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城市变迁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1-03-31 11:34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虎伶俐

昭通最早城池为朱提城,西汉时所建,其遗址至今无考。

乌蒙城为元初驻兵所建,号天梯城,距今城西3.5千米,其遗址现仍依稀可见,为历代乌蒙土府府治,清雍正五年(1727)改土归流后,流官仍居此,雍正八年禄万福杀官据城,清军平定后遂废,另建新城于二木那(亦名朴赛),即今城址。

昭阳中心城位于市境东南部,东经103°50ˊ,北纬27°10ˊ,海拔1908~1943米,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面积为0.23平方千米,呈不规则椭圆形,南北径长,东西径短;四城建有连接城墙,长278.14米,平均厚度4米;内侧墙高3.5米,用条石砌成,外侧墙高3.9米,墙脚用条石支砌,墙身用砖砌成,内外墙之间填土夯实。有1 245个城垛,垛座高0.7米,垛口高0.9米。城东、南、西、北各有一城门,城门上建有城楼,东为抚镇门、西为济川门、南为敉宁门、北为趣马门。四门各建有一座卷洞炮台,城墙上建有炮楼6座。城东、南、西三面城墙下开凿有深宽各3米的护城河。经清朝和民国年间扩建,1949年,城区面积为0.67平方公里。

1950年后拆除城墙,城区向四周发展,1980年以后,开辟新街,改造拓宽旧街,至1985年,城区面积为2.97平方公里。1985年开始编制《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向东南方向发展,开发新区,至1990年,城区面积为5平方公里。2005年,建成中心城区面积16.8平方千米,2018年,建成中心城区面积43.05平方千米。进入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位列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前20名。

1、变与不变

一个城市最大的变化,是变。也是不变。

时代潮流永不停息,城市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用追溯更远的历史,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年,昭通城无论从街道、建筑还是环境,都令人赏心悦目。曾经,从清雍正八年的乌蒙古城毁于战火,战乱之后,昭通知府徐德裕奏请朝廷,另择地点建成了这座城市。随着社会政治的稳定,地方官吏招抚百姓,发展农桑,特别是朝廷为弥补亏空、充实国库,对矿业开发采取了一系列极为宽松的政策,昭通乐马厂、金沙厂等银矿鼎盛一时,东川京铜外运多经由昭阳转至永宁、宜宾,极大地推动了水陆交通、集镇建设。昭通古城就逐步发展成为滇川黔毗邻地区最为繁华的工商业城市。至乾隆中期,古城已成为滇东北第一等繁华都市。当时,城市的街道纵横交错,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气息,就是一个城市不变的精气神。

昭通城一直以它的底蕴和文化显现着它的丰厚。新中国成立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设,是在1978年。当时,县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昭通县城镇规划要点》。过了三年,也就是八十年代初,云南省建设厅派人到昭通帮助编制《昭通市总体规划》,其指导思想是: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积极规划建设新区,尽力改造利用老城。规划城区向东南方向发展,再过二十年,城市规模要达到20.08平方公里。街道红线确定为主干道宽30~40米,还有次干道,支路,生活区道路,消防车道,主要商业大街。当然,这只是规划,又过了三年,在1985年8月20日,《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式报云南省人民政府审批。在两年后的3月7日,省政府批准实施。1990年,市政府委托成都军区工程研究所编制《昭通市供水规划》和《昭通市排水规划》两个专业规划。1997年11月,委托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2年1月,修编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修编规划将昭通城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滇东北重要物资集散地,昭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以能源、煤化工、建材为主,以烟草、食品加工为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规划控制区西至GZ40线(213国道)、南北至昭通大道(暂定名)、东北以火车站交界围合区域,面积约90平方公里。城市规模:到2010年,城镇人口达26万人,建成区面积22.5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镇人口达5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14.84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2003年,委托成都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昭通市城市概念性规划》。5月,概念性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实施。概念性规划将城市划分旧城、太平、箐门3个组团和旧城、珠泉、珠海、海楼、凤凰山、元宝山、太平、箐门8个片区。在当时,这规划已经非常宏伟和大气了。事实上,到了今天,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远远超过了当时规划的预期。同时,在这个新时代,习总书记要求,要把握好城市战略地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推进城乡统筹。按照省委、省政府把昭通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引领省际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的总体布局思路和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昭通城市紧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积极编制城市规划区全域规划,构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藕合”,城市规划红线、绿线、蓝线、黑线、橙线、褐线、黄线和紫线“八线合一”,古旧城组团、高铁组团、省耕乌蒙组团、文化旅游产业新区组团、凤凰山组团、昭通工业组团“六团”齐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规划链条体系,以前瞻性、系统性、效益性的规划体系引领昭通中心城市向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方向发展。如果在把时间放在未来,到2035年,昭通中心城区城市规模达到1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以上。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身,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它繁荣,昌盛,定是辉煌。

从预期,到现实。不得不说,城市发展是快速的,也是超预期的。当然,一个城市的变化,除了规划,环境和卫生是一种绝对的标志。

还是回到几十年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城市的规划发展,1978年成立清扫队,负责清扫主要街道,清扫面积6.28万平方米,人均2800平方米。当时,由于街道多属砂土路面,清扫吃力,清洁工每天工作10小时,背街小巷由临街住户清扫。后来规定,个人住房由居民清扫,居民委员会负责监督。逢年过节,开展全城卫生大扫除,由居民委员会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共同检查评比,根据评比结果,分别在各家门上贴上“最清洁”“清洁”“半清洁”“不清洁”“卫生之家”的标志,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改变,也推动了市民卫生习惯的养成。

所有事物在发展中,都会遇上新的问题。为了保持城市环境卫生,1983年1月,成立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站。于是,有了十二辆手推车、一辆手扶式拖拉机、四辆四轮翻斗车清运垃圾。工人夜间清扫,白天全日保洁,人均清扫面积3000平方米。同时,在主要街道设置垃圾桶,背街小巷建十个垃圾站。街道公厕有专人负责清扫保洁,夏季洒药灭蝇灭蛆,小便池从1989年开始用盐酸清洗。由于城市车辆不多,当时各种车辆都可以进城。随着城市环境的提升,在八十年代最后一年的十二月,昭通市人民政府颁布《昭通市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规定畜力车原则上不准进城,经交警队批准进城的牛、马车一律要配带粪兜和清扫工具,遗撒的粪便和饲料应及时清除。

那时,虽然机动车辆不多,但到1992年,城市的大街小巷,突然又兴起了一种车辆,客运三轮车(俗称“黄包车”)。随后,逐渐增多,还有了三轮机动客运车。为了规范管理,1995年7月6日,出台《昭通市营运三轮车管理办法》,办理机动客运三轮车上岗证、人力客运三轮车上岗证。2000年,第一批有效期为5年客运三轮车到期,由于当时有关部门对客运三轮车管理意见不统一,管理出现空挡,三轮车数量猛增到几千辆,导致城市交通一度时期出现了混乱。2001年10月,市政府发布《关于整治市区出租车辆营运秩序的通告》,公安局交警支队出台《关于整治规范市区人力、机动三轮出租车辆营运秩序的通告》,办理1—5年不等的人力、机动客运三轮车上岗证、准行证3859辆。2005年,尚在营运期内的客运三轮车达2873辆,进行非法营运的客运三轮车3000余辆。2005年6月10日,根据市委常委第七次会议精神,受市政府委托,区政府决定从2005年8月1日起,对营运期内客运三轮车实行一次性取缔。6月17日下午,新闻部门召开“撤销客运三轮车营运许可新闻发布会”。6月30日,东、南、西、北四片区分别组织开展撤销客运三轮车营运许可补偿兑现收车演练,为配合演练工作,北片区、南片区、西片区组织部分客运三轮车业主提前办理补偿兑现和交车手续。7月1日,撤销客运三轮车营运许可补偿、兑现、收车工作正式启动。至7月6日下午6时,完成收回客运三轮车2834辆。至此,客运三轮车正式退出城市客运市场。

当然,交通工具的出行,一旦应运而生,就得有新的来替代。出租车,公交车,是一个城市的秩序和形象。出租车1994年就开始出现,但是那时侯都是个人出资购买参与营运。直到1997年5月,为改变出租汽车无序管理的状况,控制出租汽车过量发展,交警部门统一办理了531辆客运出租汽车准行证(纸牌),期限为5年,1998年将纸牌换为“T”牌。2002年,出租汽车行业由综合执法大队管理。2003年,出台《昭通市昭阳区出租汽车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成立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所,隶属区建设局,负责城市出租汽车和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公交车的出现更早,1985年11月,购置广州牌通道车2辆,作为市内公共汽车,每辆载客154人,由北门街心花园发车,途经北正街、人民电影院、地区中医院、迎风桥至元宝山,每天4次。2005年1月,组建公共汽车公司,首期投入54辆客车,开通4条公交车线路。1路车起始点为火车站至凤凰桥;2路车起始点为213国道线收费站至飞机场;3路车为城区环绕行驶;4路车起始点为总站至温泉,共设站点108个,其中10米站台54个,年运输乘客700万人次。极大地解决了人们的出行,同时,也规范了城市的交通秩序。看似一切的变化,而在这个城市里,没有变的,是它承载的功能,本有的文化,积淀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2、城市的屏障

环境是保持一个城市和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城市环境可以说是粗糙的。从1984年开始,取缔了历年堆放在街道边的煤堆,建立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卫生、绿化、秩序)。当时,由街道办事处与各单位、居民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并在各家门上订“门前三包”责任标志牌。1987年,环卫站更名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所,增加了职工、车辆,然后在城区主要街道设置不锈钢果皮箱,安装地下痰孟。特别在一场让人闻之惊恐的“非典”疫情出现后,环境卫生更是重中之重。为了预防,采取了对广场、街道、环卫设施及垃圾场进行消毒。到了新世纪的2004年,才有了机械清扫。卫生环境一步更比一步增强,逐渐规范。

有人的地方,必定产生垃圾。垃圾如何处理,这是个问题。当时,由于城市郊区外,还有两个地方离城远,大院村和红泥闸。那里有空地,垃圾就拉到那里进行处理,经初步分拣,与粪便混合发酵后,又卖给农民做肥料。九十年代初,试用土法高温堆肥处理垃圾。进入新世纪,又租用了守望乡甘河村废弃褐煤坑对城市垃圾作简易卫生填埋处理。随后,开始申报垃圾处理场工程项目,地点在凤凰山。2004年8月10日,因地震诱发局部采空区塌陷,形成垃圾土坝坝体失稳破坏地质状况等多种因素及建设资金无法到位,工程又不得不停工。 

有种说法,看一个城市的发展,卫生和文明,就要看公厕。这话其实说得一点不假。公厕的卫生充分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当时,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在八九十年代,城区共设了三十多个公厕。而当时对公厕的处理,是购置两辆抽粪车清运公厕粪便,运到农村卖给果园作肥料,剩余部分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到1990年,在大院村垃圾填埋场修建1000平方米的三格无害化粪池,粪便在化粪池发酵后卖给农民作肥料。到了新世纪,对部分公厕进行改造承包,其中政府出资改建6个、单位投资改建8个、个人投资改建9个。2001年,出让14个改建公厕经营管理权。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云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开始组织全省10市6县城市卫生交叉检查,昭通市连续5年评为全省倒数第一。1989年评为小组第三名,1990年评为同等城市第二名,到了2004年才创建甲级卫生城市。

卫生是看得见的,城市的美也是一眼就可以目击的。在静物中,不仅是建筑,规划和街道,还有树木。1978年前,陡街、西街、公园路、崇义街种植刺槐和侧柏作行道树。环城公路上植有白杨树,月牙塘至凤凰山公路两旁植有楸木,迎丰桥至元宝山公路两旁植有垂柳作行道树。1982—1988年,绿化西街、徒街、公园路、龙泉路、南北顺城街、南大街等22条街道,种植法国梧桐、棕榈、龙公柳、泡桐等9种行道树2749株,覆盖面积6.6公顷。庭院绿化由各单位负责。1990年,城区庭院绿化覆盖面积250公顷,有专用苗圃2.47公顷,温室6个287平方米。1992—1999年,在月牙路、青年路、电力路种植侧柏、法桐。而在1993年,南大街街心花园种植黄阳球、丁香、月季草坪等等。到了新世纪,2001年,在海楼路隔离花带,回填红土3535立方米种植植物25435株、行道树485棵,铺草坪11952平方米,在迎风路回填土1139立方米,种植植物9427株、行道树472棵,铺草坪3986平方米。让绿升华了城市,逐渐覆盖。2005年,完成了珠泉路站口2500平方米绿化,同时,配合昭阳路大道升级改造工程,移走迎丰路、昭阳路、珠泉路、南大街4840平方米150000株植物。2005年4月22日,建设局和昆明怡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出资绿化经营广告合同》,对南、北顺城等8条城市主要街道绿化改造、广告设置采取有偿、有限期商业化运作模式。由昆明怡林绿化公司完成凤霞路、团结路、南北顺城、月牙路等8条街道种植香樟、银杏、峨眉含笑等7个品种行道树2507棵,种植金叶女贞、小叶女贞、杜鹃等6个品种灌木22万株。12月,对城区2250余株法桐、泡桐开展大规模修枝整形。每条街道,都种植,让绿树成荫,人们走在街上,感受的是清新、凉爽,赏心悦目。

绿化不仅在街道,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周边的园林,也是一道屏障。位于城北10公里处北闸镇的大龙洞森林公园,就是省级自然保护区。1981年,为保护水源涵养林和饮用水源,被定为省级自然保护点。1982年,经退耕还林5138公项,扩建为大龙洞公园,总占地28公项。公园内所存的一座道观,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由殿、堂、楼等组成群体性建筑,为境内道教主要活动场所。道观后岩壁有一溶洞,洞内石乳倒悬,一泓清泉自洞内流出,清如明镜,水味甘洌,饮之沁人肺腑。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公元1—5年,汉朝任文齐为南部都尉,驻朱提(今昭通)时,“穿龙池,灌稻田,为民兴利”,“龙池”即今日之大龙洞泉水。大殿内布置昭通书画界名流所题的诗词、楹联。1982年,扩建大龙洞,恢复为公园,将殿、房廊、舍修复配套,改建戏台并油漆彩绘,在戏台四周建12生肖围栏,南山脚新建画船舫和三弯桥。每当春、秋两季月明之夜,月亮倒映在龙潭水中,再反射到龙洞内岩壁上,形成特有的“龙洞吸月”奇观,为昔日“昭阳八景”之一。龙洞泉水旁石壁上有历代镌刻摩崖字画,旁还建有道教三清等塑像,香火旺盛。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前后,民间有到大龙洞赶庙会习俗,称之为“耍二月八”。而在大龙洞的山上,有9箐13峰,生长着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共42科500余种。山林区面积68公顷,是大龙洞泉水源涵养林。春夏之交,杜鹃、山茶等花卉争先开放,藤蔓倒垂如帘。

在城市的南边,于城东南12公里的羊角山下的景风公园,又名八仙湖,原为水库。1988年扩建为景风水上公园,景区面积416.27公顷,其中国有林区330公顷,公园占地83.27公顷。以水库为中心,水库水面30.6公顷,库容108万立方米。可在水库内游艇、游泳、垂钓。四周建有舒心亭、舒心长廊、日月星辰桥、月映三亭、跳台、雕塑、蘑菇亭等亭阁,桃、山楂、葡萄、苹果、苗圃等园地,茶室、餐厅、舞厅、招待所、游泳池等娱乐休闲场所。在西南面有石阶直通山顶六角亭,登亭可观公园全景。一南一北的两个景点,尽管不在城区,却为城市增添了一种连贯的呼应。

在城区内,也有公园。清官亭公园,就位于公园路,后与环城北路相接,占地38662.8平方米,几乎可以说就是一个园林,绿地面积25997.4平方米,硬地面积10465.62平方米,水面积2199.78平方米。1978年,发动群众参加义务劳动,对清官亭公园进行修复。1980年,为了扩建公园,征地2.28公顷。1982年,又请了省园林科研所规划设计,施工时发动城内所有机关单位、厂矿、学校、部队、居民参加义务劳动。扩建后园内设置欣阅园、盆景园、玉带桥、青龙桥、三弯桥、石公鸡、荷花池、动物角、曲廊、雪松草地、假山等20个景点,1985年完工。1990年,市政府投资25万元,在公园内新建儿童乐园,安装高空脚踏车、小火车、电瓶车、摇椅、旋转式游乐车等游乐设施。1994年,南北顺城改扩建,拆除公园大门侧房154平方米,1996年,划拨80平方米给图书馆。1999年,在公园右侧修建清官亭广场。2005年12月,公园实行免费。在清官亭旁,就是毛主席像广场,现合为一体。毛主席像广场,修建于1999年,由云南华凯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承建,总造价263.9万元,占地8158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5493平方米(草坪5190.9平方米),硬地面积2665平方米(硬地中含公厕108平方米,主席像基座169平方米),用苗13种共3033株,设置6基葡萄灯和健身器材。为市民休闲、娱乐场所,每天进行耍花棒、打腰鼓、跳舞等民间活动。

与清官亭相临的,是南顺城的罗炳辉广场。修建于1997年9月,占地3820平方米。这里由于活动场地余留多,所以其中绿地面积只有1445平方米,硬地面积2375平方米(硬地中含公厕、值班室面积148平方米)。亮化设施有2组泛光灯、6棵3火庭院灯、4组椰树灯。

在城市的东面,是元宝山公园。修建于2002年,总投资401万元,位于昭阳大道东段。公园占地8670平方米,其中道路面积2623平方米,建筑物占地面积760平方米,绿地面积5287平方米。公园实际是一座小山,山体呈圆形,四周为昭阳大道环绕。园内建有方亭、六角亭、圆亭、八角亭等。种植香樟、银杏、樱花等乔木,还有紫藤、长春藤、蝴蝶藤等藤类,红花继木、金叶女贞、毛鹃等灌木,还有草坪2064平方米,亮化设施有庭院灯、草坪灯、照树灯等271盏。

城市中心,原有一个体育馆绿化广场,修建于2003年,由昆明怡林绿化有限公司承建。占地149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6956平方米,硬地面积7944平方米。绿地种植有小叶女贞、红花继木等45类灌木;照明设施有庭院灯34盏。后又新建了元宝山体育场、二环西路体育馆,绿化、亮化设施一应俱全。

在城市西面,有一个河滨公园。位于环西路利济河畔,2005年1月25日开工建设,至2005年9月30日完工,完成投资733.47万元。绿化8814平方米、硬地铺装6814平方米、河堤栏杆916米。绿化部分种植大乔木114株、乔木704株、球型植物426株、灌木194775株、竹类100丛、草本花卉833平方米。这些新的建设,它无疑是这座城市里展现的新的靓丽名片。

当然,新的建设或者原有的公园,让市民在空闲时或茶余饭后有一个放松心情的地方。这些地方,发挥中心城市“绿肺”的功能,极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良好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看上去赏心悦目的亮装。

3、城市的线条

线条美,是美学上的直观反映。建筑基本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它的布局,样式,街道或者道路,都体现着它的外貌特征。而这些外貌,正是由纵横交错的线条组成。

当然,一个城市里,重要的是人。有人的地方,就不得不有人的居所。1978—1980年,建筑企业由县工交局管理,之后,建筑企业业务上接受县城市建设局管理,行政上由县工业局、手工业管理局管理。1980年,成立城市建设局后,设城市建设管理股代管建筑企业。其实,昭通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有了第一个房地产的企业,叫昭通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他们所开发的房子,全部出售给单位,单位再无偿分配给个人使用。随着经济市场的打开,1987年5月,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内设置基建管理科,负责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管理和建筑市场管理。2001年,建筑企业的管理职能上划市建设局,在这段时期,职工住房由单位分配居住,直到九十年代开始,启动职工住房改革。那个时候,单位将现有住房60%产权出售给职工,每平方米价格170—200元。1995年起,执行出售90%产权政策,每平方米价格475元。1996年,实行成本价售房,每平方米550元,出售产权100%。1998年,根据国务院房改精神,将部分产权房实行过渡到全产权,发放全国统一的房屋所有权证。住房制度改革后,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原则上不再修建职工住房,新职工住房逐步转变为自行购置商品房。这是一个时间的改变,也是一个城市的发展。

其实,当时的小区房并不多,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如今昭通城的政通路、月牙路、东小区才有了住房群。包括后来的青年路南段小区和麻园小区,基本都是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然后出售给单位,由单位再出售给职工。再到新世纪以后,房地产投资逐年加大。之后,城市的体型开始成长。如果以辕门口为中心,在之前的老城上,像一个水波浪,向外扩展了好几个圆圈。

除了房屋,还有街道。从1983年后,昭通城相继建成南大街、迎丰路、晨曦路、凤霞路、龙泉路、小北门、青年路、二甲路、珠泉路。到1990年,共有城市道路80条(含巷道),全长3.5万米,总面积38.4万平方米。1993年,改建完成环城南路(昭阳大道西段)。1994年,完成海楼路新建工程。1998年,完成南北顺城街改造工程。1999年,完成珠泉路改造工程。2000年12月,完成环城东路改扩建工程、迎丰路延伸段建设工程。2002年,完成火车站连接线新建工程。2004年,完成区一中进校道路建设。2005年,完成环城西路改扩建工程;启动凤霞路改造扩建、团结路延伸段、晨曦路新建工程。一条条道路不断延伸了出来,城市也在逐渐成长,像一个城市的光的射线。

在时间的岁月里,一些街道绿化、照明、河道等已和城市的发展不匹配了。2002年8月2日,市政府与重庆俊豪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环西路拆迁改造工程合作协议,这是昭通城建设首个招商引资项目。工程启动后,经过两年时间,于2004年7月底拆迁工作基本结束。工程内容含硬地铺设、河道治理、绿化、给排水及照明,总投资510万元。临环西路街头绿地一侧河堤参照昆明盘龙江模式一次建成。2005年底,环西路工程全面竣工。随后,又建成了团结路延伸工程,车行道宽16米,人行道左右各宽4.5米,全长1100米。紧接着是凤霞路2240米的改造。同时,火车站连接线附属工程建设,包括火车站广场及周边道路广场浮雕和绿化、照明、停车场建设。工程占地32000平方米,其中道路16500平方米、广场15500平方米,总投资1300万元。广场及周边道路,由昆明官渡区市政经营公司中标承建,合同价618.5万元。2004年11月9日开工,2005年4月底道路全部完成,广场进入青石板铺装。广场浮雕工程由云南四方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承建,2005年8月底完工,投资105万元。绿化、照明、停车场工程由昆明官渡区市政经营公司承建,2005年9月20日竣工投入使用。2005年,昭通城主要街道东西向有陡街、西街、公园路、二甲路、东正街、东后街、环北路、珠泉路、昭阳大道(南大街)、团结路、晨曦路、政通路等;南北向有龙泉路、顺城北路、顺城南路、青年路、爱民路、北正街、建设路、环西路、环东路、凤霞路、迎丰路、海楼路等。主要高层建筑有邮电大楼、中国银行大楼、中国人民银行大楼、昭通卷烟厂办公大楼、国税局办公大楼、气象大楼等。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6.8平方公里,有城市人口18.9万人。人口逐渐增多,建筑也逐渐增多。

如果城市是一个家,街道犹如城市的孩子。时间如果拉回到2005年,昭通城市原有的街道在城市里纵横交错。街道名,从起点到终点,十分清楚。如:青年路,北起公园路,南止昭阳路;二甲路,东起北顺城街,西止青年路;晨曦路,东起迎丰路,西止凤霞路;凤霞路,北起昭阳大道,南到烟厂;迎丰路,北起元宝路,南止瓦窑河;元宝路,西北起迎丰桥,东南到市一中;小北门街,北起环城北路,南止建设北路;昭阳大道(南大街)东起民族中学(民族中学未搬迁原地址),西止环城西路;建设南街,南起启文街,北止东正街口;建设北街,北起北正街,南接建设南街;爱民路,北起公园路,南止小石桥;公园路,东起北正街,西止环西路;龙泉路,南起环城北路,北交环城东路,沥青路面两块板,1983年建,1988年翻修;珠泉路,东起三孔桥,西至二级公路。这些街道,基本都在八十年代建设。

比以上这些街道更早的,是五十年建设的。诸如:南顺城街,南起启文街,北至西街;北顺城街,南起西街,北止北正街;东后街,西起建设北街,东交环城东路,1985年改造。

时间再往前更多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建设,之后又接着改造。当然,也有更早以前的清朝时期的街道。如:巩固街,东起朝阳街,西止怀远街;文渊街,东起建设南街,西止永安街。

在老城里,新中国成立前所建设的街道较多。启文街,西北起文渊街,东交环城东路,1987年改造;怀远街,北起云兴街,南止文渊街;北正街,北起环城北路,南止辕门口;崇义街,北起公园路,南止陡街口陡街,东起北正街,西止崇义街,这是一条完全是条石蒲城的街道;西街,东接陡街,西止昭阳大道,在1988年改造过一次。环城东路,南起迎丰桥,北交龙泉路;环城西路,北起新桥,南止昭阳大道;环城北路,东起环城东路,西止新桥,有东段和西段;云兴街,东起朝阳街,西止辕门口,1924年建为条石路面1985年翻修为混凝土;杨家牌坊,北起文渊街,南止永安街;永安街,东起文渊街,西止蚕豆街;蚕豆街,北起陡街,南接永安街;毛货街,北起陡街,南交文渊街;东升街,北起东正街,南交启文街;兴隆街,东起南顺城街;小石桥,东起西街,西止环城西路;下排街,北起环城北路南止北顺城街;李子园,北起区三中,南止环城北路,1949年前的乡村道路。建国街,北起区二中,南止辕门口。文昌街,北起大局街,南止德育街。德育街,东起东正街,西止建国街;朝阳街,北起东正街转向,南接区委党校;东正街,东起环城东路,西止朝阳街;大局街,东起永胜街,西止北正街;集贤街,北起大局街,南止德育街东端;泰来街,北起八角亭,南止大局鞋;八角亭,北起建设北街,南止煤供站;永胜街,北起大局街,南止东正街;小河边,东南起东后街,西北止师专门口;烧纸铺,东起建国街,西止北正街;东后街,支路,北起盲端,南止东后街;六一幼儿园路,北起市老干局,南止环城北路;侨通路,东起火柴厂,西止环城东路;寿福巷,北起建设南街,南止迎丰桥,1949年前形成沥青路面,1987年改造;五福巷,北起北顺城街,南止公园路1949年前形成,混凝土路面,1987年改造。

确实,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各种路面的原因,对街道都基本进行了改造。菜街子,支路,北起西街,南止酒厂宿舍;东煤路,东起石渣河,西止环城东路,在1957年前建设,属于土路;医卫路,东起卫校,西止环城东路,1987年,沥青路面;北门街心花园环岛路环形,也是八十年代混凝土路面;南顺城巷,北起南顺城街,南至昭阳大道,混凝土路面,1987年改造;牛角巷,西北起巩固街,转东为盲端,混凝土路面,1987年改造;挑水巷,东起北正街,西止崇义街,条石路面,1949年前形成,1987年改造;挑水支巷,东北起北正街,西南交挑水巷,混凝土路面,1987年改造;殷家巷,东南起西街,西止爱民路,混凝土路面,1949年前建设;打猎巷,北起八角亭,南为盲端,土路,1949年前就存在;杀猪巷,北起陡街,南止中院家属区,混凝土、土路,1949年前形成,1987年改造;下排后街,东北起北顺城街,北交下排街,土路,1949年前形成;蒙泉路,东北起环城西路,西南止蒙泉乡政府;爱民路支路,东起爱民路,西止环城西路;环城北路支路,东起环城北路,西止老三孔桥,1949年前开通,土路;温泉路,北起温泉,南止昭威公路;元宝支路,东起地区保健站,西止环城东路;鸡舌头街,北起行署围墙,南止挑水巷,石板路面,1949年前形成;泰来街支路,北起泰来街口,南止塑料厂,混凝土路面1949 年前建,1987年改造;东菜园巷,东起环城东路,西止建设南街,混凝土路面,1988年改造。东后街支路,北起东后街,南止东正街,凝土路面,1986年改造;学庄路,东北起环城南路,西南止利济河,混凝土路面,1988年改造;南菜园巷,北起南顺城街,南止南菜园,混凝土路面,1986年改造;二甲侧巷,东起北顺城街,西止房管局宿舍,混凝土路面,1988年改造。

九十年代,又新增了一些街道和道路。除了龙泉支路,东起皮革厂大门,西止龙泉路;龙泉新街,北起龙泉支路,南止环城东路,是建于六十年代;团结路,东起元宝山体育场,西接海楼路,是九十年代建设;海楼路,北接青年路,南至望海公园,也是九十年代建;望海路,北起团结路,南至海楼公园;下虹桥路,北起昭阳大道,南止石渣河都是九十年代所建设;十五户,西起青年路,南至昭阳大道;政通路,东起青年路,西至爱民路,九十年代建;大市场侧街,北起昭阳大道,南止农贸市场;锦屏路,东起大市场侧街,西止区一中大门,都是九十代建设;朱提大道,东起火车站,西接环城北路,这条道路是到了2004年建设。

这些看似只存在名字的道路或街道,实则在时间的深处,已慢慢形成了文化。并且,留下了精神,又在历史的尘埃中,被擦亮。一个城市的魅力自然就出现了,而这种魅力,在于它独特的名字,它的变迁。如今,无论是道路、街道,还是城市文化的建设,已经形成和强化昭通城市的特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开始探索一条全新的城市文化建设之路。承载着昭通人的集体记忆,也将成为昭通以文化走向外面的桥梁和纽带。文化兴,经济兴。进入新时代,昭通城更加注重文化的发展,给予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因为这样,文化正在带给人们更多的回报,正改变着新时代的城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市民的综合素质正在提高,交通互相礼让的越来越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物、随意破坏绿化的现象已经逐步消失。同时,文化将使城市内涵不断丰富,品位不断提提升,使城市更加美好。因为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呈现出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的趋势。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看电影、电视,而是通过参与、体会、利用文化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促进了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聚合出了强大的文化张力,塑造着城市品格。

七十年的沉淀,散发着的不仅是历史的光芒,更多的是城市的文化氛围浓厚了,文化品味提高了。

4、水与电

水与电,是一座城市的血液和能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

无论城市或者农村,有人的地方,都离不水。在1978年,城区主要水源为大龙洞。当时,从大龙洞到自来水厂有封闭式引水铸铁管十多公里,日供水量有6000立方米。这股水源很好,量也大,但满足不了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第二年,又不得不在昭威公路东侧,温泉所在地钻地下深井两口,作为补充水源。这里的水量也大,单井出水量每小时可以出80立方米,供城南居民饮用。当时投资24万元,1980年就正式供水。又过了两年,筹备扩建自来水厂,铺设从水厂到西角寨引水管道7000多米,一年就完工。1984年11月,就完成了西角寨到大龙洞引水管安装,管长4045米,形成双管供水。同时对水厂进行改造,月处理水能力10000多吨。也就在同年,安装供水管3000多米,用户达千多户,每月供水能力可达8000吨。1985年,又进行出水口改造,安装供水管3000多米,把街道的供水站增加到38个,日供水能力10000吨。为使水源不断,并保证枯水季节补充水源,又在荷花购机井一口,流量每小时有50多立方米,完全供应利济河以西的居民用水。

仅仅是城市供水的变化,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就铺设了供水管16000多米,用户达到了4000多户,普及到86%。之后,发展更快捷,从以下这组数据,基本可以透视城市供水悄无声息的变化。

1988年5月,在城南黄家闸筹建开辟二水源,1990年完工。日供水量1万立方米,总投资425万元。到1990年底,自来水年供水总量达400.5万立方米,有用户4637户(含单位公共户),自来水普及率91%。1993年,筹集资金120万元,在南郊温泉扩建第三水厂,钻井3口,单井每小时出水量80立方米,日供水5000立方米。1996年,投入800余万元,在西北郊荷花新建第四水厂,日供水6000立方米。2000年,选择渔洞水库作城市供水主要水源。同年12月29日,动工建设。2002年2月6日,建成通水运行。渔洞供水工程(第五水厂)总投资12363.91万元,设计日供水能力6万吨。2004年12月1日,启动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总投资5710万元。至2005年年末,完成南大街、昭阳路、建设街、北正街等16条主要街道改造;新安装消火拴83座,新装DN600阀门7个、DM500阀门1个、DMN400阀门28个、DN300阀门40个、DN200阀门18个、DN100阀门43个;新建DN400节点井20座、DN300节点井85座、DN200节点井18座、DN160节点井15座、DN100节点井18座;共完成投资1950万元。

有了用水,必定要排水,然而排水怎么办?当时,所使用的是原排水系统,排水采用合流制,排水沟结构与道路网络一致。主排水沟有大洋沟、西南壕沟和大局街到二甲主下水道。主下水道总长2000米,断面2平方米。1985年后,在改造旧城街道时,就重新翻修下水道。新建街道时,下水道与道路同时设计,下水道竣工后再进行路基施工,与道路同时交付使用。下水道建为箱形暗沟,预留检查井和雨水井,除原没有改造过殷家巷、元宝路、环城路是排水明沟外,其余街道均建成暗沟。排水沟断面最大的3平方米,最小的也有近1平方米。建设街、小北门街、东升街以东区域污水排入东门小河,流经南门在迎丰桥处汇人中沟河内;建设北街、东升街以西、北顺城街以东、陡街以北区域的水排入大局街至二甲主下水道,环城北路西段两侧和利济河沿岸的污水排入利济河;北顺城街以西区域废水排入小石桥至十五户排水主沟;陡街以南的排入大洋沟,经月牙塘、中沟河汇入秃尾河。以上排水主沟的污水最后在望海楼处全部汇入秃尾河。

到了新世纪,又开始筹建污水处理厂,厂址选在南郊秃尾河畔。2002年10月16日,动工建设。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截污管网,建设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2万吨,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60000吨,总投资11924.19万元。2005年9月,一期工程于完工并投入试运行,结束了城市污水无法处理的历史。试运行期间,运转正常。每天平均向昭鲁河排放15000—20000吨的合格再生水。

灯火辉煌,是一个城市的夜晚的眼睛。为了城市的亮化,1978年,路灯照明的设施就由城建局办公室管理,电力公司负责安装和维修。当时在西街、陡街、北正街、怀远街、半边街、顺城街杆架设路灯专线大约3000米,安装125W高压汞灯80盏。到了八十年代,路灯照明设施逐步增加到240盏,有125W汞灯150盏,80W汞灯40盏,100W白炽路灯50盏。由电力公司管理维护维修,所使用电费由市城市建设局进行支付。

1983年,专门成立了路灯组,隶属昭通市城建局,有专业职工3人,负责路灯照明设施的安装、维修和管理工作。同年在新建龙泉路安装双臂钠灯20组40盏,在北门街心花园安装五火玉兰灯8组40盏。1986年6月,路灯组更名为路灯队,有专业职工5人,定为国家事业单位。同年将西街、陡街、崇义街、公园路、爱民路、北正街的路灯更换为高压钠灯,背街小巷全部安装了高压汞灯或白炽灯。这一年,还购置了第一辆路灯高空作业专用车。在新竣工的南大街安装33组五叉六火钠灯198盏,输电线路开始改为地埋线。1988年,成立市路灯管理所,直属城市建设委员会,有专业职工6人,负责辖区路灯照明设施770余盏的维修和管理。同年,安装一公里多的路灯专线,配20台变压器,16个开关。路灯开关安装在居民家中,由居民户代管。其余35公里路灯线仍与照明线同杆挂线。

时间到了九十年代,路灯增至近1000盏。城区所有街道均有路灯照明。1993年,又在南大街西段(昭阳大道)安装双臂灯具60组120盏,首次将节能技术用于路灯设施─装配两台钟光控制开关箱。第二年,在南大街东段,安装双臂两灯具36组72盏。1996年,在青年路南段(体育馆路口)安装市区第一基十八米二十四火高杆路灯(后于1999年移至月牙路三角花园)。1997年,在圆宝路、南顺城街、龙泉路安装路灯照明设施69盏。1998年,在环城北路、青年路、二甲路、青年路侧巷、公园路下段安装路灯110盏;在珠泉路安装双挑路灯54组108盏,在北门街心花园建成安装一基十四米二十四火高杆灯。到20世纪末,路灯地下专线电缆约13公里,架空明线10多公里,基本实现路灯开关自动化(钟光控制)。路灯管理所有专业职员17人,专门负责辖区1297盏城市照明设施维修和管理工作。到了2005年,新安装东煤路16盏路灯,架设空明路灯供电专线1500米。八月又完成南北顺城街、北正街97套路灯设施改造;完成因城网改造影响的27条街道200套熄灭路灯修复;完成因无管护经费导致熄灭的230盏路灯修复。十一月,将公园路原有20套路灯更换为16组36套GGE858路灯;在团结路中段增设路灯照明设施12盏。十二月,又完成昭阳大道临时路灯60盏安装。年底,区政府投入资金近40万元,购置第二辆路灯高空作业专用车,城市主要街道亮灯率95%以上。

这种变化,虽然悄无声息,却让人惊喜。黑夜里出行,就看见了光明。何止是照明,在2004年4月21日,区政府与昆明丰顺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协商达成昭通市昭阳区城市管道燃气开发协议。2005年3月,注册成立昭通市丰顺城市管道燃气有限公司(简称:昭通燃气公司)。年末,完成团结路、凤霞路、北正街、小北门街、南大街、海楼路、爱民路、政通路、环北路、机场路、朱提大道燃气管道安装10000多米。

这虽然是城市的普遍性的要素,但宽敞的大街,高大的建筑,气势辉煌的广场,璀璨耀眼的霓虹,无不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巨变。

5、相生相伴成长

规划、建设要长远稳定,需要的是保护。从1984到1990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内设了环境保护科, 1990年同时成立了环境监测站。到了新世纪的第二年四月,又成立环境保护局,设办公室、开发治理监督科、自然生态保护科行政职能科室和环境监理大队。

对于关键的检测,当时全是人工。从1990年10月区环境监测站2005年十五年的时间里,由于无监测业务经费、监测业务用房,对水、气、土壤等未形成监测能力,仅对噪声实施监测,但未通过国家资格认证。2004年前,昭通市环境监测站在境内只设有监测点三个:昭通市监测站、师范、植保站(滇东北大市场西侧),采取自动隔天采样,手工分析。2004年10月后,取消植保站测点,师范测点改在环东路昭通市环保局,监测数据为全自动连续采样分析。

为了给人们一个清新的环境,让空气不污染,让大自然纯净。从2002年到2005年,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和排放污物申报登记工作,对已发放过排污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年检。对持排污许可证单位,进行现场监察。同时对区属企业摸底调查,对污染源、建设项目“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进行清查。对辖区内医院、卫生院诊所的污水、医疗废弃物、放射性污染源等进行巡查、登记监管,监督各医疗单位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医疗废物,避免二次污染事故发生,完成城区饮食娱乐业的污染现状调查及区内水容量调查测算。同时,通过群众举报,实地调查落实,对污染严重,选址不当的7家加工业企业进行协调搬迁,对排放超标48家限期整改,处理。2004年,对造成噪声污染学校、影响正常教育和学生生活的圆宝山公园孔雀园进行暴光,限期搬迁,该节目分别在中央西部频道、云南台播出。紧接着,取缔土法烧制铅锌罐(境内土法烧制铅锌罐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九十年代末期,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这个污染的群体不断扩大,危害日益严重,排放出大量有害气体。根据监测其炉窑附近二氧化硫浓度,最大值超标62倍。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周边的农作物减产,群众反映强烈,曾多次上访到市、区两级政府。2004年,逐渐取缔土法烧制铅锌罐炉窑,区政府发布《昭通市昭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取缔土法烧制铅锌罐炉窑的通知》,与有窑乡、镇签订责任制。通过调查取证、宣传引导、检查督促等方式对业主依法完成所有程序,第二年就全部停业。对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二厂)、生猪定点屠宰厂、电石厂,所排放的粉尘污水长期对周边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引起多次群众集体上访,多次在市、区、乡代表会议上提出议案。环保部门主动与企业协调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排放达标验收。

根据环境监测站2000—2005年监测结果,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境内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冬季出现全年最高值,与城区居民冬季取暖耗煤量剧增有关。二、三季度用煤基本无异常,二氧化碳浓度基本不超过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坝区每年9月份至次年4月份出现大地辐射逆温层,累计天数为30余天,逆温层最长天数近9天,在冬季二氧化硫浓度值基本超过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且出现逆温层,冬季二氧化碳对坝区人畜影响较大。但是,二氧化碳年均值浓度总体呈平稳下降趋势。从月份上看,非采暖期(2—10月)基本上能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采暖期(11—1月)由于用煤量剧增,二氧化碳浓度超过国家三级空气质量标准。

在昭阳区,由于各乡镇均以农业为主要产业,所以对云南昭阳威力淀粉有限公司年产两万吨马铃薯淀粉项目未报批环境影响评价,在污染防治设施未落实情况下擅自投产运行,造成洒渔河水严重污染进行电视爆光。之后停业。随后,农村环境空气质量逐渐提升,类比其他典型农村环境,其环境空气质量较好,能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但是,由于酸雨强度全省排名第二。在昭阳区境内是国家酸雨控制区,酸雨出现频率42.4%,酸雨pH值最高5.58,最低3.80,平均4.95。2005年,城市及城市附近区域二氧化硫浓度0.133mg/m3,超过三级标准1.33倍。造成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居民生活用煤,境内平坝区每年用煤近60万吨,其中褐煤每年用量18万吨,折合为干褐煤都有大约6万吨,主要是产褐煤地区用于烤烟、家庭生活,涉及农户6000户20多万人,并且大部分褐煤与无烟煤混合燃烧。无烟煤每年涉及农村生活,用无烟煤约23万吨,涉及农村人口80000户36万人;涉及城市生活用无烟煤5万多吨,涉及城市居民50000多户17万人(主要在冬季120天取暖燃煤,每户每天平均用煤8千克);涉及工业用无烟煤量为25万吨。城市内空气二氧化硫污染严重,主要是城市居民和附近农村冬季燃煤取暖造成。另外,近地面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相对严重,大气悬浮颗粒物主要来自锅炉燃煤烟囱排放烟尘;居民居家生活燃煤及屋内清扫有部分可悬浮颗粒物进入大气;街道清扫扬尘可悬浮颗粒物进入大气;建筑工地管理施工工程管理措施缺位,可悬浮颗粒物进入大气。造成可悬浮颗粒物污染大气环境。汽车逐年增加,汽车尾气对环境污染和影响有逐年增加趋势。

当然,这种变化是势不可挡的。但必须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为加强对大气环境的防治,2002年到2005年,根据污染情况,区政府先后出台《昭阳区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昭阳区城市燃煤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对城区内燃煤锅炉、炉灶和其他落后燃煤设备加强管理,城区内使用燃煤锅炉和燃煤工业炉窑的企事业单位,强制推行排放浓度和总量双达标。控制含硫大于3%的煤炭进入民用市场。然后,建设城市管道燃气。进行海楼路、团结路、凤霞路、昭阳路、元宝山至温泉道路、区三中进校道路、区法院、珠泉路支街、东煤路、学庄路、计生站侧巷道、爱民路、政通路的城市道路硬化。对新开工建筑工程,收取保证金控制工地扬尘污染,大大地提高了环境的质量。

所有的发展和进步,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垃圾也是一种污染,它在城市里算是固体废物。为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从2005年进行人工分拣后,作堆肥处理。工业环境污染与治理,辖区内有矿山企业42家,有较大的化工企业7家。分别是:昭通市森隆有限责任公司,黄磷生产。昭通市圣源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酒精生产。昭电大龙洞电石厂,电石生产。昭通市天合有限责任公司,复合肥生产。华新水泥昭通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生产。昭通市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生产。昭通市一水泥厂,水泥生产。较大印染企业1家,昭通市大山地毯厂。较大印刷企业1家,昭通市侨通包装印刷有限责任公司。烤烟、卷烟企业1家,红河卷烟厂昭通分厂(包括大院村大叶复烤厂)。较大食品加工企业4家:昭通市昭阳威力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土豆加工。昭通远森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猪屠宰。昭通市宝清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苹果加工。昭通市万和酱菜有限责任公司。铅锌洗选2家,较大型医院4家:市一人民医院、市二人民医院、市一人民医院北方医院、市中医院;其他较小企业还有200余家,几乎都构成辖区内工业水污染、工业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医疗废物污染)。这些问题怎么处理,它关系到一个城市的,不仅是环境,卫生和文明,更重要的,是人的健康和城市的形象。

在此之前,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就让它任其发展,自2002—2005年,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限期治理、排污许可证等环境管理制度。然后,采取督察、验收、巡查等模式,对违法排污、超标排放加大处罚,保证环境不遭受严重污染。经贸部门对招商引资、当地项目严格审核,把环保部门测评工作放在首位,凡环境评价不合格项目不给予立项。发改部门对审批、核准、备案项目认真审查,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项目不给予立项。工商部门对没有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验收手续污染企业不给予审批和年检;对排污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企业不给予年检;禁止在城区加工煤炭。煤炭工业部门对煤矿排矸、排污、破坏植被进行监督,督促企业建立煤矸石堆场,禁止无序堆放煤矸石;管理井下污水排放,督促永安煤矿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水作为煤矿普通生产生活用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从2003年起根据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在企业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和工业产品许可证时,要求必须具备环境评价手续。龙泉、太平、凤凰办事处对社区加强管理,对有污染影响项目和行为及时进行干预制止,如餐饮污水的排放、垃圾堆放、废旧轮胎燃烧等,组织推广节能节柴炉灶使用。由于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污水管网未全部铺设,水环境质量也有影响。流经城区河流有利济河、中沟河、瓦窑河,三条河流都汇入秃尾河,大量生活污水进入河流,加之河流沿岸居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进河道内,城市河流利济河、中沟河、瓦窑河成为纳污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秃尾河、利济河水质劣于V类,昭鲁河水质基本能达Ⅳ类。由于每年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约1100多万吨,2004年前,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2005年,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有400万吨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

在一个城市里,这些变化,未必一眼就能看到,但是,它的确比之曾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能直接看见变化的,还有声音。谁也不会注意到,声音的噪音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变化。也是在2005年,市环境监测站进行首次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布设102个监测点(300×300米网格),监测区域覆盖面积近10平方公里;噪声等效声级在40.1dB(A)—80.0dB(A)之间,平均等效声级61.1dB(A),声环境质量属中度污染。分析原因,噪声源主要集中在旧城区中心及交通干线两侧地带。以交通噪声、生活噪声为主,占各类声源总数的90%以上,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占了10%以下。其因素主要是人口多、车流量大、频率高,交通拥挤,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量少。特别是新世纪的头四五年,出租车、摩托车、私人用车数量显著增加,人车混杂,驾车人经常鸣笛,导致交通噪声严重超标。社会生活中各摊主、商贩为招揽客源常大喊大叫、播放喇叭等吸引顾客,各卡拉OK歌舞厅分布散乱、播放音量毫无节制是社会噪声超标的主要根源。所以,不得不进行处理。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影响面积占了一半,平均等效声级为66.5dB(A);其次是生活噪声,占一小半还多,主要由商业活动和城市居民生活产生,平均等效声级为54.9dB(A);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分别为59.3dB(A)和70.9dB(A),但其所占比例小,影响范围窄,不属于城市环境噪声主要声源。到了2005年,区政府把创建噪声达标区作为昭阳中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组织对噪声污染源调查、监测,建立噪声污染源污染档案,制定出台《关于创建昭阳中心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的公告》《昭阳区创建环境噪声达标区工作方案》《昭阳区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管理暂行办法》等,加强声源管理,使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通过整治,基本达到国家验收指标。昭通城市环境变美了,空气新鲜了,道路漂亮了,生态休闲空间扩大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一座在乌蒙山深处的中心城市,随着发展,在面临的问题中积极处理了问题。它才有今天的变化,它的步伐才愈加坚实。

6、祥和的城市

说到底,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和新需求是时代的进步。而一座城市,就是实现人们从安居到宜居,再到乐居的一个过程。而昭通城,正在永续发展中,朝着最高目标迈进。

如今的变化,无论是城市建设、交通和景观。比之曾经,已翻天覆地,不仅是城市的规模,更重要的,是一个城市所见到的干净、整洁和秩序。这些年来,城市有了重大项目引进,提高工业发展水平。针对经济运行中工业经济发展滞后的实际,把投资拉动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将成为支撑昭阳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时,抓好城市建设的管理,也就提升了中心城市品位。昭通城因为有很好的地理位置,在一个三省结合部的中心城市,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把昭阳区打造成为“云贵川三省结合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云南连结长江经济带和川渝经济区重要的枢纽城市、金沙江水电开发重要的前沿城市”这一目标,不断强化对中心城市的投入和管理。

如果翻开老照片,其变化是巨大的。即使今天走在古城,除了它应有的文化底蕴,它的建筑变得更加干净,规整和协调。然而,又在城市中增加三个公园,望海文化公园,省耕国学文化公园、乌蒙水乡。城市交通、治安、市场、卫生、建筑、市容、文化和市民行为,都变得十分有秩序。由于各种统筹协调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蒸蒸日上,形成了团结和谐谋大事、进步发展创辉煌的发展大格局。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座好的城市是“建”出来的,一座漂亮的城市是“管”出来的。昭阳区市政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改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秩序不断规范,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树立了良好的中心城市形象。早在2006年,昭阳区这个西南边陲的小城,获得前所未有的殊荣,以其独有的特色,进入了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并在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中位列前20位。

卫生,园林,平安,文明。如今的变化,仿佛这是新兴之城。有现代化的建筑、广场,有宽敞笔直的大街、大型影剧院、规模化的医院、高楼耸立的学校、星级的宾馆;人们购物,休闲,完全可以满足市民的生活便利。城市生活环境和质量有非常大的提高,现在基本是融人居、山水和人类心灵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时至今日,人们对所处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早已超过古人。通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来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是人性的,有活力的。当前,按照“绿色生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和昭通市委、市政府绘就的“一城三区”“果园之城”美好蓝图,昭阳区挖掘特色优势,厚植文化沃土,合理布局产业经济和生态保护、公共交通、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统筹地上、地面、地下空间开发,注重战略性空间留白,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加快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半城苹果满城香的生态园林城市。随着市政道路、公共设施、综合管廊、轨道交通等一批综合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省耕山水、乌蒙水乡、苹果小镇、凤凰山温泉小镇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快速推进,秋城昭通避暑新经济业态逐渐兴起,昭通中心城市骨架不断拉开,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实现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提速带来的巨大变化鼓舞人心。

在这个新时代,昭通城也有了新形象、新面貌、新常态。不管是到秋城昭通避暑的川渝客人,还是差旅途经昭通的各地朋友,都不约而同地感叹:昭通城市环境变美了,空气新鲜了,道路漂亮了,生态休闲空间扩大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为与时俱进,以建设“七彩云南、宜居胜境、美丽家园”为主题,以城乡规划为引领,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并重、属地管理,在城市全面实施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增加绿化面积的“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动;在农村开展改路、改房、改水、改电等“七改三清”行动;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特色风貌,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从人们对精神的追求和建筑带给人们享受来说,昭通中心城市文化体育产业新区建设是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一千七百多亩的土地上,主要包含五大场馆和一个公园,由市民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城市规划展示中心、会议会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和一个占地约33公顷的城市森林公园。市民奥体中心各单体建筑似花瓣叶片,寓意“乌蒙”繁花似锦、生命旺盛。奥体中心包含一个30000座体育场、一个6000座综合体育馆和一个1500座游泳馆,建筑总面积达189242平方米;建筑外立面与主体结构间设周圈回廊,室内空间以昭通特色花卉植物为主题,景观模拟花瓣曲线与叶脉形式造景构筑叶繁花胜的生态意境。文化艺术中心包含1400座的歌舞剧院、美术馆、文化馆、院线及配套商业等,总建筑面积112686.09平方米;建筑采用三个形体搭配组合,剧院室内设计将抽象呈现昭通自然地貌特征,景观设计采用折线设计和堆坡的形式表现五尺道远的概念。城市规划展览中心提取昭通“朱提银”时代特色,分别由文化之门图书馆、未来之门规划馆和科技之门科技馆组成,总建筑面积68102.1平方米;这里是昭通新城市建设的展示窗口,承担着向世界介绍昭通的文化使命。建筑三方分立、庄重正气,寓意承接白银辉煌的历史。城规馆色调黑白灰银,科技馆突出科技感,图书馆营造时尚感。景观设计以矩形为主,图案形式融入具有当地特色的朱提文化内容,与建筑呼应。会议会展中心由会展部分和会议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102615平方米,建筑体态舒缓形似展翼,简洁通透的玻璃符合会议功能需求。景观设计以腾飞为主题,用几何元素烘托整个会展建筑的气势,蓄势待发。

回到城市的变化,仅仅从面积上来看。曾经16.8平方公里的老城,扩充到目前的近50平方公里新城。城市功能得到完善扩充,交通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13国道、渝昆高速、G356高速、内昆铁路、昭昆空路贯穿全境,现代化的交通设施连接川滇黔。极富深厚文化底蕴、优美自然风光、独特民族风俗的文化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如今,一座引领省际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的确正在乌蒙山深处闪烁出了光亮。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