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栩良 制图
近日,云南省疾控中心发布野生菌中毒风险分级预警,提醒市民警惕食用野生菌中毒。
野生食用菌已成为云南省特色美食的一块“金字招牌”,但由于一些野生食用菌和有毒野生菌形态相似,肉眼辨别比较困难。因此,每年6月至8月是野生菌繁殖生长和销售旺盛的季节,也是中毒的高发期。野生菌中毒已成为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2021年,云南省报告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病人数较上一年分别下降37.4%、37.5%,死亡人数与上年持平,达到近三年最低水平。
随着雨季来临,各类野生菌已进入生长旺季,为精准防控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云南省疾控中心依据中毒风险,将云南所辖县(市)区的野生菌中毒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风险地区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全省共划定的野生菌中毒风险高风险地区有10个、中风险地区有48个、低风险地区有62个、无上报地区9个。10个高风险地区出现野生菌中毒事件的频次较高且容易发生中毒死亡事件,居民要特别注意,提升自我防范意识,降低中毒风险,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需要注意的是,低风险不等于没风险,没上报不等于没发生。
综合风险等级情况,需特别警惕云南省野生菌中毒事件中的“杀手”。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是云南省中毒最严重的毒菌品种,历年来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建议这类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此外,省疾控中心提醒,远离毒菌有“两个金标准”:第一金标准,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尽量不要吃;第二金标准,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只吃熟知的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