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生活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范畴,是人民共同期盼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维度,也是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首要任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突破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伟大斗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供给能力的整体性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向。如期盼“个性化”“菜单式”“互动式”等服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产品;渴求“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等形式多样化的精神文化产品;渴望“数字化”“智能化”等载体多样化的精神文化产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期盼,规约着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文化产品生产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熔铸于鲜活的中国故事中,创作出更多品质高端、创意独特、陶冶情操、沁润心灵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普遍存在的差异化服务需求,运用“个性化”“定制式”“精准式”的服务供给推动精神文化产品的服务创新。以创新加持、科技赋能精神文化产品,主动引入沉浸体验、情景交互、沟通体验等新型文化模式,积极利用数字媒体、人工智能、三维视觉等新技术,让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更优的文化体验感。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社会成员由于所处经济和社会地位、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等维度的差异,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各有不同。既有高雅文化需求,又有通俗文化需求;既有传统文化需求,又有现代文化需求;既有经典文化需求,又有流行文化需求;既有外来文化需求,又有本土文化需求。推动人民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结构性改革,努力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和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普遍富足。大力推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多样化,引导高雅艺术走进群众日常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文化,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精神文化高地。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均衡是人民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满足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方面,要注重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跨越地域、接受水平等方面的制约,推动精神文化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对精神文化的特殊需求,提供精准的、合适的、符合群众特点的,让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共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推动人民群众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鼓励和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结合不同群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国民教育等环节的引领作用,通过地区帮扶、典型宣讲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于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中,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