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0-04-30 09:09 作者: 李安林 责任编辑:赵磊明
“要不是包保我家的小姑娘扶我去看病,我可能病死在家都没人知道,搬到靖安新区不仅有了家,还多了一个‘女儿’”。这是靖安新区惠民社区13栋的芶仁敏老人用纸记录下的一段日记。
今年70岁的芶仁敏老人是永善县第一批搬迁到靖安新区的易迁户,老人唯一的儿子31岁病逝后,留下两个孙子与芶仁敏和老伴相依为命。
2019年12月,芶仁敏老人刚搬到靖安新区就病倒了,说不了话、走不了路,当时一个孙子在外务工,另一个孙子在外上学,老伴有事去了老家。就在老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包保他们家的干部在走访时发现了她,及时将她送到医院治疗,并精心照顾她的饮食起居,让她一周就康复了。回到家后,因家里没有笔记本,芶仁敏就用卫生纸写下了开头的那段话。
芶仁敏老人的故事就是靖安安置区落实干部挂包帮、提供“保姆式”服务的一个缩影。
手把手教搬迁群众如何在便民服务平台
作为全省跨区县安置搬迁人口最多的安置区,靖安安置区规划建设安置房149栋,安置来自昭阳、大关、彝良、永善、盐津、镇雄等5县1区的40956名搬迁群众,目前已有31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迁入住。为向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就业和服务管理提供保姆式服务,实现“每一户搬迁群众身后都有一名帮扶干部”,确保新区全体搬迁群众“稳得住、发展可持续”,靖安安置区临时党工委(管委会)实行了“处级领导挂钩联系到社区、安置区各部门包保到楼栋、安置区临时党工委(管委会)、管理服务中心和社区干部联系到群众”的挂包联系责任制。
“没有文化,没有技术,自身还带残疾,年纪也大了,搬到靖安新区没有土地耕种,如何在新家生活下去!”这是李洪友搬迁前一直焦虑的事情。
今年56岁的李洪友因年轻时外出打工受伤无钱医治,导致右脚落下残疾,随后只能一直在彝良县洛旺乡的老家种地为生。李洪友一家搬到靖安新区后,包保干部通过走访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积极对接靖安新区就业工作站,通过多方协调,在靖安新区高中为李洪友谋得了一份当保安的工作,每月有2700元的工资,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李洪友干上了保安工作
如今,来自靖安安置区各级各部门的460多名干部和志愿者,从社区党建到社区治理,从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就医、就学到指导群众操家理务,从人居环境提升到每家每户的维修维护,从心理咨询疏导、关心关爱到矛盾纠纷调处等等,随处可见他们日夜忙碌的身影。
“惠民社区停水了,大晚上的,我们上卫生间怎么办啊?”清明期间的一个夜晚,靖安新区便民服务平台后台陆续收到群众反映停水的信息。在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工地忙活了一天,刚走到安置区食堂的惠民社区包保领导王银华接到工作人员汇报,匆匆扒上几口饭,迅速召集维修人员连夜排查到10多公里外的取水源头找到停水原因后,急忙联系当地村组干部,聘请附近群众协助施工队打孔和安装新管道,经过近5个小时的施工,一股股漏掉的清泉又重新进入了输水管道。待王银华带领大家返回安置区时,已是凌晨3点。
以上事例,仅仅是靖安安置区实行挂包帮,提供“保姆式”服务的冰山一角,在安置区已经搬迁入住的5个社区,每天都在上演着无数个走访帮扶的感人故事。
据介绍,截至目前,靖安新区已搬迁入住的68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包保到人,首轮遍访已实现全覆盖,累计帮助12023名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所有搬迁学生已全部摸底调查完毕,其中学前教育学生748人、小学生2810人、初中生1504人、高中生194人,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部分学生已进入靖安新区配套建设的相应学校上课;对长期患大病的723人、残疾及患大病的60人、患各种慢性病的1911人、患精神类疾病的57人已全部登记造册、包保到人,实现家门口就诊3000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劳动技能、操家理务等培训已实现全覆盖,累计培训1万余人次;对1500余名7类特殊重点人群已全部落实管控措施和监护责任人;挂包干部参与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6起;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日常精神文化娱乐活动已实现全覆盖和常态化。
(通讯员 李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