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更新时间:2021-09-05 11:34 作者:陈忠华 责任编辑:尤婷
民胜河畔,70幢别墅和小学呈三角形分布在青山绿水间;古树下,层层台阶上流出潺潺溪水,村民们在树下纳凉聊天,十分惬意……
日前,记者从渝昆高速公路普洱收费站出高速公路,经溪洛渡水电站专用二级公路至永善县桧溪镇顺江而下约15公里,就来到了永善县青胜乡民胜村水星坝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示范点,惊奇地看到,曾经的乱石河滩,如今已经变成了美丽的村庄。
记者遁着声音走进一户人家,客厅正面的墙上张贴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一位老人和两个小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右边的墙上还贴着10多张学生奖状。
老人名叫龚顺明,今年68岁。在和老人聊天中,记者了解到,老人老家在民胜村2组。他育有4个子女,大儿子在安徽省安家,二儿子在老家修建了三层楼房,三女儿外嫁,最后留下他和老伴、小儿子和小孙女住在两间破烂的土墙房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和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广东省中山市和昭通市的各级领导到民胜村考察,最后协商决定,由中山市投资1000万元,昭通整合资金2300多万元,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能源、村庄美化四个方面建设水星坝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示范点,配套有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广场、公厕、垃圾池、污水处理站、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在示范点建设中,龚顺明一家4口人被列为了集中安置对象,其自筹资金7.3万元、政府补助9万多元,统建起了一套占地100平方米的一层半小别墅,于2018年搬入新居,脱贫过上了好日子。龚顺明的小儿子在外打工,龚顺明和老伴在家,照顾着大儿子的小女儿、小儿子的大女儿,两个孙女在民胜小学上学。
龚顺明家门前的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作物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有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有中山市的真情帮扶,有昭通各级干部的用心付出,现在我们这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住得好、吃得好。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么安逸的日子!” 龚顺明老人说出这话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像龚顺明这样幸运的家庭,在民胜村有70户,他们都幸福地生活在水星坝,见证着中山市对昭通人民的山海深情。
山海情缘,携手攻坚。为全面落实中央“携手奔小康”行动部署和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要求,东莞市、中山市建立了对昭通贫困县(区)组团帮扶、对贫困村“多帮一”结对帮扶模式,两市47个镇(街)组团帮扶昭通10个县(区)并与76个乡(镇)结对,185个村(社区)挂钩帮扶昭通215个贫困村,810家企业结对帮扶昭通505个贫困村,构建起“多帮一”的合力攻坚工作机制。两市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0.9亿元,协调社会捐赠资金9.4亿元,在昭通实施产业帮扶、劳务协作、教育帮扶、基础设施等项目762个。建成鲁甸县照壁、永善县水星坝等10个扶贫协作示范点;以共建、帮建形式在乡村建设扶贫车间97个,吸纳8476名群众就近就业;组织引导138家企业入驻昭通产业园区和扶贫车间,完成投资61.22亿元。
采访手记
扶贫协作之花多彩绽放
有一种情谊叫心手相连;有一种激励叫共奔小康;有一种真情叫不离不弃;有一种坚持叫责任担当。昭通市与东莞市、中山市相隔千里,但人缘相亲,一件件实事,一串串数字,使扶贫协作之花多彩绽放。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充分彰显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大意义,远不止于经济和物质两个层面。以东部发展优势弥补西部发展短板,以东部先发优势促进西部后发崛起,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仅成为缩短东西部差距的加速器,更激活了西部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奋起直追,进而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毛利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