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中国共产党昭阳区历史‖第一章 土地革命时期 第三节 马列主义在昭通的传播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1-03-21 08:39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赵磊明


 19世纪西方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中国节节战败,然后是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中国由一个东方大国渐渐地沦为西方帝国主义瓜分的对象,变成半殖民地国家。昭通的有志青年也跟全国的仁人志士一样,抱着救亡振兴中华民族的愿望,外出求学,用知识救国。与中国近邻的日本经明治维新仿效西方有了成效,昭通青年也首先选择去日本学习。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回国后,希望通过办学培养人才来使国家强盛。昭通青年张本钊(仲康)、张本钧(伯衡)、姜思敏(勉之)等人从日本学习回来后,他们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学(1913年3月,在昭通成立云南省第二师范学校,1917年改为云南省立第二中学,1932年更名为云南省立昭通中学)任教,把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民主思想传授给学生。

张本钊任校长期间,他从外地聘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教师来任教。其中尤为有名的如国文教师戴仁甫(澍春)、刘盛埴(陶庵)。戴仁甫(1883.4~1942.5)会泽县人,毕业于云南省优级师范,1939年,任会泽县教育局长。特别是戴仁甫老师在教学中,提倡白话文,提倡民主与科学。他学识渊博,不因循守旧,不断追求新思想、新知识,研究马列主义,学生称他为“戴小圣人”。戴仁甫把《新青年》、《剩余价值学说》、《价值与价格》等书籍介绍给学生读。还把李大钊等人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一些进步书刊,胡适编的《哲学大纲》等也介绍给学生阅读,让学生最初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戴仁甫老师是昭通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是昭通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五四运动后,戴仁甫老师多次向学生作了爱国主义鼓动性很强的演讲,推动了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戴仁甫老师虽然不是共产党人,但为昭通省立二中的学生早期投身革命、寻求真理起到了启蒙作用。在戴仁甫老师的影响下,在省立二中学生中培养了一批进步青年,有不少人走上革命道路,有一部分学生后来成为云南早期的中共党员。其中有新一班的胡光和、查宗藩、费炳、戴德明,二班的王启瑞、浦光宗,五班的王正昌,六班的彭寿熙,外出革命的还有孙承光等人。

戴德明烈士是云南早期的中共党员,也是云南早期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之一。戴德明(1909.12~1929.5)云南会泽县人,因母亲早亡,父亲是小商贩,家境贫困,从小由其叔父戴仁甫抚养,戴仁甫应聘到昭通省立二中任教,就将他带到昭通读小学。1924年考进省立昭通二中读书。1925年“五卅”惨案后,戴德明参加“昭通学生爱国联合会”,参加游行示威,上街演讲“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条约”等,激发了满腔爱国热忱。他很喜欢《新青年》、《剩余价值学说》和其他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1927年考入昆明省立第一师范高级部十九班读书,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戴德明参加了蒙自东山查尼皮召开的中共云南地下党党代会,会议一致决定,加强农村和工矿工作。省党代会后,戴德明被派到个旧锡矿做工人运动工作,组织工人武装暴动。因其他人泄露,1929年5月,戴德明被捕,在蒙自被杀害,年仅20岁。

毕业于省立昭通二中二班的学生王启瑞在昆明云南高等师范读书时于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王启瑞受中共云南省临委员会组织部长赵祚传的指示,介绍在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读书原与王启瑞在昭通省立二中的同班同学浦光宗加入中国共产党,直接受中共云南省临委领导。为了团结在昆明读书的进步学生和旅居昆明的各界进步人士,进行革命活动,培养、发展党员对象,王启瑞和浦光宗等人组织了“昭通旅省学会”,由王启瑞负责。不久,王启瑞被中共云南省临委派往外县工作,“昭通旅省学会”由浦光宗负责。用“昭通旅省学会”的名称是为了扩大入会的成员,当时在昆明读书的学生多数都参加了,也有些在昆明工作的进步青年参加。“昭通旅省学会”随后更名为“新昭通努力团”,参加“新昭通努力团”的成员有:邓象富(邓涟)、王正昌、张希鲁、胡光和、吕耘艺、邹锡宾、龙云翔、陈惠芳等20余人。成立“新昭通努力团”这个组织的目的就是宣传马列主义,宣传进步思想,团结昭通在昆明的进步青年,培养教育入团、入党对象。“新昭通努力团”办了自己的会刊《新昭通》,发动“新昭通努力团”的成员写宣传革命的文章,并把出版的《新昭通》寄回昭通省立二中,在学生中宣传革命道理,在昭通扩大革命影响。“新昭通努力团”的工作对昭通中共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未完待续)

来源:中共昭阳区委党史研究室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