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法治”“德治”“人治”,这些常常看到、听到的词语,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仿佛了如指掌;常在嘴边,如同老生常谈的说教。只是细细思量,我们真的了解吗?也许是吃过太多理论著作的亏,常常会想当然地认为这类书要么艰涩、要么空洞、要么教条,以至望而却步。如果我们秉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虚心学习,想必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之道——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阅读过程,于我而言是一个打破偏见、修正认识、收获新知的过程。
该书可以看作是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内容的细化与深入。全书在深刻把握“法治”与“德治”的发展历史和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内涵、理论支撑和重要途径,将“法治”与“德治”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总结历史规律,又回答现实问题,积极从中华文明的传统治国智慧中汲取养分,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升华理论,从而为深化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重大意义的认识、科学解读中国共产党治国之道、把“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寻求有理论说服力和实际成效的教育和实践方案。
作者系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宣部政研所研究员、副所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总编辑,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专题。作者的专业背景保证了该书的理论高度,更为难得的是全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文字通顺、表述流畅,辅以相关事例、知识点,配以图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读完全书,才发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这些习以为常的词语背后是艰辛的探索、曲折的历程。且不说古代漫长的发展历程,即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大致经历了一个从以政策治国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曲折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从提出“依法治国”到确立“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基本治国方略,到全面部署建设“法治中国”的发展历程,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中真切感受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一理念与实践的可贵。
作者看问题的全面、思考的深入、分析的辩证让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比如,作者强调我国古代治理具有重视“德化”“德治”“德主刑辅”的人文传统,使得法治中国建设具有突出的传统优势,作者还用专章对中华文明中的传统治国智慧进行了梳理,以资借鉴;同时,作者也强调在法律和道德之间,应当保持必要的张力,在道德法律化的过程中,要避免用道德取代法律,或者将全部道德问题法律化。他细致地阐述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强调法律和道德为了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会相互转化,呈现一种流动的边界,等等,都让人深受启发。(本文原载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