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世界头号传染病杀手,艾滋病?新冠?都不是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1-11-03 22:13  作者:朵咪索  责任编辑:虎伶俐

你的左臂或者右臂上,有这样的伤疤吗?

接种卡介苗留下的疤痕丨Wikimedia Commons, Isaac Wong /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如果有,那么这道由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 Vaccine,BCG Vaccine)留下的痕迹,曾让孩童时期的你,幸运地免受结核病(Tuberculosis,TB)侵袭。

也许在我们的生活里,结核的威胁已经在公众视野中逐渐淡去,为数不多的记忆还是鲁迅名作《药》里,需要用人血馒头治疗的肺痨。

但从全球角度来看,结核仍旧是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仅2020年,就有1千万人得病,其中150万人死去。

尽管近年来,全球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但2015年其病死率依然超过了艾滋病,成为了全球病死率第一的传染病。2015年至2020年,全球结核发病率仅累计减少了11%,这一下降速度,远远低于“终结结核战略”提出的目标——自2015年到2020年下降20%。

事实上,作为一种细菌引起的传染病,结核原则上“可防可治”。

那为何发病率这么难降低?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结核是一种穷病——大部分结核患者,生活在人口密集、卫生环境堪忧的地区。一项针对全球93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城市贫民窟中人口占比最高的35个国家,恰恰结核发病率也是最高的。

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往往最缺乏抗击结核的手段。

寻找“隐匿在角落”中的患者

防控结核,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尽早确诊。

因为一个未确诊的结核患者,会对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患者,不只是生活在边缘地带,也隐匿在城市的贫民窟中,他可能会经常乘坐拥挤的公共交通、在城市的浪潮里不断迁徙——这都给病菌的传播创造了机会。

一项综合1993年-2017年间多项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贫民窟中结核的发病率,是国家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

然而,由于知识匮乏,贫困地区很少有患者能在感染初期就前往医院就诊。于是,结核的早期诊断与准确诊断,虽然是全球结核管理规划的重中之重,却也成为了防控中最棘手的问题。

正在泰国进行结核知识讲座的国际移民组织工作人员 | WHO

如何在隐蔽的角落寻找患者?WHO呼吁结核患者主动报告病情。

早在20世纪90年代,WHO便开始推行高检出率、高治愈率的直接监督-短程疗法(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short course,DOTS),以促进结核的早期诊断与控制传播。

DOTS疗法以显微镜检查为主要诊断手段。有症状的患者,可以自行前往医疗机构,检测痰液涂片。如果呈阳性,患者会得到6-8个月的标准化治疗,并且头两个月的强化期会受到督导,确保准确、按时服药。因此,患者除了得到及时诊断,病情还能得到标准化的治疗和记录。

DOTS疗法的出现与推广,虽然将结核病例的发现率与治疗成功率,分别提高到了70%与85%,但目前全球仍有很多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与记录。

究其原因,就在于DOTS疗法属于被动发现病例(PCF)的策略,因此极度依赖于患者的主动上报。在基层医疗服务条件较差、对结核认识较低的地区,非常容易出现漏诊与诊断延迟,从而导致感染的进一步传播。

贫困地区的诊断方法也跟不上。

受限于技术与成本,贫困地区很少使用显微镜检查诊断,一般都是根据临床症状、胸部X射线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而这些诊断方法缺乏特异性,往往导致结核的误诊与漏诊。

为了确保更多的结核患者获得及时的诊治,来自多个国家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开始探索更为积极的病例发掘(Active case Finding,ACF)策略。

相比于DOTS策略对患者主动就医行为的依赖,ACF策略则采用“主动出击”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

经培训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共同上门调查,如果发现结核症状的患者,则采集3份痰液标本(两次同一天的标本,每次间隔1小时;次日清晨的标本),用于病菌快速检测。而快速检测的结果与阳性患者的信息,将在24小时左右通过短信方式告知。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会根据调查登记结果,积极追踪退出或中断治疗的患者。

采用更具主动性的筛查策略后,贫困地区结核患者的诊疗效率大大改善。

海地的一个研究团队,就采用了ACF策略,在海地的贫民窟筛查慢性咳嗽(持续2周以上)的患者是否患有结核。该项目在10.4万例人群中筛选出了1110例活动性结核患者,比全国预估的发病率高出5倍左右。这意味着,ACF策略可以提高结核病的早期检出率,从而降低其传播风险。

除了提早检查,ACF策略更重要的是——让患者更早进行治疗。

在柬埔寨金边市贫困地区,37名专业医护人员和372名志愿者,通过ACF策略进行挨家挨户的结核调查,14个月内完成了约34.6万例人群的筛查。通过主动筛查,他们发现了更多患者,而且还能将从痰液采集到通知阳性患者的时间,控制在3-4天左右,这有利于患者尽快接受治疗。

最终,该研究共确诊了783例结核病例,并成功引导94.6%的患者接收治疗。

扭转“无药可救”的困境

除了诊断困难,贫困地区的结核患者的另一个困境就是——耐药。

目前,用于结核治疗的一线药物,主要为利福平与异烟肼。但由于患者教育不足、交通不便、经济困难等情况,治疗往往会反复中断与重启,这不仅造成治愈率下降,还导致患者产生了耐药性。

耐药结核的治疗漫长而昂贵。一般来说,哪怕是普通结核患者也需服药6个月,耐药患者治疗周期更是长达18~24个月。而且,为了治疗耐药病株,患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治疗成本可能是普通病人的数十倍。

试想一下,每天服用昂贵且可能有副作用的药,长达两年。对任何人来说,都会是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据近期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利福平耐药患者数量已高达46.5万;多重耐药TB患者(MDR-TB,即利福平、异烟肼两种药物均治疗无效)患者数量也开始快速增长。这无疑对公共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耐药性结核,全球科学家开始了一系列研究。

首先攻克的是对耐药性结核病的检测。传统的显微镜检测方法,并不能诊断患者是否感染了耐药病株。如果医生怀疑患者有耐药性结核,只能在实验室,先培养痰液里的结核杆菌,然后再做药敏实验,这一周期可能长达1~2个月,让患者无法接受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个新问世的检测工具GeneXpert,改变了这个局面。

得益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GeneXpert可以快速检测出突变的耐药基因,仅需要两个小时就能完成,而且它对实验室、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高,哪怕在医疗资源不发达的地区,也可以轻松应用。目前,GeneXpert已在南非、印度等结核高负担国家应用,其效果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不过,GeneXpert有它的局限性——只能检测利福平一种药物的耐药性。但好消息是,检测其他药物耐药性的工具,也正在研发中。

除了检测工具,对抗耐药结核,新药也是关键之一。

目前用于治疗结核的药物,大多数还是上个世纪研发出来的。这是因为研发药物成本极高。在市场已经有结核药的情况下,制药公司缺乏开发新药的动力。

不过,近些年,由于结核耐药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公司也加大了对新药研究的投入。近些年,两款新药德拉马尼、贝达喹啉的问世,打破了结核近40年没有新药的局面。目前,这两款药已经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

虽然,在很多发达国家,结核已经不再是流行病,但持续至今的COVID-19疫情,让我们再次见识了“传染病”的破坏力,也让我们意识到,公共卫生绝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事,它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景,也需要全人类共同来建设。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