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昭通: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185.07万贫困人口脱贫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1-09-20 09:19  作者:王国江 杨金飞 王力  责任编辑:赵磊明

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昭通: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185.07万贫困人口脱贫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带领昭通各族儿女,闯出了一条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倒逼产业形态、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突破的“昭通路径”,奋力跑出了平均每天脱贫1000多人的“昭通速度”,全市185.0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2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夺取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今天的喜迎党代会“五年巨变”系列报道(十二)播出:《昭通: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185.07万贫困人口脱贫》。


昭通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的地级市。“十三五”期间,全市坚持以易地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三个高度组织化”为根本支撑,闯出了一条具有昭通特色的脱贫路径。


罗光华
昭通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 局长

实现了18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成了9个万人以上安置区,建成了373个安置点。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85%以上,易地搬迁安置区的劳动力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



汤玉金是鲁甸卯家湾居民,搬迁前,他和妻子文成敏居住在交通不便的永善县大兴镇骆丘村,条件十分艰苦。


汤玉金
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居民

没有搬到这里来的时候,我们那个房子都全部是土墙房子,下雨就漏雨,很折腾的。就是我家一家人住在那里,隔壁邻居那些都很远的,走路要走20至30分钟才走得到一户人家。



2017年,昭通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参与的原则,将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35.47万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69个进城入镇集中安置区,学校、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配套产业就业有支撑,管理服务有保障。2020年,汤玉金一家符合搬迁条件,搬到了卯家湾安置区150平方米的楼房。


文成敏
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居民

现在在这里烧菜也方便了,不消去拿柴。电、水也比较方便,以前在老家只吃腊肉,吃新鲜肉就是到杀猪的时候吃点。现在在这点,搬在这里来我也上班了,我老公也找到班上了,都要买点新鲜肉炒来吃。



吴朝洪
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砚池街道办事处景新社区党总支书记

这些公益性岗位就是在家带娃娃,不能出去务工的、或者贫困的就用公益性岗位来覆盖增加他们的收入。像文成敏她是有三份工作,她的工资总的合计起来有3900元左右。总的连她的工资、连低保、连她老公打工,肯定有9000来元一个月。





截止今年,我市13.74万易迁劳动力转移就业12.51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了91.04%。搬得出,稳得住,还要有收入,脱贫才巩固。没有达到易地搬迁条件的贫困群众,我市抓住易地搬迁和退耕还林还草还竹等机遇,在彝良、镇雄等县区高标准、规范化规划建设竹产业450万亩,在生态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上建起了绿色银行。





镇雄县碗厂镇细沙河村村民范泽良,再过半个月他家的竹林就可以采收竹笋了,他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一边除草,一边唱起山歌来。




范泽良
镇雄县碗厂镇细沙河村村民

我家就是两个孩子打工,加上竹子的收入10万左右。(种植)竹子的成本不高,一年就是1千多块的肥料。笋子卖的问题在我们这里不愁,一天就要卖2千多块,就有20多张“红票票”,最高兴的时间就是9月尾到10月尾。



朱军
镇雄县碗厂镇书记

“十二五”末,我们的竹产业4万亩,到“十三五”末已经达到13.9万亩,下一步,我们主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提高科技含量。让我们老百姓不增面积反增收入,让我们的老百姓做“五有”农民,山上有竹子、家中有车子、银行有票子、城镇有房子、出去还要有面子。




“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步伐,抓实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产销对接,持续推动苹果、竹子等“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罗光华
昭通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 局长

“十四五”期间,主要是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昭通脱贫致富示范区,办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抓好规划、做实项目;第二件事,抓好示范,辐射大面。我们要把9个万人以上安置区,作为示范引领标杆打造出来。第三件事,要抓好产业、打牢基础。昭通的高原特色产业苹果、天麻、竹笋、特色养殖花椒、马铃薯等高原特色产业占据优势,我们要集中资金、集中优势,把产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实现产业振兴。




来源|昭通台 王国江 杨金飞 王力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