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文化广场、新型社区、数字平台……各地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人民日  更新时间:2022-03-29 23:14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虎伶俐

建设文化广场、安装运动器材、水电气暖入户;水泥路通到家家门口,自来水流入户户室中,新型基础设施助农增收……近年来,各地不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保障乡亲们生产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

自来水流入村民家

“在外打工一年多没回家,没想到村子变化这么大,这小胡同以前坑坑洼洼的,雨雪天走一趟两脚泥,就连家里新买的小汽车都开不进院子。”辽宁省北票市凉水河蒙古族乡高台村村民王文刚告诉记者:“现如今,省里的驻村工作队给咱修了宽阔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还对胡同两侧的墙体进行了粉刷。”

“在城里的时候我总喜欢到楼下的广场遛遛弯,跳跳广场舞,没想到如今村子里也建成了文化广场,还安装了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冲水厕所方便卫生,这条件和城里相差不大呢。”65岁的刘文秀一直在辽宁大连给儿子带孩子,今年春节回家,村子的变化让她大吃一惊。

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宽敞明亮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千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设备齐全的村卫生室……让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村处在沙土岩地上,前些年村民们只能到离家较远的地方挑水吃,而农田灌溉更是无法解决,只能靠天吃饭。”高台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凤山告诉记者。北票市政府多方协调,在村里新打大口井3眼,维修2眼,解决了全村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和近300亩的土地灌溉问题。“在铺设管道的时候,主管道都是用机械来挖,而村民家中的管道,都是村民主动配合挖好,工期一点没有耽搁。”

“我们累计投入20万元用于村屯路路改,解决了5条村组路6620米路改和全村166户村民行路难问题,修建了村民休闲健身广场,并协调购买了各种健身器材。”辽宁省教育厅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赵海强告诉记者:“在修路建广场期间,村民们主动清理了胡同里面的杂物堆,不少人还主动来帮忙,帮我们铺设花砖,安装器材。”不仅如此,驻村工作队还在林业部门支持下,在村路两侧栽种梧桐树苗200余株。

“工作队为村民修建的3座水冲公共厕所,全部采用最新的采暖技术,解决东北地区水冲厕所冬季防冻难题,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也争取在村民家中推广。”刘凤山介绍,下一步,高台村还将对村文化广场进行亮化工程改造、建设妇女儿童之家,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水电气暖统一入户

齐鲁大地,暖意渐浓。走进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昔日黄河滩里的“穷窝窝”,如今变化翻天覆地,新村新貌入眼来——

“嘀嘀嘀”,一辆公交车从社区平坦的水泥路上驶过。沿着小路往里走,一幢幢红色楼房整齐排列,两旁小树抽出嫩绿的枝芽。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几个孩子正相互追逐嬉闹,偶遇几位老人,沏一壶花茶,围桌而坐。

穿过广场,来到社区展厅,可见几张黑白旧照片:低矮的土房连片,院落密密麻麻地挤靠着,狭窄的胡同仅能通过一辆马车。“这是村民们原先住在房台上的老屋。”董集镇副镇长、杨庙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麦荣说:“那时候,一到下雨天,老屋就掉墙皮。没修路,一出门,鞋上一层土;一刮风,说会儿话,嘴里都是沙子;交通不方便,外出务工的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一般。”

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黄河下游河道防凌防汛问题,国家批准建设黄河南展宽工程。东营市黄河原蓄滞洪区群众响应国家号召,搬迁至沿黄大堤的房台上居住。2013年起,东营市对66个房台村进行住房拆迁改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其中,杨庙社区安置了董集镇的11个房台村。

盖新楼可不是件容易事。“最大的困难不是建,而在于怎么分配。”张麦荣说,当时,垦利区政府专门成立指导组,董集镇政府组建工作专班,全面盯靠社区建设。他们与杨庙社区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共同奋战在一线,通宵制订方案,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做工作。

2016年底,杨庙社区建起82栋住宅楼、1446套住房,原11个房台村村民搬进新楼,水电气暖统一入户,还聘请了专门物业公司服务。近几年,社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修了新公路,开通了校车、公交车,村民务工方便了,腰包也鼓起来了。

“接下来,我们还要开发智慧党建、智慧物业等板块,打造‘社区居家+医养’模式,满足社区居民高品质生活。”张麦荣手指远处,眼里闪着光。“将来,我们要继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把杨庙建成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家园!”


建设数字管理平台

新型设施助农增收

近年来,各类新型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发展,有效助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春日时节,四川雅安春雨如丝,淅淅沥沥。将近两万亩的雨城区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内,往年满是繁忙景象,今年却看不到几个身影。

前两年,雨城区在茶园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起了数字茶园管理平台,实时监测系统24小时运转,园区内所有茶园全覆盖,通过将实时测温、测湿、测虫害的数据传送到数字茶园管理平台,并通过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一出现异常,系统马上自动预警,帮助茶农们减轻了不少负担。

“我刚接管这20亩茶园时,种茶、采摘、管护完全忙不过来,产值不太理想。”草坝镇合江村村民姜峰是一名90后茶农,前几年回到家乡,接管了自家的茶园。由于缺乏传统农业经验,刚开始很是头疼。2018年,雨城区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托管”茶园,帮茶农排忧解难,姜峰报了名。

“一亩茶园一年的托管费只有几百元,我只负责春茶采摘,之后的夏秋季采摘、茶园管护、销售全部由社会化服务来完成。”姜峰说,托管后每亩茶园收益平均增长了1500多元。

“这个数字茶园管理平台是数字农业在雨城区的试点之一,当初落地时难度可不小。”合江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王龙彩告诉记者,项目规划中,仅虫情监测管理的设备就有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和太阳能虫情测报灯3种,再加上物联网监控等设备,必然会占用部分茶园。寸土寸金的茶园,茶农自然舍不得。再说了,这些设备真有那么神奇?茶农们心里都在打鼓。

王龙彩和镇村组干部挨家挨户地劝说,不少茶农仍然不愿意。这时,村民刘文义站出来:“在我家茶园里先装吧,我是党员我带头。”有人带头,更多的村民也站了出来,表示愿意试试看,结果,都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

随着一盏盏太阳能设备安装,一条条灌溉、补肥管网铺设,如今,茶园科技感满满。随着社会化服务的加入,茶园管理更加统一、规范。旅游步道、观景平台的修建,更是给农旅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雨城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即将纳入雅安市全域数字农业平台,信息技术将在农业农村领域全产业、全链条中大展拳脚。此外,雨城区委、区政府也正式启动实施云台山景观化建设,万亩茶园上,热气球低空旅游3A景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为幸福农村不断积蓄新动能。(记者刘洪超 李蕊 宋豪新)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