厂一直订单不断。
韩付朝说:“政府对我们很关心,从我们开始办厂到现在,管委会对我们给予了很多帮助,为我们招聘工人进行推介,厂房的问题也替我们解决了,现在我们的效益很好,主要销往广东那边,订单比较多。”
服装厂的开办,让韩付朝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同时也为新区群众增加了就业岗位。
焦明乾是大关县天星镇易迁群众,由于父母年迈、孩子年幼,她不能和其他姐妹一样外出务工。自服装加工厂开办后,她便来到厂里应聘,主要负责做卷边和上拉链。
焦明乾说:“这个厂办起来很好,我现在娃娃也可以带,钱也可以挣了,也可以给老公减轻压力,一个月有三千元左右的收入。”
韩付朝告诉记者,厂里现在有十八名工人,他们平均工资在1500元到3000元左右,都是计件工资。他打算把厂区再扩大,解决更多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家庭越来越富裕。
和韩付朝一样,在靖安新区临时党工委和服务管理中心帮扶下自主创业的吴大波也开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服装加工厂自开办以来,效益很好,订单不断。
吴大波说:“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场地,招聘工人后给予免费培训,目前我们有工人四十余人,加上管理人员有五十余人。”
苗族同胞张巧是永善县茂林镇的易迁群众,现在她是吴大波服装厂里的一名普通工人,每月3000余元的工资收入让她很满意。
张巧说:“我们的待遇还可以,老板给我们工资是120元一天,还有午餐补助十元,工资都是五号准时发,在这里上班能照顾娃娃,照顾老人,放假期间还可以回老家挺方便的。”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改善人居环境,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靖安新区呈现出的多元化就业、多渠道致富的自主创业发展趋势,让自主创业者在实现增产增收的同时,带动了其他易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目前,靖安新区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创业的有 317人,创业带动就业3000余人,“幸福”成为了搬迁群众最大的感受。
记者手记:家庭安居,工作安定,收入稳定,生活安心,易地搬迁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如今的靖安新区,广大易迁群众被阳光温暖,被希望照亮,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剑 费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