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7-11-07 16:00 作者:任天能 蒋德玉 责任编辑:
昭通苹果以“成熟早、甜度好、香味浓、口感脆”而誉满天下。昭通苹果富含酯、醇、杂环、酮、苯衍生物等9类113种芳香类化合物,养分积累多、果胶丰富、肉质细腻、鲜嫩多汁、蜜脆爽口。昭通苹果产区土壤微酸性,表层中有机质含量丰富,大面含“长寿元素”、“抗癌之王”――硒微量元素,常吃昭通苹果,能够防癌抗衰、延年益寿。昭通苹果,是智慧之果、健康之星。
硕果满枝
历史辉煌 赞誉满满
昭通苹果栽植历史悠久,1940年留美博士吴镜漪先生就从四川成都华西大学引进160株苹果树到昭阳区洒渔镇种植。1976年,国家外贸部将昭通列为苹果外贸出口基地;1977年至1983年,昭通苹果连续8年外销香港、新加坡等地;1989年,国家农业部将昭通列为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995年,昭通苹果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质奖;1996年,云南省将昭通列为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2007年举办的“昭通苹果拼图迎奥运”活动,创造了吉尼斯世界记录;2008年,昭通苹果产业被纳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昭通苹果”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昭通苹果荣获“2016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和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殊荣,昭通绿健果蔬商贸有限公司的“满园鲜”昭通苹果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和“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
集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昭通苹果产业,可内占云贵川,外攻东南亚,积极构筑西南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与烟台苹果、陕西苹果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昭通苹果,真正誉满天下。
新的时代 新的目标
2017年9月15日,云南省“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在昆明举行,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手握苹果,现场进行推介:“这一只苹果代表着平安、甜蜜、圆满,向世人展示‘苹果之城’的无穷魅力。”
杨亚林说,新兴的时代呼唤新兴的发展,今天的苹果绝非昨天的苹果,虽形状一样,内涵、品质完全不同,希望大家在记住昭通苹果味道的同时,更加理解、支持昭通苹果产业的发展。昭通将以建设百万亩苹果园并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支撑,加快推进昭通中心城区建设,建设“果园城市”,打造“苹果之城”,展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美景,使苹果不仅成为一道景观,也是一项产业,更成为昭通城市的品牌和形象。
昭通苹果 果真不错
昭通苹果,主要以昭阳区苹果为主。近年来,昭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苹果产业发展,将苹果产业作为昭通高原特色产业名片来打造。到2017年,全区苹果种植规模达33.5万亩,投产果园面积达27万亩,主要分布在洒渔、乐居、苏家院、永丰、小龙洞等15个乡(镇)、办事处,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建苹果示范园2.5万亩,共涉及30余家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种植31万亩,涉及10.5万余户,受益人口达29万余人。2016年昭阳区苹果实现总产量44.2万吨,总产值25亿元,户均苹果年收入达2.5万元以上,人均苹果年收入达0.86万元以上。90%以上的果园种植模式采用乔化种植,少部分示范园采用矮化种植;拥有“红韵”、“满园鲜”、“高原红”、“昭福”、“红云”等多个品牌,从事苹果生产、销售、加工的企业、合作社达80余个;苹果销售大都依靠外地客商到果园或水果交易市场收购为主,每年共有500余家外地客商到洒渔苹果物流园区入住收购苹果,销往云南占45%,贵州占17%,四川、重庆占10%,江浙占10%,北京、台湾、湖南、福建等地占4%,泰国、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占2%,昭阳区及昭通各县占4%,低次等果自销占8%。
历经77年的精心培植,昭通苹果已形成种植、加工、流通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高原优质苹果生产及加工基地,中国面向东盟的苹果供应基地。全区有21.5万亩苹果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18.5万亩苹果园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2万亩苹果基地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共认证无公害、有机苹果各1个、绿色苹果认证5个,拥有年加工能力4万吨的苹果加工企业1家,冷藏库180余座,苹果储藏能力达15100吨,拥有“红韵”、“嘎嘣脆”、“满园鲜”、“高原红”、“昭福”、“红云”等多个自己的品牌。
新的任务 新的征程
下一步,昭阳区将采取措施,完善苹果产业体系,充实加强昭阳区苹果产业发展办公室,成立乡镇苹果技术服务中心,成立昭阳区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3个苹果主产乡(镇)、办事处成立分公司;建立专家工作站,开展苹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促进苹果产业发展,提升昭通苹果品牌知名度。为此,区委、区政府将重点围绕“一区两带一园”规划建设,抓好苹果老果园标准化改造提升区,G85、G356沿线新植果园和北闸国家级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建设。
一区,即苹果老果园标准化改造提升区。以洒渔河流域的洒渔镇、乐居镇、苏家院镇苹果老果园标准化改造提升区为重点,在继续完善2017年4万亩老果园标准化改造的基础上,抓好17.5万亩老果园改造,实现全区21.5万亩苹果老果园标准化改造全覆盖;狠抓“整形修剪、高接授粉品种、疏花疏果、增施石灰、夏季拉枝、摘叶露果”“六大”技术措施推广,全面推行以果园环境改善、土壤有机质提升为核心的果园综合改造提升,通过高光效树型改造、拉枝缓势、土壤调酸、病虫防控、隔行间伐等技术应用,不断提升苹果质量和效益。
两带,即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稳步推进,以G85沿线和G356沿线苹果主产乡(镇)、办事处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示范基地,推动合作社联户种植、种植大户承包建园,发展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果园,新植苹果4万亩,辐射带动5.5万亩,其中通过招商引资集中流转土地建高标准示范园2.5万亩(乔化短枝型品种2.5万亩,矮化密植1万亩),苗木由企业自行采购,在符合品种种植规划布局的要求下,区政府将采取一企一策给予扶持;大面常规种植7万亩,由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规定采取统一询价的方式采购优质苗木,提供给果农种植。
一园,即规划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在城郊结合部的龙泉办、北闸镇利济河两岸新建万亩国家级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示范园区为集生产、仓储、物流、营销、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展示、农资配送、就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坚持“大园区+核心区+业主”的发展模式,整个园区体现昭通苹果文化、果城结合、农旅结合,种植园林化、景观化、标准化、设施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龙头与市、区农投公司合作共建,或根据产业园区功能规划布局,以企业投入为主,分类自建,整体推进。依托产业园,建立集果园地理信息系统监控、病虫害防控、投入品数据管理及采摘管理、保鲜物流、市场信息反馈、数据分析等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创新联农激励机制,就地就近解决易地搬迁、进城入住贫困户到产业园区的就业问题,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或通过扶贫贷款政策,实现园区贫困户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任天能蒋德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