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昭阳党史人物传‖孙志能传略

来源: 中共昭阳区委党史研究室  更新时间:2021-04-26 08:47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赵磊明

 

孙志能,又名怀谷。1922年5月出生于贵州省威宁县白碗窑村。父亲孙士鑫是牛棚子土司家的佃户,是个烧窑工人,1923年,因抗劳役,惹怒土司家,怕报复,举家逃难至云南省昭通县城。

1929年孙志能进私塾念书。1932年托人说情,进了县立南校小学。1936年秋,孙志能考入省立昭通中学初级班,在此期间受到进步教师李子坚(中共党员)、吕耘艺等的教育和影响,孙志能初步萌发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之情,感到抗日救亡就得靠中国共产党。在这段时间对孙志能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1938年底昭通全城中小学生“打法官”,惩处贪官污吏的运动。他积极地参加了现场揪法官和上街游行行动。

1939年夏,孙志能初中毕业,在班主任李若 老师的鼓励下,并征得其父的和大哥的同意,几个同学相邀约,结伴到昆明考高中。途中不慎将装有毕业文凭和钱的袋子丢失,到昆明后请求母校补办的文凭未到而误了报考期。这时在昆明读书的同乡李长猛要回昭通转学,相约在返昭之前到书店去买点书。一天,到新知书店后,该店店员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共产党宣言》、一本《共产党党章》,孙志能欣喜若狂,付了钱,拿书就走。第二天孙志能和李长猛相伴上路,步行10天到昭。到昭通后孙志能一面准备功课考高中,一面如饥似渴地读《宣言》、《党章》。这次偶然的机会是孙志能一生的转折点,使他对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939年9月,孙志能考入省立昭通中学高中五班,李长猛同时转入这个班。他们经常交换阅读有关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知识的刊物和进步书刊,如《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待人接物》、《大众哲学》以及《新华日报》、《群众》、《半月文革》等刊物和《铁流》、《母亲》、《狂人日记》、《子夜》等小说。这使孙志能对马列主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不仅加深了认识,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要救亡,要革命,只有靠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经李长猛介绍,孙志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中共中央白区工作方针,孙志能同其他中共地下党员一道,一面做好“隐蔽”工作,一面又应用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斗争方式,广泛团结和教育群众,“勤学、勤业、勤交友”,以“积蓄力量”。他们下功夫把书读好,团结班上的多数同学,又在一定范围内,运用秘密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读书会形式,和一些进步同学金声云、朱振麟、李学宽、蒋永彬、黄祖光、吴启明等,或交换进步书刊,或交谈国际国内形势,以加深友情,提高思想认识。除高五班外,还同高七班的王家骥、高八班的王官耀等同学交换阅读进步书刊,相互影响。

1942年夏,孙志能高中毕业后,根据党组织的决定,于秋季由昭通转移到昆明,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1945年夏合并到文学院中文系,1946年夏毕业。

1945年初,孙志能任云大和西南联大师院特支委员,支书李长猛,支委蒋永尊(主要在云大)。在这之前孙志能和吴树云在一个党小组。由于师院与联大多数学院不在一处,又是国民党三青团分子集中的地方,对民主进步势力压制得很厉害,气焰十分嚣张。孙志能就和进步同学,史地学系的施泽瀚、国文系的彭允中等组织出了“冬青”壁板师院分版,揭露和讽刺国民党当局“真反共,假抗日”的嘴脸。

为了争取和团结昭通地区旅昆读书的学生,1945年夏,李德仁和孙志能找到昭通旅省同乡会会长、云南大学的姜亮夫教授,说明李德仁本人要回昭通任教,他在旅省同学会的工作暂由孙志能负责。不久,昭通同乡会和同学会改选,选了国民党云南省参议员张守玉任同乡会长,孙志能负责同学会。以昆明小井巷一号昭通会馆为阵地,住进了许多昭通旅昆的大、中学生,在校的同乡学生也经常到那里集会、交朋友,联络感情。

1946年春,昭通学生开展声援昆明“一二·一”学生运动。国民党昭通县党部书记长刘华昭,对昭通中学的进步学生的活动进行监视,向驻军特七团密告进步教师和地下党员李德仁等人。孙志能和旅昆同学会根据中共地下党组织指示,以昭通旅昆同学会的名誉,发出“告昭通各界人士书”,历数刘华昭贪污公款、强占字田、摧残进步师生的罪行。组织一些旅昆学生趁寒假返昭过春节之际,争取同刘华昭有矛盾的头面人物同刘斗争。昭通士绅李弥青在街上用粪便泼刘华昭,县教育局长何鸣岐以手杖打刘华昭,使之颜面扫地,很快离开了昭通。

1946年6月,孙志能联大毕业。7月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孙志能回昭通。8月下旬,受云南省立昭通中学校长张孝机之聘,孙志能到昭通中学任教。孙志能同李德仁接上了头,同时成立中共昭通地区中心特别支部。孙志能为支部书记,吕茂林为组织委员,朱君和为宣传委员。特支成立后,按照中共云南省工委,确定地县农村“扩大建立据点,积极发展组织,伺机举行武警起义,开展游击战”的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对昭中,女中的进步社团,进一步团结其骨干分子,组织阅读进步书刊,座谈时事,教唱革命歌曲,出壁报,演剧等活动,巧妙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争取广大师生,孤立个别明显露骨的反共分子,巩固原来的阵地。二是积极稳妥选择培养入党的对象,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吸收中共党员。1946年冬至1947年夏,发展了于健、陈海光、黄菊和、张芝源、尹信国、陈书玉、舒启莹、张家柱等人加入共产党,加上原有的,1947年上半年全区共有中共党员20多名。李长猛7月到昭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队伍,特支又吸收了一批培养对象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48年昭通全区党员达到50余人。三是大力巩固建立据点。1947年初,派孔繁林等到永善同胡仁惠建立永善支部。罗文贤到镇雄联系上在镇雄的方在光,在彝良的陈季伯,建立镇彝威支部。况明和舒启莹到盐津开展工作。

1948年秋,孙志能到中共云南省工委汇报工作,适逢会泽、巧家的武装斗争很快就要开展起来,在那里的许多党员要随起义队伍行动,省工委临时决定孙志能赶往会泽,以在会泽中学任教为掩护做第二线,只要一线同志一走,孙志能就接替做秘密工作。4个多月后,会泽、巧家的武装还未打出旗号,中共云南省工委又决定孙志能赶回昭通,抓紧把昭通一带的武装斗争开展起来,进行游击战争。

1949年初,根据中共云南省工委指示,昭通特支改为滇东特别支部,孙志能为书记,品茂林、朱君和为支委。经过各处党组织的努力,基本上把“据点”建立和巩固下来的有:昭通的下洒渔、土洞洞;永善的井底、桧溪、务基、黄华;镇雄的罗坎关;彝良的牛街;鲁甸的龙树;大关县城;巧家的荞麦地;贵州的威宁田甫乡一带。这些据点的工作,主要是发展党员、民青(青协)成员、通过他们又大力发展农民翻身会组织。到1949年底,全区中共党员有111人,民青(青协)成员几十人,“农翻”会员1200多人。

积极建立和发展武装。采取的形式有四种:一是通过“农翻”武装农民;二是打入、改造地方绅士武装;三是争取改造“山林”武装;四是策动国民党的军队起义,主要是地方势力。到秋天,已组织起来的有永善一带200多人,后来发展到500多人;威宁西北区一带有300多人,后来发展到700多人;昭鲁边有50多人;昭通北闸也有一个秘密小分队20多人。镇雄罗坎关、茶蔚乡,彝良牛街、桐子林等地中共党员或民青成员出任民众自卫大队长,或利用各种关系掌握地方士绅和民众零星武装,大约几百人,只等时机到来,就打出旗号,开展游击战争。其中永善和威宁的武装同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打过许多仗,牺牲了许多同志,表现很英勇。

11月,中共滇东北地委派李长猛率领边纵六支队暂编三二团到鲁甸,正式命名“永绥大边游击队”、“盐大游击队”、“威宁游击团”、“昭鲁游击队”,同时成立中共昭通县工委、永绥县工委、盐大县工委。

1950年初,孙志能随三二团到威宁县牛棚子,接到五兵团某师侯国祥师长信,“集中待命”。李长猛和孙志能赶到威宁,再经宣威到沾益六支队司部,政委李德仁叫孙志能赶回昭通做迎接解放军工作。孙志能由昆明赶赴昭通,至鲁甸县大水井处翻车,头部受伤,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2月底,四兵团十五军四十三师先头部队到昭,同孙志能接上了头,由中共昭通县工委安排部署迎军工作。3月底,孙志能到永善县做接管工作。

1950年3月底,中共昭通地委宣布,中共永善县委成员,书记孙志能,副书记兼县委组织部长孔繁林,委员黄煜和兼县长,胡仁惠兼宣传部长,舒启莹兼组织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军四十三师一二九团政委李锋刚参加县委工作。当时黄煜和尚在昆明,地委指派孙志能为接管代表,代行县长职权。4月1日同一二九团留在团部坚持日常工作的政治部副主任肖茂接上了头,孙志能即着手接管国民党永善县政府工作。新成立秘书室、民政科、财粮科、文教科、公安科,确定人员分头接管相关部门,原有的人员仍坚持岗位的留用,迅速全面地开展了工作。组建了征粮工作队和永善县剿匪委员会,一面剿匪,一面抓紧征粮,建立健全政权组织。发动组织农民协会,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成立永善县政治协商委员会,成立永善县妇女联合会,成立公安队。使人民民主政权迅速得到稳固。

1951年6月,孙志能进省委党校学习。年底,孙志能同朱君毅、陈克祥、宗大勇到丽江报到。1952年初被派到鹤庆县参加土改,10月孙志能调任鹤庆县供销社联合社筹备委员会主任,组建县联社。

1953年初,中共丽江地委通知:孙志能任鹤庆县县长、县委委员。

1954年任鹤庆县委副书记兼县长。

1955年初孙志能调任中共丽江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1956年春调任生产合作部副部长,主持工作;10月任部长。

1959年初,合作部改为农村工作部,任部长。

1960年6月,孙志能调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部任办公室副主任。

1962年9月,调中共丽江地委任副秘书长。

1966年4月底,孙志能回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部任部办公室主任,部委委员。

1969年5月,孙志能被戴上“三反言行”的软帽子,并监督劳动。至1972年,奉命调到省革委大跃进指挥部工作。1973年,云南省农林办公室成立,任命孙志能为秘书处负责人;8月被任命为农林办公室副主任。

1977年8月调任中共丽江地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8年7月,地革委会改为地区行政公署,孙志能任地委书记兼专员。1981年4月专任地委书记。

1983年3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任命孙志能为云南省高级法院院长。1985年选为中共云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离休。1994年,云南省法官协会成立,被推荐为名誉会长。1995年被聘为省法协会法苑法律咨询服务部高级顾问。1996年初,参加云南省老少边穷地区促进会,任副会长。1999年4月10日,孙志能因病在昆明逝世,享年77岁。

来源:中共昭阳区委党史研究室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