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共昭阳区委党史研究室 更新时间:2021-05-31 17:58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赵磊明
傅发焜,又名傅兴义,生于1923年6月(农历五月),昭通县人。傅发焜弟兄3人,均为中共地下党员。
1932年傅发焜9岁,就读于昭通县北闸镇闸心场中心小学,1938年小学毕业,学习成绩较好,秋季考入昭通中学初二十六班,1941年秋升入高中八班。
1938年,昭通中学学生开展了“打法官”运动,1939年又闹学潮,反对女中校长姜勉之,使傅发焜深受影响。同时中共云南省工委派地下党员省工委委员费炳(傅的舅舅),以到昭通招收国民党第十七期军分校学生为名,在昭通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及共青团员。傅发焜的大哥傅发聪就是在这时参加共青团组织的。当时的地下党组织和团组织在学校中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工作,组织了读书会、学习小组、抗敌后援会等,借以宣传,学习党的进步书刊,培养进步同学,发展党的组织,傅发焜受到学生运动和各种革命活动的影响,萌发了参加革命的信念,经蒋永尊同志的介绍,他于1941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征程。
傅发焜194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后,根据党组织的布置,广交朋友,联系进步同学,组织了王钦泰等9人参加的“秘密读书会”,学习进步书刊、马列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活动。这些同学在1946年后,都先后加入了中共昭通地下党组织。
1944年夏,傅发焜高中毕业,组织决定留他在昭通继续开展党的工作。他在一家私营火柴厂当雇员,同时又在明诚小学教书,以公开职业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工作。这一段时间昭通的工作由李德仁同志在昆直接领导,李德仁派傅发聪从联大休学回昭工作,接上了傅发焜的组织关系,并向傅发焜传达了上级组织的指示。
接上组织关系后,傅发焜汇报了他在昭通的工作情况。由于他工作踏实、认真,对党的事业忠诚老实,虽只是一年时间,已做了不少工作。汇报中,他对情况了如指掌,对各界人士的思想、政治动态掌握得十分清楚,对昭通社会情况的分析也很透彻,为上级党组织的决策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情报。1945年秋他考入云南大学,同时党组织也决定调他到昆明工作。他在大学里继续开展党的工作,并积极参加了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昆明“一二•一”学生运动。
1946年春,中共云南省工委派傅发焜到寻甸县寻甸中学,以教书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他任教务主任兼4个班的英语课。他认真负责,耐心辅导,关心同学;深受学生爱戴,同时循循诱导,在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据当时七班的学生杨洪昌、崔金顺、李文明等回忆,傅老师经常在下课后邀一些学生到校外去玩,除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对老师、校长的反映外,还讲朱德总司令带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等革命故事给学生们听。
傅发焜为人师表,克勤克俭,态度和蔼,教学认真,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据寻甸中学的学生回忆,傅发焜身穿蓝布衣服,不抽烟不喝酒,刻苦好学,常常读书到深夜,学生们入睡后,他的屋里仍然亮着灯。
傅发焜一言一行的影响,使学生接受了进步思想。据一些学生回忆,有一次国民党的书记长借上公民课之机在学生中发展国民党员,叫学生填表。学生们因平时受到傅老师的影响,有的假装肚子疼,有的说要解小便,有的说要拿书拿笔,陆续溜走,结果一个也没有填表。
傅发焜还利用各种节日,如五四、元旦、儿童节等,带领学生出刊物,揭露社会的黑暗,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这个班毕业39人,后来有21人参加边纵,走上革命道路。
1947年二三月间,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云南省工委决定:建立地下武装,准备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派张伯林、傅发焜到宣威县宝山区宝山中学,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傅发焜接到指示后,即时出发,来到宝山中学。
中共云南省工委指示他们:“来到宝山中学,首先要摸清校内外的基本情况;教好书,取得校长和多数师生的信任,一定要站住脚跟。”张伯林、傅发焜到校后张伯林任教导主任,傅发焜任初三班班主任,兼教物理、国文课。
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在学校成立1个党支部。学校原有3个地下党员,加上张伯林、傅发焜共有5个党员。党支部成立了,张伯林任支部书记,傅发焜任副书记。紧接着,他们摸清了学校情况,宝山中学是陈道本先生创办的一所私立中学,陈道本任校长,聘请了几位老师。学校收费低,吸引了不少农村子弟入学。
到校上课两三个月后,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教师不能多聘,该辞退谁呢?问题恰恰就出在傅发焜和米文中两人身上,由此产生了一场严峻的斗争。谁走、谁留,校长陈道本左右掂量,感到十分为难。论才,要留傅发焜;讲友情,要留米文中。傅发焜到校几个月教书认真,关心学生,取得了学生们的信任,也获得了其他教师的好感。而米文中呢?他教英语,此时正值期中考试,全班全部交白卷。同学们抗议米文中教学无方,有的学生公开在任课老师栏里将米文中写成米田共,合为一个“糞”字。此时,学生自治会以全校学生名誉发表声明,坚持要挽留傅发焜留校任教。斗争白热化了,米文中等人惶惶不可终日。这时训育主任黄映灿跳出来说:“米文中是学校正式请来的,不得随意辞退;傅发焜是张伯林私人请来代课的,张伯林回校后,傅发焜应该走。‘并声称’辞退米文中就是辞退黄映灿,米文中不能走。”
张伯林挺身而出,拿着学生交的白卷找陈道本校长说:“我身为教导主任,要为本校的荣誉负责,要为青年学生的前途着想,傅发焜老师教育有方,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傅老师是不能辞退的。”陈校长一心要在教学质量上超过附近的“启文中学”,加上学生都要挽留傅发焜,为了学校的荣誉,他毅然决定辞去米文中。经过这一激烈的斗争,傅发焜终于留下来,站住了脚跟。
傅发焜留下后,利用教书的合法身份,以课堂为讲坛,不失时机地向青年学生传播革命道理,揭露国民党的腐败,控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横行霸道,指出民穷财尽的根源,借以唤醒青年学生的觉悟,启发他们的斗争意识。有一次傅发焜上国文课,他问学生:“中国人穷吗?我说不穷!钱到那儿去了呢?都装进四大家族的腰包里去了。如果把四大家族存在外国银行的钱拿回来平分,那么,每个中国人可以分到50块大洋,用50块大洋可以买到一头最好的大黄牛,可以买到……”。他的讲课,循循善诱,运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说明深刻的道理。傅发焜还利用出壁报等方式揭露国民党的国大的假民主等。之后,在张伯林与傅发焜的倡导下,改组了学生自治会,重新组织起读书报告会。在进步学生中组织秘密读书小组,学习进步书刊。如学习《整风文献》、《论游击战术》,阅读《李家庄的变迁》、《小二黑结婚》等作品。
傅发焜经常参加读书小组座谈会,和进步学生保持密切关系。在进行这些工作中,通过考察,吸收个别青年学生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互助社”。“互助社”是以互相帮助解决困难为名,吸收进步学生和农民参加,进行党的革命教育及武装起义的组织宣传。当时给几个人布置了具体任务,查清国民党的积谷分布情况和数字;地霸武装的人数、枪支、弹药、关卡路口等情况。
在“互助社”内经过教育考察,将比较成熟的成员,通过单线联系,个别吸收入党,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先后发展了李子辉、黄灿东等10余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组织了武装队伍。
在发动组织武装队伍的同时,还注意做好统战工作。傅发焜曾和当过保长的陈良卿打亲家,经常做陈的工作。张伯林做教师刘纬经的工作,刘纬经曾当过县常备中队长。争取他们倾向于党的主张。这些人的特点是:对蒋介石的统治不满,为人正直,在群众中有影响。工作做好了,对党的工作有一定的掩护作用。比如:有一段时间,敌人曾散布学校里有“异党”活动,陈良卿就出来辟谣,公开骂造谣的人不怀好心,想搞垮学校。陈良卿这一骂,很有作用,之后就无人再嚷了。后来,陈良卿、刘纬经都先后加入了党的组织。
傅发焜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很有起色,为党进行武装起义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政治基础。
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宝山武装起义已迫在眉睫。在这时候,上级党组织明确指示,加快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傅发焜等革命志士组织党员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及军事知识,介绍进步学生读一些宣传共产党、解放军、解放战争及解放区的进步书刊,并利用学生旅行,抓紧军事训练。
1948年8月下旬,暑假快完,尚未开学。这时接到组织上的通知,说杨守笃率领的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三支队,将开到宝山来接应起义。
起义的前一天,傅发焜、张伯林分头召集有关人士,明确告诉大家,作好起义准备,一听到枪声就向学校靠拢。同时,安排一部分同学抄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标语口号。到28日凌晨,武装部队出其不意突然出现在宝山街上,立即打下了乡公所,活捉了乡长兼四个剿匪办事处主任刘灿(特务),刘灿民愤极大,十分反动,被就地处决。尔后,武装部队随即接应张伯林、傅发焜领导的宝山中学学生和100余名农民的武装起义,这次宝山起义的武装编为三支队四大队,张伯林任大队长、傅发焜任教导员。
起义后,因放暑假,参加起义的人员分两批集中,经过洒迤,熟地、那勺营,在那勺营召开了迎新大会,欢迎宝山新同志。部队转了一圈,又从那勺营回到洒迤,再经过宝山,于9月5日到达沾益县播乐中学,接应播中起义。播中起义的武装编为三支队六大队。当时部队考虑沾益一带处于交通线上,又驻有敌人重兵,不利于开展游击活动,游击仍折回陆良县龙海山根据地。在陆良、师宗、罗平等县开展游击活动,消灭地霸武装,建立地方政权,扩大游击队的力量。
在武装起义的这段时间,傅发焜英勇顽强,任劳任怨,事事以身作则,不怕吃苦,充分表现出一个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操,不愧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儿子。
1948年12月17日,三支队从罗平县腊庄急行军100多里,到达师宗县南部新区路撒村宿营。部队进村后,梅山乡恶霸地主李树屏向驻师宗县的国民党军队告密。国民党军队二十六军五七八团李营得知消息后,立即连夜出发赶到三支队宿营地,将路撒村东、西、北三面包围,凭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用火力封锁了村庄前面的道路。在这种局势下,三支队利用清晨的薄雾,冒着国民党军队的炮火冲出村外,冲过国民党军队封锁线,占领村庄前面的高地还击。同时离路撒村不远的另一支国民党军队又已出动前来,企图夹击游击队。如不抓紧时间把迎面的国民党军队击退。游击队就会腹背受敌,导致全军覆没。游击队当即决定组织突击队向国民党突击。傅发焜同志在这紧急关头,挺身而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他带领突击队冲入国民党军阵地,猛冲猛打,击溃了当面的国民党军。增援的国民党军到达,见机不妙不敢恋战,尾随迎面的国民党军逃窜而去。
就是在这次突击战斗中,傅发焜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幸被国民党军机枪射中,饮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同时牺牲的还有朱海章、张金富、赵文华。
傅发焜牺牲后,中共云南省工委于1948年12月决定,1949年2月正式宣布:将三支队分兵北上滇东北的主力部队四、六大队命名“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永焜支队”,以表彰在滇东北开展反蒋武装斗争中牺牲的蒋永尊、傅发焜两位革命烈士。1949年8月1日根据革命战争的需要,将“永焜支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六支队。
傅发焜短暂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的英名深深铭刻在人民心中,他的高尚品质和英勇精神永远值得子孙后代学习。
傅发焜英魂永存!
来源:中共昭阳区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