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更新时间:2021-04-10 13:33  作者:祝灵君  责任编辑:虎伶俐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时。探寻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无疑是最根本的一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一滴水回到大海,永远不会干涸;一滴水回到沙漠,瞬间就会干涸。如果把党员、干部比作一滴水,人民群众就是拥有无穷力量的汪洋大海。党的性质宗旨、党的初心使命,最终都要体现为党的群众路线,这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事业线”。党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动力。

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代表人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构建党群关系同心圆,一定能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间的无穷力量汇聚起来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早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视人民群众为“上帝”“眼睛”“水”“土地”“铜墙铁壁”,从此创立了一个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全新的敬畏体系,实现了绵延千年的天命哲学向人民至上哲学的成功转换,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接续创造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等人间奇迹,书写了当代中国政治中“安泰与大地”的传奇故事。

中国共产党能够创造奇迹的一切秘密都来自人民。党要始终代表和实现人民要求和意愿,让人民真心跟党走,党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一部恢宏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其主题和主线;把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其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其庄严使命。这些都体现为中国人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代表并实现这个最大公约数,就必然成为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和“圆心”,体现为一致性;人民群众不同的利益和价值观差异好比长短不同的“半径”,体现为差异性。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善于用一致性包容差异性,用一致性引导差异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把党群关系变成大大小小的同心圆,形成军民团结同心圆、政党合作同心圆、民族团结同心圆、民族复兴同心圆、网上网下同心圆,等等。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之所以能够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激发人民的伟力,就在于始终遵循党群关系同心圆的基本原理:一是党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以贯之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二是党要通过千百条线索和群众联系起来。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实践,党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听民声、聚民意,与时俱进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三是坚持大事大商量,小事小商量,用协商民主找到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党员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越是能通过协商与人民群众达成共识,越能够找到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四是党越能贯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越容易增强覆盖力和执行力,形成更强组织力和领导力。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集中制的根本领导制度和群众路线的基本领导方法、依法执政的基本领导方式,汇聚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定能找到从百年大党走向强党的力量之源

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还是为少数人谋利益,是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为中心,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非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紧紧抓住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个主旨,必然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向往美好生活是人类的天性,然而,受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实现美好生活目标并非易事。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这可以从各种风俗习惯、勤劳务实美德和乐观主义情怀中得以体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难以如愿过上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断破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带领人民为实现美好生活目标而不懈奋斗。如果说,在革命年代保护劳动者权利和实现“耕者有其田”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前提,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真实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逐步实现温饱、迈向小康,并向比较富裕的方向发展,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下一代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党要努力实现和充分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方方面面,在民生建设方面写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对比以往的提法,增加了对“幼”和“弱”的关怀,使民生保障覆盖每个人生命全周期的重要方面;在人权方面写入“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强化国家对人民合法权益的全面保护;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写入“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障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等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实现了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伟大壮举,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人类发展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既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也让政府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既让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活跃起来,也能规避资本逻辑的任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人民民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党既维护了人民主体地位,也能让人民团结起来,确保人民民主成为全过程的真实民主,从而把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统一起来、把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统一起来、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统一起来、把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统一起来,让人民来监督,党和政府永不懈怠。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必然会获得人民的稳固支持,从而获得不竭动力;让人民来监督,确保了党在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进程中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从而找到从百年大党走向强党的内生动力。

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负责任的大党,避免了一些国家政党代表性断裂难题,一定能持续提升党的形象,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

从政党政治的实践看,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政党只是一个“部分”,不同政党代表不同“部分”的利益,各政党之间是竞争关系,形成政治学文献中所谓的“政党多元主义”。这些政党更容易关注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忽视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成为常态。近年来,随着收入、性别、种族、宗教、价值观差异和矛盾凸显,一些国家和地区民粹主义崛起,政治人物迎合鼓动民粹,民粹的力量又驱动政治人物剑走偏锋,二者互相促进、螺旋上升,形成世界政党政治中代表性断裂的难题,表现为人民对立、社会冲突、政党认同度下降,等等。

不同于代表部分人利益的政党,代表人民意愿和要求最大公约数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着眼整体、瞄准长远、关注现实,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始终满足并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实现了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出现了许多令世界惊奇的“超级工程”,开发了一大批位居世界前茅的核心技术,在不少领域拥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实现大幅提高,比如,中国的人均GDP从改革开放初不足200美元到2019年跨越1万美元大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取得了实质性进步。中国取得的成就既让本国人民受益,也让世界各国人民受益。除直接投资、技术输出、提供大市场之外,凡是中国能够突破的技术领域,相关产品的价格就会大幅下降,让世界各国人民直接或间接受益。当然,中国能取得这些成就,绝非迎头赶上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那么简单,而在于大国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现代政党政治的历史至少有200年,各国政治舞台上起起伏伏的政党无数,但百年大党并不多,而永远对人民负责、得到人民稳固支持的政党则少之又少。中国共产党必将以其承载的初心使命而成为负责任大党的典范,也必然因为持之以恒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目标而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