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8-10-18 09:47 作者: 蒋徳玉 责任编辑:赵磊明
九九重阳,今又重阳。在我的记忆里,知道有重阳节是因为语文课上背诵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老师在讲解古诗的意思时,知道了重阳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重阳节这天进行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敬老节。
据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恒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染上瘟疫病死。后来恒景就到终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带着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然后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终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故事一直相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尊老、敬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曾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说的是我们对待长辈要向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孝道,孝敬长辈应该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也是一个人品行好的表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的知识、经验、威望等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老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是一部活的人生教科书。走进老人,只要能够静下心来聆听老人的话,经常会有醍醐灌顶之感。所以我们也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尊老、敬老、助老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开展脱贫攻努力坚构建小康社会的今天,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和谐。
(昭阳新闻融媒体记者 蒋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