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1-02-19 00:17 作者:马进荣 责任编辑:虎伶俐
朱提古国,望帝故里。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以乘风破浪的勇气和务实创新的精神,在21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激情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决胜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
“农民”变“市民” 奏响幸福新乐章
隆冬时节,走进海拔近2000米的昭阳区靖安安置区,家家窗明几净,户户阡陌相连,云雾缭绕中一幢幢气派的现代高楼拔地而起,粉刷一新的墙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房前屋后,行道树、“微花园”“微果园”点缀其间,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呈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按照省委、省政府易地扶贫搬迁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空间布局,一个主要承接跨县安置大关、永善、彝良、盐津、镇雄5个县、30个贫困乡镇、194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134个)搬迁群众10197户43991人的大型跨县安置区选址落点于昭阳区靖安镇。靖安安置区的建设以及4万多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千钧重担,沉重地落在了昭阳区的肩上。
靖安安置区总投资46.29亿元,规划“四纵四横”的高密度交通体系紧密连接老集镇、易地搬迁安置居住区、马铃薯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基地,配套二级综合医院1个、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4所、水厂1座、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场1座、燃气门站1座。靖安安置区总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部分110万平方米,配建商业中心14万平方米。项目建设体量大、工期紧、任务重,在项目施工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又遭遇了靖安最寒冷的冬天,极端低温天气给项目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然而,如期给贫困群众建成新家的热情,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化作了建设者斗严寒、战脱贫的无穷力量。易地扶贫搬迁圆了易迁群众安居梦,让他们脱贫摘帽走上小康路。靖安安置区的建设以坚定的步伐、崭新的姿态、全新的面貌奋力推进。历尽千辛万苦,靖安安置区如期实现了4万多人的大搬迁。一个群众满意,青山环抱的山水田园新城巍巍矗立于乌蒙大地。
“搬出山沟沟,条件好多了,在家门口就能读书看病,这样的生活,我们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华灯初上,夜色渐浓,晚饭后,忙碌了一天的毛国珍和乡亲们在广场上谈笑风生,言语中无不透露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毛国珍是靖安镇松杉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12月,一家7口搬到了靖安安置区惠民社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并通过社区干部的暖心帮扶解决了就业问题,现在她家每年收入上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
毛国珍一家是昭阳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地区群众之一,沐浴着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春风,搬出祖祖辈辈生活的穷山沟、住进配套设施完善亮丽新居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昭阳区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始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落实。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全区共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2个,实现“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43户34418人全部搬迁,同步搬迁833户3176人。仅用不到一年时间,昭通市建成了全国最大跨县安置区——靖安安置区和第四大集中安置点——红路馨居,闯出了一条“扶贫车间+产业就业”服务管理的搬迁之路,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建设奇迹和搬迁奇迹。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村组道路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以及兜底保障专项提升行动,不断夯实脱贫基础。五年来,昭阳区48591户202857名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14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区已实现整体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3.89%降至为零,绝对贫困已成为历史的记忆。
扶贫车间机声隆 搬迁群众乐开怀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靖安安置区4万多人在2020年春节前搬迁入住,住房的问题解决了,就业便成了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为有效满足搬迁人员的就业需求,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长远目标。靖安安置区配套建设了扶贫车间,扶贫车间项目建设经理黄静说:“接到这个任务,我们秉承中建集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时间就组建了团队,跑步进场。2020年2月23日组织100余名工人全面复工复产,至3月16日,仅用23天就完成了所有钢结构厂房的主体施工,4月20日第一家厂家入驻,较原来的计划提前了40天,8月份全面投入使用。”
昭通渝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靖安安置区扶贫车间最早入驻的企业之一,以生产耳机为主,目前已经吸纳了100多名搬迁群众在企业上班。因为到企业上班的群众大多是妇女,有的还带着小孩,为了最大限度为大家提供方便,公司每天早上6点半就可以上班,晚上最晚11时下班。工人上班时间自己灵活安排,以计件的方式计酬。
54岁的常绍莲来自大关县高桥镇,到公司上班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她告诉笔者,自己年纪大了外出打工已经不现实,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真的很好。因为是新手,常绍莲还不太熟练,第一个月领到了900元的工资。“我一个月900元,收入还可以,像我们这种年龄出去打工已经不好找工作,都是政府照顾我们,让我们在这里工作挣点菜钱。”常绍莲说。
在昭通渝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大多都是像常绍莲这样的老年妇女,也有一些带孩子的年轻女性,外出打工不方便,公司都人性化管理,尽量为大家提供方便,当然也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公平原则。2020年11月4日,靖安安置区扶贫车间里欢声笑语,渝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元波正在为员工发放工资。16名员工本次共领取工资4万元,其中领取工资最高的有4000元的,本次工资的发放只是渝通电子公司负责人与员工约定,当月工资次月5日前采取现金形式发放而出现的常规场景。
据悉,渝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4月入驻扶贫车间,主营耳机小喇叭代加工,从最初的16个人发展到拥有员工100余人,逐步向容纳“大就业”方向转变。
除了昭通渝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外,靖安安置区引进的昭通市立时技术有限公司、昭通市三江科技有限公司也已经投产,并实现工人就业。如今,入驻靖安扶贫车间的企业已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
沃野千里 绿色富民产业竞芬芳
昭阳区洒渔镇居乐村米黑村民小组59岁的钱应华种植苹果长达20余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苹果种植大户,通过种植苹果,一家五口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小洋房。
“在农业专家的精心指导下,我家今年种植的15亩苹果全部丰产,等销售完最后一批,总收入大概有8万元左右。”在暖阳的照耀下,红彤彤的苹果映红了钱应华夫妇的笑脸。
钱应华依靠苹果增收,仅是昭阳区发展绿色产业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昭阳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组组有看点、户户有支撑”的目标,按照“资产抵押、固定收益、股金分红、务工收入”的思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截至目前,全区苹果种植面积达60.5万亩,海升6万亩全国最大苹果扶贫产业园建成,“昭阳红”成为当地苹果品牌标杆。
随着搬迁群众的入住,靖安安置区积极拓宽群众的就业渠道,确保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持续能发展”,让大家能够逐步走上致富的路子。2020年10月底,靖安安置区党工委积极协调,与江夏•吉之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提供1500个大棚助力搬迁群众创业增收,创建现代农业创业示范区。第一批投入的1500个大棚供给靖安安置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家庭优先使用。第一年江夏•吉之汇免费提供种子、农肥及技术等,同时,群众的产品销售渠道有保障,可自留自售,也可以按照市场收购价由江夏•吉之汇兜底收购。
季义云是从永善县大兴镇搬迁来的,在社区创业中心文艺团工作,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听说新区这个好政策,季义云马上和母亲商量,以一年2000元的租金租了一个大棚来经营,平时就由母亲来帮着管理。
“在大棚是用机器翻地,不用人工,就是早上来洒水,其他时间来施点肥管理一下就行了,在大棚种植一年四季都可以种,50天就可以收获了,种的种类也多,自己吃不完的可以卖,增加点收入。”季义云说。
目前,粤旺、江夏•吉之汇、西充百科等龙头企业建成蔬菜食用菌大棚5000余个,昭阳蔬菜已成为粤港澳餐桌上的“新贵”。
提质促嬗变 城乡换新颜
“现在的卫生好多了,没有了乱摆乱放的摊点,不见了乱停乱放的车辆,将果皮纸屑随手乱扔的少了,投进垃圾箱的多了,市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这些细微的变化都是全区上下大力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的结果。”茶余饭后,市民杨燕习惯到乌蒙水乡公园走上几圈,这是她在昭阳区工作的第九个年头,她亲眼见证了昭阳区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
自全省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昭阳区紧扣“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坚持“三个导向”、强化“七个最严要求”,聚焦“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树党旗”“7+1”个重点,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道在全区上下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攻坚战。截至目前,昭阳区裸露垃圾清理达标5862处,累计建成垃圾房84座、垃圾池350口,配置垃圾桶(箱)11521个,消除旱厕122座,新建洗手设施1499座,“净餐馆”整治达标2764户、达标率100%,实施八类重点场所消毒751个,城区农贸市场淘汰取缔9个、巩固规范5个、提升改造3个,全面建立落实“门前三包”制度,35808人参与了大扫除活动,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材料15.02万份,开展志愿服务宣传670场次24340人次,全区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
如今的昭阳,随处可见脱胎换骨的嬗变:城区老旧小区“换新颜”,变得干净整洁了;农贸市场告别“脏乱差”,变身“洁净美”;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公厕真正达到“三无、三有”,公共洗手设施成了靓丽风景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了全面提升。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五年来,昭阳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探索路径、培育样板,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2015年至2019年,全区GDP由226.15亿元增长到338.48亿元,年均增速9.3%以上,经济增速连续位居全市前列。展望“十四五”,昭阳区将按照“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空间格局,厚植发展优势,放大比较优势,力争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为谱写新时代滇东北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进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