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在不断“圈粉”的红色旅游中厚植家国情怀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1-10-14 00:37  作者:蓝炜  责任编辑:虎伶俐


2021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大花篮吸引游客打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庆长假期间,红色旅游热度不减,据某旅游平台10月7日发布的报告,相比2019年国庆黄金周,该平台“十一”假日期间红色旅游相关出游人次增长超过33%,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浙江嘉兴南湖景区、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红色景区成为朋友圈“爆款”。

在湖南韶山的青山绿水间,追寻伟人的成长足迹,追忆红色峥嵘岁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大会议纪念船前,看一看巍巍巨轮乘风启航的地方;在四川泸定桥上,回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艰辛,感悟红军长征精神的勇毅。一个个光辉的红色圣地、一抹抹鲜艳的“红色”印记,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见证着共和国的沧桑巨变,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红色基因”早已熔铸于血液,生长于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的伟大时刻,在行走中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意义重大。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每次瞻仰都是一次精神洗礼,每次聆听都是一次信仰传递,每次重温都会带来新的启迪。红色旅游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行走课堂”,游客在近距离瞻仰革命文物、聆听英雄事迹时,感悟革命历史的厚重,在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的浸润中,汲取精神养分和前进力量,深刻理解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从而更加珍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是红色旅游之所以“圈粉”的魅力所在,也是红色资源、珍贵文物持续扩充的不竭动力。

吸引力与生命力,让红色故事永不过时。红色圣地藏着穿越时空的精神种子,红色旅游早已不是印象中的传统模式,不再停留于简单的文物呈现、机械讲解,游客也不再满足于“教与学”的刻板形式,“活起来”“动起来”的文物,“接地气”“有温度”的故事,可看、可学、可玩、可互动的沉浸式、强互动红色之旅,让人更有共情感和参与感。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机器人“小福兴”与参观者边互动边讲解革命历史;在山西的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游客身临其境体验地道战、地雷战的战斗场景;在陕西延安,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以动态的舞台空间讲述战火背后不为人知的温情。通过现代技术的加持和高质量的生动演绎,红色旅游实现了从静到动、从参观到参与的转变,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不断“圈粉”的红色旅游,印证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在红色印迹中知史鉴今,是一场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深深扎根,让家国情怀厚植于心,需要用足用好丰富的红色文物,更需要在“人气”与“流量”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守好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文物原真性与旅游娱乐性、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始终以赓续红色血脉为使命,在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中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