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发展,固然离不开先天的资源禀赋。与此同时,城市实现跨越发展,也考验着城市破局与创新的能力。
“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2016年,当云南省会昆明锚定这一奋斗目标时,这座偏居西南一隅的城市便走上了一条焕然一新的发展道路。
被誉为“春城”的昆明,在大家的心目中一直是座美丽的文化旅游城市。要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底气从何而来?
从中国地图上看,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昆明,无疑与“中心”这一称谓相去甚远;但打开世界地图,把目光放大到整个亚洲,则不难发现,昆明正处在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
思路一变天地宽。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历史悠久的“春城”正以全新的颜值、奋斗的姿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华丽转身。
互联互通: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枢纽初步成型
8月25日,一辆辆满载机械设备、聚乙烯管材等老挝急需产品的货运班车,从昆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铁集装箱昆明中心站出发,直达老挝万象……当日,中老国际物流通道货运班车在昆明正式开通。就在同一天,满载铁矿石、木薯粉、橡胶等老挝特色商品的货运班车从万象出发抵达云南磨憨口岸,在集中运抵昆明后将分散发往全国各地。
中老国际物流通道货运班车的开通,是昆明近年来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枢纽的一个缩影。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是长久以来制约云南及昆明对外开放的“卡脖子”问题。
“从历史上看,所有的交通枢纽都会发展为各项要素聚集的中心,进而为整座城市衍生出诸多竞争优势。”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说,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推动下,曾地处国内交通网络末梢的昆明快马加鞭,在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快速赶超。
中老铁路将于今年底建成开通,届时从昆明至万象将实现朝发夕至;昆明长水国际机场2020年旅客吞吐量近3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2.5万吨。目前,长水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航线92条,特别是至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45个,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全覆盖……
“昆明打造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枢纽,还包括信息时代的电信枢纽。”程连元说。近日,昆明市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工作启动,这是云南省首次获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通道建成后昆明将成为全国第四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一条条国际铁路、公路、航线陆续开通运行。如今的昆明,地处中国西南泛亚铁路、公路的“米”字形枢纽核心节点,正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国际物流新通道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昆明有边境口岸地区无法相比的优势。”从事保税天然橡胶代理报关、仓储业务的云南善运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昊阳说。记者前不久在该公司位于昆明保税区的保税仓库看到,仓库里存放着客户从老挝运来的数千吨保税天然橡胶。
李昊阳介绍,把货物先存放到昆明综合保税区,缩短了货物集中检验检疫的时间。与此同时,昆明的仓储条件也优于边境口岸地区,客户不用担心橡胶受潮变质。“客户把保税天然橡胶放在这里,存储、销售、运输都很方便。”
近年来,昆明综合保税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先后在昆明落地,为像李昊阳这样的创业者提供了机会。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介绍,自2019年8月30日挂牌以来,昆明片区新增注册企业28160户,世界500强及分支机构增加到58家,2020年片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18亿元。
程连元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交汇实施,昆明已从对外开放的“末梢”变成“前沿”。
产业聚集:现代化产业集群辐射海外
昆明市石林县花农李鸿云没去过泰国,但他家种的十多亩玫瑰却是曼谷花店里的抢手货。经由昆曼公路,最快只需30多个小时,玫瑰花就能从李鸿云家的花田摆进曼谷花店。
四季如春的昆明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花卉的地区之一。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30多年来,昆明花卉产业从无到有,已发展为一个集科研、种植、包装、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现代花卉产业集群,鲜切花生产面积、产量和出口额连续24年保持全国第一。位于滇池东岸的斗南花卉市场,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鲜切花交易市场,鲜切花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对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昆明来说,这座城市并不满足于仅凭借资源气候优势“靠天吃饭”。
昆明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绍俊介绍,昆明聚集了云南省18%的人口、90%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70%的高新技术企业、70%的科研人员,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特殊,也理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据介绍,昆明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经济进行深度剖析后认为,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昆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过快过早“去工业化”、主城区产业“空心化”、产业发展“低端化”等突出问题。
“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对周边国家地区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程连元说,近年来,昆明市聚焦新材料、大健康、数字化三个重点领域,千方百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培育支撑未来30年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在昆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金铺片区内,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稀贵金属等高精尖产业集群让人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脉搏。
昆明是我国老牌的疫苗研发生产基地。位于昆明市高新区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曾在20世纪60年代研发出鼎鼎大名的“糖丸”,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年6月,由该所自主研发的新冠肺炎灭活疫苗上市,并计划在年内生产8000万剂。
先进制造业也是昆明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新兴支柱产业。2020年12月,闻泰5G智能制造产业园在昆明市高新区开工建设。仅仅半年多后,该产业园便于今年7月正式投产。昆明闻泰通讯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负责人宋宸介绍,该产业园主要生产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一期年产能2000万台,二期年产能3000万台。
宋宸介绍,闻泰5G智能制造产业园按照行业领先的智能化工厂标准建设,在各个生产环节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重要的5G终端智能制造高地之一。“南亚东南亚是我国智能手机的重要市场,我们将依托昆明的区位优势,把园区打造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产业总部。”
产业升级带来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近年来,昆明市GDP连续突破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2020年,全市GDP达6733.79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从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人均GDP达到1.36万美元。
友谊升温:文化教育交流推动民心相通
近年来,不少国产剧受到南亚东南亚许多国家观众青睐,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其中多部电视剧的译制工作就是在昆明完成的。
2013年,在昆明一家媒体工作的皇甫波从朋友口中得知,老挝国家电视台很缺内容,于是便萌生了译制国产电视剧出口的想法。在昆明市五华区金鼎科技园创办公司后,皇甫波开始着手译制第一部电视剧——老挝语版《木府风云》。
“昆明的高校聚集了大批南亚东南亚国家小语种人才,为我们译制国产剧提供了人才支持。”皇甫波说,自成立以来,这家以译制国产电视剧为主业的公司累计译制了超过2000集电视剧,涵盖老挝语、越南语等多种语言。
“文化交流是友谊的桥梁。”皇甫波说,许多曾帮助他译制电视剧的外国留学生在毕业回国后,仍然和他保持密切合作,继续在本国从事中国电视剧的译制工作。“目前我们已在泰国、老挝等国建立了译制中心,把业务拓展到了海外。”
近年来,昆明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日渐升温。统计数据显示,昆明是我国留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耿毅介绍,2016年至2018年,该校每年分别招收培养国际学生为3846人次、4369人次、5718人次(包含非学历生),“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留学生人数有所减少,但相信疫情过后会迅速恢复。”
耿毅介绍,云南民族大学留学生生源国从2016年的约20个国家增加到了目前的近50个国家,其中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居多。
24岁的楚丽是泰国大学生,大二时通过学校合作项目,她来到云南民族大学交换学习两年时间。她自小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高中时就在网上看了中国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觉得中泰文化很相近,比如我们都很强调孝顺,要听父母的话。”
“中泰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对我来说,学汉语比学英语更重要,毕业工作后会更有用。”楚丽目前正在读大三,毕业后打算留在昆明从事中泰贸易工作。“这边的生活、气候和环境很好。”
文化、教育与青年之间的交流,推动着昆明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友谊加深。昆明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何云屏介绍,“十三五”期间,昆明共对外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10座,目前总数已达45座,友好城市遍布五大洲,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重要城市国际友城全覆盖。
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大踏步前进的昆明已经找准了城市的坐标与定位。李绍俊介绍,昆明市已提出,到2025年全市经济总量要突破1万亿元;到2035年全市经济总量将在2020年基础上翻两番,达2.7万亿元。
程连元说,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是党中央交给云南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省会城市,昆明必须要主动融入与服务国家战略。“昆明已经瞄准发展方向,将努力在2035年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记者王长山 庞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