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纽带性作用,服务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来源:学习强国   更新时间:2021-10-26 10:48  作者:王路江  责任编辑:虎伶俐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顺利召开,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了擘画了蓝图,定好了向标,吹响了号角。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冠疫情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纽带性作用,服务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社团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一、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一)把握新发展阶段,认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目前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即将全面步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具体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我国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再创历史新高。加上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和留学回国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求职总量将达到1000万以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任务艰巨。从新机遇和新挑战上看,随着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新科技革命、新经济业态、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催生了大批新职业和新岗位。另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应对市场需求存在滞后效应,毕业生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程度可能进一步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就业难、招工难等现象依然突出。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全面步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的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遇新挑战,准确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势,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形势下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是我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也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引。在创新发展方面,针对人才供需信息不对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用人单位等应共同创新交流对话与合作机制,形成制度安排,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在协调发展方面,社会组织要积极配合政府和就业指导部门为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提供就业支持和帮扶,促进有关群体顺利就业。在绿色发展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重视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养成,通过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等方式促进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开放发展方面,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引导高校毕业生有序流动,重视为高校毕业生海外就业提供服务保障。在共享发展方面,要坚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平台等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打破就业壁垒和就业歧视,为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三)融入新发展格局,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将以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构建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关键,因此,就业将处于更加优先的地位。在此背景下,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向。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高校学生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精神培养,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积极引导高校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充分把握新发展阶段为新时代大学生展现才华、实现自我的历史性机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征程上成就精彩人生。二是服务高校毕业生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面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重点领域,面向新经济、新业态产生的新就业形态等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三是充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高校就业领域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供需信息有机衔接,提升就业服务深度和广度。

二、构建就业服务多元合作共同体,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综合性网络体系

(一)加强社团组织内部建设,提升运营规范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社团要始终坚持政治立会、服务兴会、学术强会、科学治会,遵循社团组织建设的特有规律,依法依规加强内部规章制度和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管理和规范运行机制,提高规范化运营服务水平,促进各方面工作依法依规开展。要坚持问题导向,紧跟党和国家政策要求,对接社会和企业用人需求,服务家庭和毕业生就业期求,整合各方资源,有序成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分支机构,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发展教育,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局。

(二)对接政府就业服务需求,提高政策落实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社团组织在联系政府部门、业务指导单位、高等学校、企业和社会团体上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充分发挥行业纽带作用,通过与政府部门、业务指导单位积极对接公共服务需求,接受政府部门、业务指导单位委托,依法承接有关研究项目或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地,提高政策落实度。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承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查统计、行业评价、标准编制等行业管理服务项目。同时,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积极寻求政府部门和业务指导单位支持,在有关授权范围做好项目对接实施工作。

(三)深入开展多方协同合作,提高资源整合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涉及多个行业,需要深入开展多方深度合作,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跨界”融合,形成工作合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社团要积极响应政府部门号召,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开展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深度交流合作,积极助力政府部门公共资源、行业企业产业资源、高等学校智力和人才资源对接整合,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资源整合度,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资源“转化器和助推器”。

(四)积极助力产教深度融合,提高服务辐射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社团与高等学校和行业企业联系紧密,在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拓宽企业参与途径,深化“引企入教”改革等方面能发挥媒介作用。要重点服务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订单班、毕业生实习实训等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的校企合作项目,促进产教协同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提升,助力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辐射度。同时,要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步伐,探索与行业企业根据产业需求合作开展职业水平认证,搭建培训认证平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软实力”。

三、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服务平台,探索高校毕业生精准化就业服务创新路径

(一)搭建学术研究平台,开展高校就业创业专项研究

通过积极组织有关资源和力量开展高校就业创业专项研究,探索解决高校就业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行业资源,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搭建高水平学术研究平台,打造“智力源、思想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社团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积极依托有关分支机构、会员单位等有关单位,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发展教育等方面开展实证研究。同时,积极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适时编制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研报告和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白皮书等,为有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逐步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智库。

(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打造教育合作交流多元载体

坚持以人才供需为主线,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充分对接政、校、行、企实际需求,寻求利益共同点与合作新焦点。积极争取政府大力支持,吸引高等学校、行业企业广泛参与,通过举办教育合作交流主题论坛、学术研讨会、项目推介会、成果展览会等多种方式宣传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就业与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典型经验及工作案例,搭建多样化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合作办学信息交流沟通,打造教育合作交流多元载体,架起多方合作交流的桥梁。

(三)搭建技能竞赛平台,举办行企校协同化技能大赛

技能竞赛是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机对接的重要手段,也是协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通过发挥社会组织的联系纽带作用,积极组织有关企业、高校协同开展有较强权威性、公信度和影响力的技能大赛,搭建技能竞赛平台,契合了行企校三方利益诉求,丰富了技能竞赛的类型和种类,将进一步促进校企供需对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四)搭建市场服务平台,建设线上线下结合就业市场

充分对接政府部门、就业中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等就业市场和就业服务平台,坚持为毕业生服务、为行业企业服务,通过加强沟通合作,积极拓宽服务方式。根据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就业供求信息精确推送、人岗精确匹配、招聘精确开展,促进线上招聘智慧化。通过积极对接行业企业,整合优质企业招聘需求,合理安排线下就业市场时段,实行组团巡回式招聘,提高招聘效率。最终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就业市场。同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联合行业企业探索举办行业性、专业性线上线下就业市场。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类社团组织要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社团实际,紧紧围绕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纽带性作用,深入开展多方协同合作,助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为毕业生服务、为政府社会分忧、为行业企业赋能。不忘社团初心,牢记社团使命,努力使社团成为政府的好助手、高校和企业的好参谋、社会的好榜样、高校毕业生的好老师。(原载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2021年第5期)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