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中国共产党昭阳区历史‖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三节 中共昭通地下党领导的农民运动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1-03-30 09:05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赵磊明

 

农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走农村包围城市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

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共昭通特支就认真注意培养和选派干部到农村建立革命据点,从事农民运动工作。1947年中共云南省工委先后派蒋永尊、李长猛到昭通传达有关选派干部到农村发动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准备工作的指示。特支根据指示精神先后派出一批党员到外县和昭通农村,进行发动和组织农民的工作,1948年、1949年,随着革命形势的胜利发展,特支又陆续派出一批党员和外围组织成员到外县和昭通农村,发动和组织农民准备进行武装斗争。从1948年到1949年底,昭通农村当时共10个乡,中共昭通地下党组织在昭通的八仙、凤霞、锦屏、洒渔、蒙泉、盘河等6个乡建立起革命据点7个。

1949年初,为了把农民中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特支根据上级指示布置各革命据点建立农民翻身会(简称“农翻”)。“农翻”的纲领是:“推翻压迫,铲除封建剥削,反对‘三征’(指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种田有田;大家团结,武装待变;严守秘密,实现共产”。参加“农翻”的会员,都必须经过教育考察,个别吸收,秘密入会。各革命据点按照特支的布置,便在其附近村庄陆续发展“农翻”会员。1949年底,全市农村发展的“农翻”会员约有900人左右。

在发展“农翻”组织的同时,各据点按照特支布置进行“三查”工作:一查反动武装力量和民间枪支;二查国民党政府的粮仓存粮和大户存粮情况;三查交通要道和行军线路。各据点将所查情况陆续上报特支。

在发展“农翻”组织和进行“三查”的过程中,各据点积极进行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首先是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掌握和控制枪支弹药。据194911月的粗略统计,各据点所掌握和控制的大小枪支约近百支。在北闸一带进行革命活动的党员周天祺,争取其父周文煊(小学老师)支持革命工作后,便通过其父与国民党昭通县长曹观海(曹汇川)的交情关系,以“冬防”为由向曹借枪,同时又以朋友关系找曹的收发室主任姜义清出面游说,经曹同意后,由军事科长孙兴辉经手,借得步枪20支,子弹400发。蒙泉小学校长崔余章,教师代成显(两人均系“民青”成员)也通过关系,以“冬防”为名借得步枪20支,子弹600发,手榴弹3个。党员周永锡和“农翻”会员张振兴、张仁孝、王兴耀、朱文贵等则通过亲友关系,先后借得步枪20支,这些枪支均由“农翻”骨干掌握使用,秘密进行军事训练,积极进行着武装斗争的准备。在洒渔活动的党员尹信国、潘绍昌、张晶阳等,通过发展的“农翻”会员控制了乡公所的8条步枪。在洒渔乡独树脚活动的党员傅发志和“民青”盟员赵声云通过亲友关系借到步枪8支,子弹80发。学庄的“农翻”组织派其成员肖正明打入龙绳曾部拖出长短枪3支,子弹数十发,手榴弹2枚。各据点在掌握和控制武器的同时,都进行一些秘密的军事训练,准备着进行武装斗争。

194911月下旬,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暂编三十二团渡过牛栏江,解放鲁甸县,中共滇东特支布置昭鲁边支部以武装手段消灭昭通南部凤霞乡反动乡长李寿轩的乡丁队,并先后派党员马克让、郑万超等前去协助。支部立即通知乡公所附近村庄跑武、新民、大闸、江西坡等地的“民青”成员和“农翻”会员带上枪支、大刀、长矛等,集中到秦家小松林。当晚9点从集中起来的150多人中挑选精干的50多人,埋伏在乡公所周围,由金声云、马克让、金声满、金声能带上短枪,装作送“公文”的人进入乡公所内,当时李寿轩不在,便抓住乡丁队长,并告诉他是六支队的人来了,必须下令缴枪。他慌忙求饶,表示愿意缴枪投降。当即缴得步枪30多支,子弹数百发,电话机1部。乡丁30多人,令其各自回家。前后经过半个多小时,便解决了30多人的乡丁队,打响了昭通南大门的第一枪。战斗结束后,支部从参加的人中挑选骨干40多人,枪40多支(其中支部原掌握的10多支),经特支批准组成昭鲁边游击队,金声满任队长,金声云负责政治指导,金声能负责后勤。游击队在昭鲁边界一带活动几天以后,暂编三十二团进驻鲁甸县城,便奉命开赴鲁甸,编为一营三连二排,不久调为直属排,金声满任排长,陈尉中任副排长,金声能任事务员。在消灭凤霞乡丁队的第二天,在凤霞上半乡活动的马应纯、傅发志发动当地“农翻”会员,收缴了附近5个保的10多支步枪,就地进行军事训练,开展宣传活动。

 来源:中共昭阳区委党史研究室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