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共产党员网 更新时间:2021-09-04 12:31 作者:共产党员网 责任编辑:尤婷
1992年入伍,2006年转业到海南省妇联工作;2014年10月,被省里选派到国定贫困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界水村党支部副书记、界水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5年7月,省里派遣驻村第一书记,又转到同在加茂镇的共村任第一书记;多次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2019年6月,被表彰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见到隋耀达之前,我们对他的了解更多局限于以上文字。
图为隋耀达在彩排现场
《榜样4》节目录制期间,我们在招待所等待嘉宾签到,第一次见到这个嗓门洪亮的东北汉子。他带着一身热气,拎着一个大袋子风风火火地走过来,然后把袋子里的老冰棍,一个一个分给接待的工作人员、招待所的服务人员,甚至大厅里坐着的客人。
这个雷厉风行的退役老兵,以他火一般的热情,让我们理解了“人民满意”背后的缘由。
1998年8月赴海南探亲途中,他和同列车军人制止实施抢劫的匪徒;1998年12月军校附近发生火灾,他和战友冲向火海,把滚烫的煤气罐扛了出来;2014年12月路遇随时可能爆炸的汽车,他挺身而出排除险情,救助伤者;2016年9月路遇村民呼救,他奋不顾身与持刀者搏斗,将伤者救出并及时送医……20多年来,在途遇盗匪、路遇车祸、抗击台风或身处火海等危急时刻,隋耀达都会不顾安危地站出来,并把见义勇为所得奖金一分不留捐给村子……他说,身上穿着军人的服装,就不可能袖手旁观。
2014年7月,省里选派干部驻村扶贫,刚被查出颈动脉瘤的他,觉得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有人冲锋陷阵,于是不顾病情主动向单位报名。从界水村到共村,一直驻扎在村、奔波在路……
隋耀达
尤其对共村,4年来他更是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共村是个只有600多人的小村子,但177户人家就有三分之一是贫困户。刚到共村的第一天,他就去村里走访,几天下来,了解到村里一些贫困户没事喜欢凑在一块儿喝酒赌钱,却不肯干工挣钱。当地流行一句话,“两季稻谷饱肚皮,一季瓜菜换酒钱”。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他首先治赌整顿村风,同时做思想工作,树立致富典型,让村民看到好日子等不来、求不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在他的帮扶下,贫困户黄明益开了饭店,收益稳定,还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村民阿团成了致富能人,还当了村里的后备干部。
扶贫开发,关键要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吃透村情后,隋耀达和村干部一起琢磨出“一种一养一锦一网”的“四个一”项目。种,就是种植红毛丹;养,就是圈养黑山羊;锦,就是编织黎锦工艺品;网,就是建设光伏发电站。尤其是圈养黑山羊,为了让贫困户鼓起心气儿,他花了半年时间自费开车跑遍全省10多家羊场考察调研,自掏腰包分5批带党员干部和贫困户100多人到其他市县考察牧草和黑山羊产业。终于在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巾帼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起了1200平米的羊舍。全村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种羊和现金形式全部加入合作社。通过股权激励,让“等靠要”思想在村里逐渐没了市场。
扶贫过程中,他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建牧草基地,他带头跳进齐腰深的沼泽地挥起锄头;养殖合作社成立初期,缺少发展资金,他就用工资担保和房产抵押为贫困户社员贷款找出路。他对自己的付出从不计较,却对村里的合作社,从资金来源、管理方式、羊种选择到产品销路,都精细计算;对村里的发展,从产业、教育、文化、环境等,都努力谋划到位。
经过三年多努力,羊场的羊从当初的100多只发展到700多只,村里100多亩红毛丹长势喜人,黎锦编织班免费培训的40多名妇女姐妹成立的黎锦合作社初具规模,村里利用羊场屋顶建设的500千瓦光伏发电站,也即将并网发电。村里赌钱的没了,干工的多了,村里还安上了太阳能路灯,重建了村小学,搭起了乡村舞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这是我担任第一书记的第三个任期,第一任期一年,第二任期两年,第三任期三年,等脱贫攻坚战打赢了,还有乡村振兴,我会申请继续留下来。”他兴奋地说道。
图为隋耀达在羊舍
驻村这些年,他经常穿一身迷彩服,一双胶鞋,背一个水壶走在田间地头。电话成了村里的热线电话;自家车也变成了村里的公交车、救护车和拉货车,为了救急救难,前前后后给村民捐款捐物不计其数……他唯一觉得愧疚和亏欠的,就是父母和妻子、女儿,两位老人感念儿子辛苦,主动来共村义务帮忙;妻子为了让隋耀达能全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也一度辞掉工作带着女儿,搬到村里的黑山羊养殖基地居住。2014年下乡驻村时,女儿出生才200天,如今已五岁了……
《榜样4》录制完,坐在台下的妻子对走回座位的隋耀达说,“你在台上讲话的声音嗡嗡的,不清晰。”“我在上台前看到短片里你和妞妞喂羊的镜头,当时眼泪没忍住,这声音就……”这个平时大大咧咧的硬汉回答道。
(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