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振宇,男,44岁,现任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大队长、警务技术一级主管。2022年1月,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称号。
李振宇给同事讲解技术问题。
一身帅气警服、一副蓝牙耳机、一块智能手表,成都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以下简称“高新区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大队长李振宇看起来沉稳、干练,一头灰白的头发让人印象深刻。
2000年从警,2009年成为网络安全民警,今年44岁的李振宇以网络为阵地,以电脑、键盘、鼠标为“武器”,让科技服务实战,为打击涉网违法犯罪行为提供着技术支撑。他研发“黑匣子便民办证系统”“一站式办证智能排号系统”,建成“电诈易感人群库”,创设推行“智能停车系统”等,成为守卫网络安全,打击网络犯罪,服务群众生活的“神兵利器”。
2022年1月10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发布了20名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名单和先进事迹。在这份名单中,李振宇是四川省公安机关的代表。
“科技控”变身“网络尖兵”
“老家的公安局在招录警察,你要不要回来试试?”2000年的一天,大学毕业后刚刚在大连签好工作协议的李振宇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二话不说,李振宇放弃大连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成都投身警营。
起初,李振宇被高新区分局分配到禁毒科工作。两年后,他又被调至刑事技术部门工作。2009年,李振宇主动请缨加入网安战线,这一待就是13年。
“不服气,也不服输。”当问及加入网安战线的缘由,李振宇这样说。
2003年,李振宇参加高新区分局科级干部竞选,但考试成绩在全局排名倒数第二。李振宇说:“作为局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我觉得这个成绩很丢脸,领导也总拿排名落后的事情打趣我。”自此之后,从小就是“科技控”的李振宇利用休息时间,打造了自己的“小桌角”,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同时,他也在不遗余力地找寻那个能让他“一雪前耻”、施展拳脚的机会。2009年,李振宇通过竞选,成为高新区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副大队长。
“在虚拟空间内,安全保卫和打击违法犯罪同样重要。这就要求网络民警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清醒的头脑、过硬的技术,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在李振宇眼中,网络安全工作并不只是简单地会操作计算机,懂得一些基础的互联网知识,更多的是要将警察的侦查手段与技术相结合。
在一场场看不见硝烟的“网络暗战”中,李振宇带队屡破大案要案,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2013年,高新区分局破获了一起利用互联网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典型案件。2017年11月25日,四川“4·19”特大跨省电信团伙诈骗案的嫌疑人被押回。在该案件中,李振宇所在的网安大队动用多种手段,调查犯罪分子转移资金的渠道,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逐渐深挖出一个横跨四个省份、受害者遍布全国的犯罪链条。
“在打击具体违法犯罪案件时,要善于揣摩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才能及时破案。”李振宇坦言,两年禁毒生涯和七年刑事技术侦查岁月带给他的经验,帮了他很多。
用技术服务于城市运转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很无助,不知道能做些什么。”李振宇介绍,在防疫摸排工作的初期,在看似平常的卡点防控、社区排查中,一线民辅警、社区干部、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登记,同样的问题重复询问上百遍,一天下来筋疲力尽且排查效率不高,还伴随着被感染的风险……
“如何让技术助力防疫工作,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降低工作风险?”李振宇带领着网安大队同事开始思考。
采访中,李振宇翻出自己2018年还是满头黑发的照片笑着说:“可能是这两年需要思考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头发才变白的。”
开展深入调研、确定工作方案、讨论思维导图、设计系统雏形、改进二维码系统、用专业技术不断地攻击自己设计的系统、持续改良系统……李振宇带领网安大队技术骨干加班加点,经过4天4夜编程设计和12次实战检验,率先在全省公安系统研发出利用二维码实现居民自主申报信息的软件模块。随后,在高新区全面推开使用“居民自助申报平台二维码”和“企业员工申报平台二维码”,以及“入户调查信息登记平台二维码”。
这套摸排和信息双向采集二维码系统用“大数据”的方式,使摸排工作由“敲门”变为“守门”,提升了摸排效率,信息收集也更系统、更规范、更便捷。
“在当今的社会,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李振宇眼中,维护网络安全就是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入网安战线以来,李振宇带领团队共同开发10余种为民服务小程序。其中,他们开发的“黑匣子便民办证系统”,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开发的“一站式办证智能排号系统”,使群众可就近选择人少的办证点办理业务;创设推行的“智能停车系统”,方便群众查找就近停车场空余车位;开发的“反诈预警劝阻系统”,为基层民警有效精准劝阻提供了数据和信息支持……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从警无悔。”从警22年,李振宇始终坚守初心、筑牢警魂,用科技点亮平安之光,为百姓护航。(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