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全体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通过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我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人民”二字的千钧分量。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
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在战争年代,正是有了人民的拥护,党才有了带领人民军队“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豪情:井冈山革命火种是在苏区人民的掩护下才得以燎原,延安红色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送他上战场。”这首革命时期的民间歌谣,生动地表达了人民对党的深厚情谊。
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100年来,我们党正是怀揣着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抛头颅、洒热血干革命,敢拼搏、战天斗地搞建设,当先锋、创新路促改革,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在党的奋斗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像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谷文昌、王伯祥这样做群众工作的典型,他们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孔繁森两次进藏工作,勤政为民;牛玉儒一心为民、服务百姓,俯首甘为孺子牛……
纵观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人民情怀贯穿着全过程,是党的精神谱系中最亮丽的底色。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史。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最终评判人。全党同志要以党史学习教育滋养初心、引领使命,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从党史中感悟人民的力量、牢记人民的力量,在新征程上赢得人民的信任、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交出优异的新时代答卷。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史学习成效如何,关键还要看“转化了多少”“落地了多少”。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我们要在日常事务中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和价值取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做到人民有所呼、党就有所应,使党和国家事业始终体现人民的意愿;在办民生实事中、解民生难题中,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以昂扬的姿态和坚强的毅力投身到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作者:经济分析师、硕士,昆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溪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