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8-03-16 15:28 作者:杨琼 磊明 责任编辑:
进入腊月,年的气息就伴随着阳光或者雨雪,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随着时间辗转,成为记忆中浓淡相宜、经久不衰的味道。
每年,我都能记起母亲那些年常说的一句话,“有钱难买腊月货”。记忆中,进入腊月,每一个赶集天,母亲都要背上背萝,去到集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像寻宝一样,采购回一样又一样的物件。每次回家,母亲一边用冻得通红的手把年货从背萝里拿出来,一边总要说:“哎呀呀,有钱难买腊月货。”能买回东西,能为过一个闹热年而操劳,她的念叨里,仿佛更多是对来年能顺顺当当的某种祈祷或准备。每一次采购,都是一次重大的决定,既要盘算过年期间一家人的吃穿用度,还得盘算手中少之又少的人民币。像魔术师一样的父母,几年不添置衣物的父母,却总能靠着一年的勤苦节俭,为子女做好一身新衣,为全家做出一顿美味的年夜饭。
过新年,穿新衣。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对于小孩子来说,过年的喜悦,莫过于一身新衣。各色灯芯绒、花格子线呢、蓝色卡其布、红色发带,这都是那些年节日里最美的记忆。母亲手巧,过年的衣服,都是她在冬季火炉边,就着煤油灯或者电灯微弱的光亮亲手缝制。年初一的早上,一觉醒来,枕边有新衣服的香气,新衣服上有一毛两毛崭新的人民币,屋子里有汤圆的香气,家里满满的都是暖和的喜气,这味道,陪伴着童年虽不富有却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
大年三十团圆夜,千门万户灶台香。中国人讲究吃,一年辛苦,终于可以歇歇,聚少离多,终于可以欢聚。辞旧迎新,最好的表达,依旧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母亲集市上采购回来的种种食物,都会在大年三十之前的几天,被精打细算的父母完美演绎。买回的糯米,除了做成香甜的米酒、软糯的汤圆粉,还要留一部分,做成团圆饭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八宝饭。买回的肉食,煎炸炖卤,热炒凉拌,各种香气,让人馋涎欲滴。最满足的事情莫过于守着父母炸酥肉。忙完白天的活计,母亲就要把炉火烧得旺旺的,放上铁锅,倒上菜籽油,蓝色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围在火炉边的我们馋馋地舔着嘴皮。看着半锅菜籽油在火力的作用下泛起气泡,看着气泡慢慢消失,看着母亲把事先腌制好的肉一块一块放进油锅,看着满锅的肉块变成金黄,这种时候,不断涌起的口水和一年的期待一样长。第一坨酥肉,母亲都是要递给父亲,说是尝尝味道,其实是犒劳父亲。不过,每次父亲都会把这一坨酥肉分成几份大家尝鲜。之后,母亲会给眼巴巴守在火炉边的孩子们一人一坨。我总是囫囵吞枣吃下第一坨,然后再拿着一坨,一点一点,一点一点,慢慢把肉细细地撕下来吃,深怕肉香瞬间消失,吃完之后,还要耐心地吮吸手指头,之后再满足地睡去。因为一年才炸一次酥肉,很多年,我一直都以为酥肉是春节才能烹调的食物而对这道美味以及制作这道美味的仪式充满感激和期待。就算后来我发现,原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不分时节炸酥肉,我仍然对这道美味,充满不可名状的怜惜。父亲制作的夹沙肉,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把肥肉或者五花肉切成食指厚的肉块,中间切开,把之前做好的甜豆沙或者甜的苏子酱装进去,一块一块码在土碗里,放在蒸锅里蒸熟。蒸熟后的夹沙肉,晶莹剔透,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豆沙因为脂肪的浸润,格外甜软香浓,肥肉因为豆沙的细腻,浓郁而有质感。有一年,我一直等着父亲把夹沙肉蒸好,一个人独自享用一片。那个深夜,那一间小小的厨房和一灯如豆,那一片肉的味道,那个做菜人高高的背影,在心里镌刻如画。
除夕之前,一个个如此辛劳的场景,一天天过去的时间,终于在大年三十这一天,成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年复一年,八宝饭、酥肉汤、夹沙肉、千层肉、粉蒸肉、凉拌折耳根、青翠欲滴的青菜,每年的这一天,四个菜、六个菜,或者八个菜,到后来的十二个菜,总之,都要是双数,包含着事事如意,清净安康,月月鸿运的美好祝福。这一刻,种种辛劳都值得,种种祝福都圆满,种种未来都有期盼。种种滋味,都回味一生成为永恒。
庆团圆,吃汤圆。为了让家人春节期间吃上寓意吉祥圆满的汤圆,进入腊月,父母就要为此展开浩大的工程。先是要费些周折买到足够的糯米,选一个连续天晴的时日,淘洗后用清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滤干水分,相约三两个邻居,把糯米舂成米面,用细细的筛子筛好,放入大大的簸箕里晾干。如果天气晴朗,家家户户都会把糯米面放到太阳下晒。冬天的阳光总是转瞬即逝,大人们就要守在簸箕边,不停地用筷子在簸箕里划拨,加快糯米面水分蒸发的速度。如果连续天阴,母亲就要利用一整个晚上,把火炉烧得旺旺的,把糯米面放在火炉边烘干。第二天,清香的糯米面就大功告成。腊月里,邻里之间都互相帮忙舂糯米面,石碓和木槌敲击的叮咚声,大人们谈话声,孩子们跑来跑去的嬉闹声,以及互相请吃新糯米面汤圆的寒暄声,让那个物质上缺乏的年代格外有温度。
做汤圆芯子也是一家人共同完成的,剥花生、炒花生、碾碎花生、炒芝麻、舂红糖,种种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母亲就把板油、花生、桔子皮、干桂花、冰糖等放在案板上不停地揉搓,直到各种食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再装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基本上,要吃一年。
每年初一早上,都少不了要吃一碗汤圆。这一天,母亲或者父亲都会早早起床,和面、包汤圆。一口砂锅在火炉上咕嘟咕嘟煮着,汤圆下锅,用筷子轻轻顺着锅边转动,几分钟后,煮熟的汤圆就浮在水面,看上去珠圆玉润,吃起来香软顺滑。屋子里氤氲的水蒸气,挟裹着汤圆的香甜,映衬着温暖的笑脸,袅袅绕绕,萦绕悠长的岁月。
又一个腊月悄然而至,空气里开始弥漫节日烟火的味道,一年又一年,在不同的油盐柴米里,有不同的人生故事,有行走的苦乐与难易,生活的种种味道,生命的种种滋味,种种的温暖、快乐、热爱,在时间里,被传承,被记忆……
(杨琼/文 磊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