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全国各地多措并举抓好春耕春管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2-03-29 23:23  作者: 崔珊 陈卫红 陈明凯 吕兵兵 孙维福 郜晋亮 王刚  责任编辑:虎伶俐

今年粮食生产面临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农资价格持续高涨等因素相互叠加的不利局面。根据实际情况,全国各地加强分类管理、精准指导、精细服务,推动农技服务、植保社会化服务、耕地质量等方面进行升级,采取多维度、多元化举措抓好春耕春管。农情调度显示,夏粮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正有序推进,形势总体向好。

农技服务送上门,促弱转壮不用愁

一大早,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东南村,村民王连贞再一次走到地头,仔细观察他一直挂心的小麦长势。“去年小麦晚播,之前苗的长势有点弱。农技人员来看了,让俺等地温升上来后采取划锄、追肥等措施来促苗转壮。”王连贞介绍。

受2021年小麦播种期连续降雨影响,河口区14.2万亩小麦播种期平均推迟10—15天,晚播面积大,冬前麦田弱苗偏多。

“前期我们对全区小麦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一类苗约2.8万亩、二类苗约5.4万亩、三类苗约6万亩,‘土里捂’面积2.6万亩,长势总体偏弱。”河口区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李祖龙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口区全面深入开展“科学壮苗”专项行动,分苗情、分环节制定发布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户积极开展镇压、划锄、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科学施肥浇水,抓好返青期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推动晚播小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

农技服务送上门,是河口区保障春季麦田管理的一项核心措施。一方面,春耕备播离不开化肥、农机服务等供应,河口区加强农资经营监管和指导,加大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调运,保障农资市场稳定供应。另一方面,科学谋划,浇好小麦返青“第一水”。河口区早行动、畅通道、广发动、细安排,加大对各支渠边沟的清理疏浚,安排专人检修设施、动用大型机械清淤除障,确保水流通畅、蓄水有方。河口区相关部门还利用大喇叭广播、微信群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迅速行动,抢抓有利时机;通过多方协调,科学制定引水方案,合理安排错时错峰用水,确保供水有序。

春管选择“田保姆”,田间植保更划算

在河北省望都县后庄子村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田,3台自走式植保机械正在对小麦进行统防统治,这些机械来自被农民称为“田保姆”的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

小麦春管进入关键时期,也是侯陀村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晓松最忙的时候。他每天马不停蹄地组织员工、调度机械,为周边种粮大户和农户开展植保服务。

记者从望都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作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区域测报站,该县38.7万亩耕地的病虫害统治统防效果尤为重要。目前,全县共培育了24个农业植保专业防治经营性服务组织,积极推广“节水品种+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工程节水与农艺节水相结合”的配套技术。

黄晓松介绍:“合作社的服务模式有全承包式、分段式两种。全承包式服务就是按照每亩地10元的收费标准,由合作社购买农药对农作物实施统防统治;分段式服务则由农民自己购买农药,合作社按照每亩5元标准收费,对农作物实施统防统治。”

和个人植保防治相比,选择“田保姆”式合作社进行统防统治,种粮更划算。合作社统防统治是按绿色植保模式进行防治,受到种粮户普遍欢迎:“效果好、用药少、成本低,每亩粮食还能增产30多斤。”

望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马志英认为,“田保姆”在统防统治中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提高粮食单产、总产和品质以及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雷响田”变高产田,农民收入步步高

近期,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新马街乡马街村响水村村民小组的村民一直在村前的梯田里忙着为冬早玉米苗施肥、除草。几场春雨过后,玉米苗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起,放眼望去一片碧绿。

村民吴宗权夫妇有十多年冬早玉米种植经验,今年又种植了冬早玉米11亩。他们在田间一边忙着,一边向记者介绍“一穴双株”和膜下施肥的种植管理经验:“种子放多了浪费,放少了减产。两株玉米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如果两株没留间距,容易发生倒伏,产量低,还影响卖价。”

今年,西畴县通过实施冬季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建设项目,实现连片种植“万糯2000”和“惠民380”两个品种的冬早糯玉米600亩,同时通过向群众补助玉米种子和地膜,推广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一穴双株”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的方式,提升种植积极性。

曾经,吴宗权夫妇种的这片梯田叫“雷响田”,得靠天吃饭。这片梯田的引水沟全是宽窄不一的土沟,干旱时,有水引不进田,雨季时,土沟又会被雨水冲垮,就连稻田不多的肥土也会被冲跑,一年收获的粮食仅够自己家里人吃。

近几年,马街村逐步对响水、小江东2760亩耕地实施提质改造工程,通过旱地改水田、修建机耕路和灌溉管道等,让整个片区形成高效、高产、稳产的农田。2019年,响水村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我家的农田一年四季不得闲。谷子收了后就种糯玉米,玉米卖了后又接着栽秧,刚好跟得上季节。”大家一起坐在田埂边聊天时,吴宗权粗略计算了自家的收入,冬早糯玉米加上稻米一年下来能卖6万多元,一家人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秋冬季节,我们引导河谷一带的群众种植冬早玉米、反季节蔬菜这些农作物,在其他村寨发展油菜、甘蔗类作物;春季、夏季又根据海拔高低分别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马街村党委书记杨文波介绍,每年能带动20个村寨近500户群众户均增收1万余元。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