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厢式缆车供轮椅使用
在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共建设无障碍卫生间18个、无障碍电梯19个、索道11条,其中轿厢式缆车可供轮椅使用,轿椅式缆车满足下肢残疾运动员戴滑雪器使用,并建设了专供冬残奥会使用的拖牵索道。冬残奥会前还会分区域增加临时无障碍卫生间,设置临时坡道,处理因造雪而形成的高差问题。
非竞赛场馆
鸟巢完成无障碍运行流线改造
作为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已经完成5条无障碍运行流线的打造,场馆内的无障碍设施更是从细节入手,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开幕式当天,冬残奥会运动员乘坐无障碍车辆抵达落客区后,我们会在这里临时搭建起25组无障碍坡道,让轮椅运动员顺利‘落地’。”彭四田说,各国运动员下车后的候场区域将设置在距离场馆仅几十米的“附场”内。记者探访看到,这里的出入口都设有无障碍坡道,坡道衔接处都是零高差处理,轮椅过坡时非常平稳且还防滑。
智能卫生间服务残奥运动员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里还将进驻10个全新的智能无障碍卫生间。伸手放在开门按钮轻轻感应,“门即将自动开启,请看护好儿童谨防夹伤”的中英文提示就传来,随后门自动开启。卫生间内,宽敞的回转空间能充分满足轮椅人士的需要;右手边设置了挂衣钩;挥挥手马桶坐垫套还能自动更换;一边的垃圾桶也是挥手感应式的;运动员在低位洗手台能一站式洗手、烘手。
“这样的卫生间一共有13间,其中3间在奥林匹克公共服务区,服务观众、工作人员,还有10间在北京颁奖广场。北京冬残奥会转换期内,这10间卫生间将全部平移到鸟巢附场,服务开闭幕式当天的运动员们。”彭四田解释。
冬残奥村公寓楼设施无障碍
除了赛场,运动员们待的时间最久的地方莫过于冬残奥村。其中,北京冬残奥村将启用9栋完全满足无障碍需求的公寓楼接待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为了让大家住得舒服,残奥会房间均设置了完备的无障碍设施,室内门采用带有把手的平移门,开关、插座、镜子、窗户把手等也都采用低位设计,紧急按钮设在床头柜上方显眼之处,如遇突发情况可一键呼叫,信息直达中控室。另外,在冬奥会向冬残奥会转换期间,每张床的床脚将会调低。无障碍卫生间地面为防滑地面,设置两侧有安全抓杆的坐便器,洗手盆为高度80厘米的台式洗手盆,淋浴间为无障碍淋浴间,设置安全抓杆和淋浴凳等。
城市领域
涉奥酒店设置无障碍客房
借助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契机,北京启动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专项行动。
经过近3年的努力,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通过对108个涉奥场所及周边区域进行多轮“体检”,25家冬奥定点医院、60家冬奥会签约饭店、7家冬残奥会签约饭店全部完成无障碍改造,涉奥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内9858个点位完成改造提升。
位于奥林匹克园区附近的北京北辰洲际酒店既是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也是残奥大家庭酒店。冬奥会之前,酒店就完成20间完全无障碍客房和9间轮椅友好型客房及酒店公共区域配套无障碍环境的改造。改造后,完全无障碍客房空间大、装修时尚、设施齐全,实现了“全坡化”“全圆角”“全低位”。
“我们把床的高度从65厘米降到了45厘米,和轮椅高度是持平的。茶几和桌子拉开距离,为轮椅留出回转空间。”酒店相关负责人介绍,卫生间也完全满足无障碍要求,增设可渗水的淋浴凳、可视温度喷淋等,洗漱台容膝空间很充足,台面上还有扶手。
公共交通解决连“点”成“线”难题
以往,许多无障碍设施解决了“有”的问题,但尚未达到“好”的程度;解决了“点”的问题,但没有连成“线”,这一点在交通出行上尤为明显。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中,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市管城市道路无障碍改造精细化标准图集》,对盲道遇障碍物通行路径、公交站台无障碍设置等内容细化明确,督促指导城市道路各项无障碍元素整治工作。依照这个标准,北京市试点完成前门东大街和东三环辅路两条无障碍示范路治理工作,并邀请残联监督员进行现场体验监督。3年来,北京市修复盲道26123处、人行横道6597处;改造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35个,城市全域主要道路盲道基本“无断点”、缘石坡道基本“零高差”。
针对“轮椅乘车”难题,北京市改造了2701个公交枢纽、公交站台、地铁站、公共停车场,12242辆公交车配备无障碍导板等设施,占城区公交车总数80.12%。轨道交通方面,地铁1、2号线等老线车站更新59部爬楼车和142部轮椅升降平台。更多残疾人、老年人可以独立出行了。
街边门店打通“最后一公里”
其实,对于许多残疾人朋友而言,活动最多的地方还是小区周边。“各区在整改过程中发现,小区里面、街边门店无障碍设施恰恰是老百姓最关注的地方。”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坦言。
为此,北京对老旧小区实行“菜单式”改造,加装电梯等无障碍设施改造成为常规性项目。北京市2.95万栋老旧住宅楼加装了扶手、单元门口进行坡化,改造街边“七小”门店2.43万个,努力解决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无障碍问题。
北京劲松北社区大约4000多户、9000多人,其中老人就占了30%以上。“居民对完善无障碍设施、提升社区环境等呼声很高。”劲松街道工委书记杨丙章介绍,对此,街道以劲松北社区为试点,探索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和有机更新,无障碍改造也被纳入其中。
如今,社区里的超市、理发店等门口都设置了无障碍坡道,加装了防滑的扶手。北侧小花园里的座椅高度提升至45厘米,还加装了环状扶手,残疾人、老年人起坐更方便,另外,桌椅角部打磨圆滑,进行了防撞包裹,避免安全隐患。街道残联为社区采购了电动轮椅和爬楼机,帮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克服楼梯障碍,通过人为协助软施工的方式配合无障碍环境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