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村大众报 更新时间:2021-04-25 10:02 作者:魏新美 责任编辑:虎伶俐
吴锡有(左)为中国雷锋文化博物馆济南馆揭牌。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雷锋班第22任班长、中国雷锋文化博物馆馆长吴锡有。他资助了300多名山区的贫困学生,两次见义勇为救助群众,在全国各地宣讲雷锋精神千余场,2018年被评为中国好人……”4月3日,在第一届济南(长清)红色文化旅游节“峰山精神·红色之旅”启动仪式上,吴锡有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主席台。他简单介绍了自己20多年来学雷锋的感受和体会后,为中国雷锋文化博物馆济南馆揭牌。
助力多地建
雷锋文化博物馆
这是吴锡有在全国帮助建立的十几个雷锋文化博物馆中的一个。作为曾经的雷锋班班长,雷锋是他的精神偶像,传播雷锋精神也是他的使命。
1980年,吴锡有出生在吉林省长白山附近的一个小山村。上高中时,吴锡有的哥哥当兵进了雷锋生前服役所在的团。“我也想去当兵,我也想去雷锋所在的团。”1996年,吴锡有如愿成为一名军人,虽没有进入雷锋生前服役所在的团,他仍决心传递雷锋精神。
2013年在铁岭驻训期间,吴锡有捐助营区附近孤寡老人
吴锡有至今对自己第一次学雷锋的经历印象深刻。2000年,《辽沈晚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帮帮辽西灾区的贫困学生》,报道了辽宁省辽西地区遭受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孩子没钱上学的消息。吴锡有拿出500元钱——当时吴锡有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80元钱。他专门请假把钱送到了《辽沈晚报》社办公室。半个月后,吴锡有得到报社回复,他所捐助的钱,转交给了辽宁省建昌县一个叫张雅娜的女孩。
2001年春节,吴锡有休假没有回家,正月初三,他来到几百公里之外的建昌县,看望他帮助过的孩子。当看到一家七口人挤在一间昏暗的房子里时,他觉得自己做的事儿很有价值。那一天,吴锡有见到许多上不起学的孩子,他把资助对象从一个,一下子增加到10个。临走前,他又将自己积攒的1000元钱留给了孩子们所在学校的校长,为这些孩子预交了书费。
2002年,由于表现优秀,再加上毛遂自荐,吴锡有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雷锋生前所在团。2003年3月,他进入雷锋班,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担任了雷锋班第22任班长。
捡废品
资助贫困学子
捐助的孩子多了,吴锡有经济上难以为继。怎么办?吴锡有尝试到所在部队的垃圾桶捡废弃的纸盒、塑料瓶,一个月下来,他惊喜地发现,居然收入700多元。“比我的工资还多!”吴锡有回忆。
受捐助的孩子给吴锡有写的信件。
有了这些收入,吴锡有捐助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不仅给他们捐钱,还写信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帮助别人,有时候还给孩子们寄带有雷锋标志的书包。捐助和写信时,他很少用自己的名字,而是用“快乐兵”代替。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吴锡有说,这是自己学雷锋几十年最深切的感受。
这些年来,吴锡有通过各种渠道捐助过的贫困学生达到300多人,分布在辽宁、吉林、河南、西藏、新疆等20多个省市。每个月,吴锡有都要拿出至少1000元钱捐助贫困学生,总数累计多少,他从来没有算过。
吴锡有说:“只要这些孩子以后能帮助别人,就是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了。”
吴锡有在沈阳机场边检站为官兵讲解雷锋事迹并展览雷锋藏品。
赤脚追贼
下水救人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吴锡有平常生活中,也随时助人。
“抓贼啊,我的包。”2002年,正在买鞋的吴锡有看到一个男子手拿皮包正在逃窜,他拔腿就追,由于路滑,鞋也不跟脚,没追几步,一只鞋子不见了。心急如焚的吴锡有干脆把另一只鞋子也甩掉了,赤脚追出去700多米,终于追上了偷包贼。一番厮打后,抢回了皮包,但他的鼻子、嘴都出了血,包里价值万元的款物安然无恙。丢包的女士,当场拿出2000元现金表示感谢。吴锡有边穿鞋边说:“谁碰上都能管,何况我还是个当兵的。”
吴锡有在江西萍乡中国雷锋文化博物馆为人们讲雷锋事迹。
2003年,辽宁省兴城市沙后所镇某村村民梁惠玲,带着小孙女到村外水渠放鸭子。小孙女掉进2米多深的水里,梁惠玲救孙女也滑进了水中。正在此地驻训的吴锡有听到呼救声立即跳入水渠中将小女孩托出水面,在排长的帮助下又将梁惠玲救上岸。上岸后,祖孙俩神志不清,吴锡有与排长又将祖孙俩送回家。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雷锋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从雷锋班走出来的吴锡有,也如同一颗传播雷锋精神的种子。仍在部队服役的他,足迹几乎走遍全国各地,作发扬雷锋精神的报告1000多场,同时收集了手表、扑克、门票、打火机、印章等近600件关于雷锋的物品,并于2017年3月在江西萍乡,建了全国首个雷锋文化博物馆。截至目前,他筹建、揭牌的以雷锋为主题的文化馆近20家。仅在山东,建成的就有济南雷锋艺术馆、邹城雷锋精神育人馆、滨州雷锋博物馆、桓台新时代文明实践雷锋馆、淄博周村雷锋精神馆等5家。
“我们设立雷锋文化博物馆,就是希望雷锋精神能代代相传。”吴锡有说,“希望大家走进来学雷锋,走出去做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