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国家医保局:稳妥有序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工作

来源:北纬29度  更新时间:2022-07-21 00:04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虎伶俐

脱贫之于昭通,不仅是民生之要、崛起之策,更关乎昭通未来。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昭通考察,作出“三个更加、两个确保”的重要指示,要求昭通:“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昭通各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昭通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历史挑战、最大的发展机遇,努力闯出一条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倒逼产业形态、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创新突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昭通路径”。

2021年1月,经过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坚冲刺,昭通185.07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12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昭通这个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高质量交出了脱贫攻坚“昭通答卷”。

回望昭通走过的脱贫路,一路艰辛一路歌。

1235个贫困村、185.07万人要脱贫,昭通,没有退路,唯有勇于担当、砥砺奋进。7年前的昭通是中国典型性贫困的代名词——地处滇、川、黔三省接合部乌蒙山腹地的昭通,是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散杂居民族地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

怎么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后,立足昭通实际,创新推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和情感三个认同”的“133”脱贫攻坚工作思路,紧扣人的改变,全力走实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全面实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各级领导干部责任上肩、挂甲上阵的组织体系,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同时,各级干部尽锐出战,向脱贫攻坚一线集结。建立健全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县(区)、市直部门主动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选派优秀科级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等工作机制,选派4592名驻村工作队员、624名驻村督导员充实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全市6.37万名干部职工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用机关沉下去促进基层动起来,用干部扎下去带动群众干起来。2016年以来,昭通有25名干部的宝贵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一线。

脱贫有了指引和方向,昭通上下开始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纵向扣好“四粒扣子”。围绕“扶持谁”“怎么扶”“怎么退”“退出后怎么办”四个重点,着力扣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巩固提升“四粒扣子”——

扣好精准识别“第一粒扣子”,以动态管理为契机,组织2.36万名干部,对农村人口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全面精准锁定未脱贫对象27.5万户113.37万人,建立起全市信息台账;扣好精准施策“第二粒扣子”,以开展“村村清、户户清”行动为抓手,科学制定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和县级项目库,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25.46亿元,实施库内项目1.19万个,高质量确保整县(区)摘帽;扣好精准退出“第三粒扣子”,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退出标准,按照贫困退出机制,严格程序、严格考核,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扣好巩固提升“第四粒扣子”,严格按照“四个不摘”和脱贫成果巩固20条要求,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全面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

有了扶贫的具体指向,有了具体的脱贫举措,昭通上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做好“四篇文章”、打好“五大战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贫困退出“571”标准,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设施改善“四篇文章”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打好打赢“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歼灭战、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攻坚战、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突击战、劳动力稳定有序就业提升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五大战役”。

探索出易地扶贫搬迁的“昭通模式”,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按照“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原则,探索创新“跨县搬迁、集中安置、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安置模式,做好建设配套搬家、产业就业支撑、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全市8.26万户35.47万群众迁入新居,建成以靖安、卯家湾两个全国第一、第二的大型跨县区安置区为代表的69个进城入镇集中安置区,其中万人以上规模的达9个。

脱贫攻坚的关键是产业脱贫。昭通依托农业大市的特点,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子,加快推动以苹果、竹子、马铃薯为代表的六大高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突出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文章,推动劳动力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地转移就业;突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文章,新建和改造农村住房55.89万户,农村群众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坚持水利工程建设与构建长效管护机制并重,215.4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广大农村群众彻底告别了喝“望天水”的历史;累计硬化农村公路1.86万公里,建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5万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社区通硬化路、通客运、网购物流全覆盖;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了“两查四对”控辍保学机制,确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辍学、失学;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力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推动城乡环境大改善、群众面貌大提升、整体形象大改观,群众摘掉了“穷帽子”,提振了精气神。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昭通迎来广东省中山市、东莞市和深圳市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在乌蒙大地上共奏东西部扶贫协作进行曲——昭通市与东莞市、中山市签订“1+8”扶贫框架协议,建立“1+1”“1+N”等帮扶模式,东莞、中山两市47个镇(街道)、185个村(社区)、810家企业在昭通开展对口帮扶,114所学校、52家医院结对帮扶昭通103所学校、44家医院;东莞、中山两市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0.9亿元,协调社会捐赠资金9.4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劳务协作、教育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三市互派挂职干部263人、专业技术人才2013人,9771名昭通贫困学生到东莞、中山、深圳职业学校就读,累计帮助昭通10余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引导东莞华坚鞋业、中山兴中集团等企业在昭投资61.22亿元;参与实施消费扶贫8.23亿元;省级50家单位和多家企业定点帮扶昭通,恒大、万科、三峡集团等知名企业助力昭通脱贫攻坚,极大改善了我市贫困地区交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有力促进了高原特色产业发展……

170万人口的镇雄县是云南第一人口大县,也是全市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全国能不能稳定脱贫,目光全部聚焦在镇雄。

面对这一情况,镇雄发出了全县总动员令,昭通发出了全市总动员令,云南发出了全省动员令。按照整体部署,上下一心,有序推进,镇雄在脱贫攻坚的多次成效考核中顺利过关,贫困人口最多的镇雄胜利脱贫出列。

7年时光一晃而过,对于镇雄县大湾镇妥泥村的余德俊来说却是一生的宝贵经历。

余德俊现任镇雄县大湾镇妥泥村委委员,是当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一家是典型的因学致贫——家中五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两个上高中,两个上小学,他和妻子王芳曾经开过饭馆、超市,外出打过工,是小有积蓄的一家。因为四个孩子在镇雄境内上学,夫妻俩只能一个人外出务工。妻子外出务工后,家住村委会旁的余德俊,在乡(镇)承揽一些零星活计,小日子也还过得去。闲暇时,他喜欢去村委会转悠。村里有啥事,也喜欢叫上他。为人一副热心肠,待人真挚的余德俊,在村里口碑极好,槽门村民小组的村民在换届时一致推选他为村民小组长。工作认真负责的余德俊,在脱贫出列后的村党委换届选举中又被选为村委委员。

夏日炎炎,坐在余德俊气派的乡村小院坝里,远处一幢幢漂亮的农家小洋房顺着公路蔓延。“没有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我家几个孩子早就读不起书,去打工了,根本负担不起!”余德俊感叹不已。“就是,没有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我这把老骨头怕是散架喽!”隔壁的老唐边放农具边接话。“老三(余德俊在家排行老三),这几天水有点小!”“现在有专门的水管员了,等下我让他去看看!”……正说着,余德俊手机响了,远在浙江打工的王芳微信视频呼叫他。“看嘛,又来查岗!”大家一起调侃余德俊,他脸红了,只听到王芳告诉他,给他微信上转了几千块钱,叮嘱他照管好几个孩子。

实际上,现在余德俊的负担不那么重了,大女儿参加工作后,可以资助一个读高中的弟弟,王芳一个月也有几千元的收入,可以资助两个读大学的弟弟妹妹,两个读初中的孩子享受了“两免一补”,一家人的日子虽不那么宽裕,也还过得去。现在,余德俊3年前种下的方竹已经有一人高了,蓝莓今年可以采摘一些。

2000余人的妥泥村在镇雄县是比较小的乡村。7年前,记者到镇雄采访曾经路过该村,沿路没有多少楼房,山坡上也很荒凉,村民生活极为艰难。现在驾车顺着修缮一新的妥泥公路走一圈,放眼皆是葱绿,村里洋房比比皆是,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妥泥村和昭通曾经的1234个贫困村一样,在脱贫攻坚的浩荡春风中,逐渐校正脱贫靶心,瞄准难点、堵点,按照“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击鼓奋进。

目前,全市正深入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脱贫产业培育提升、乡村基础建设提升、全民综合素质提升“四大提升行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接续推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昭通629万干部群众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上下齐心,接续奋斗,在乌蒙大地写下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北纬29度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