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更新时间:2016-03-11 11:00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很长时间以来,去龙门石窟参观的游客只能在一定距离的围栏外欣赏洞窟,不过从昨天(2016年3月10日)开始,龙门石窟将全面开放东山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千年石窟――看经寺。游客们将可以近距离观赏这座此前仅供学者研究的洞窟。
早在今年2月份,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就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龙门石窟景区”宣布:3月10日起,将向公众开放位于龙门东山的看经寺。这将是龙门石窟研究院成立63年以来首次向公众开放洞窟。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言,“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在这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开凿出的龙门石窟,历经北魏以降400多年雕凿,是我国古碑刻最多、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与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成为我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持续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
为何在这么多的洞窟中首先选择开放看经寺?记者从龙门石窟园区管理委员会处得到的解答是,看经寺规模大、罗汉造像精美、很能够代表龙门石窟雕凿技术的水平。此前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路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看经寺主要文物价值有三点: 一是该窟规模大,应为皇室贵族或高级官吏、高僧大德发愿开凿。窟内罗汉造像,对研究我国唐代高浮雕艺术、僧侣服饰、法器和禅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二是看经寺是东山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具有游客入内参观的空间条件,适合对外开放。三是窟内29尊罗汉造像雕刻精美、生动传神,是中国佛教石窟中现存最精美的一组石刻罗汉像,具有很强的写实主义风格。
看经寺是东山最大的洞窟,位于龙门石窟东山万佛沟北侧,窟外正面有砖石二层楼,古朴典雅,门额上题有“看经寺”三字,两侧题有楹联。
窟内高8.25米,宽11.16米,深11.70米, 窟顶为莲花藻井,中间为莲蓬,外有莲瓣。藻井外有六身飞天,头饰花蔓冠,面相圆润,肌肉丰满,上身袒,下束裙,帔帛与裙裳飘扬,回旋飞翔,充满动势。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窟内西、南、北三壁下部雕刻有29尊高浮雕的罗汉像。他们身着袈裟,或偏袒右肩、或半裸上身,都穿云头履,手持物件各异,有念珠、香炉、经盒、锡杖、莲花等,姿态各异,表情亦各不相同。罗汉像的高度在每尊1.75-1.80米左右。这是我国现存最精美的一组唐代罗汉群像,具有很强的写实主义风格。
其中摩珂迦叶是佛祖大弟子,多以苦行僧形象出现,该像上半身于1936年后被盗凿流失海外,2001年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捐赠龙门石窟研究院永久保存。二祖阿难是佛祖小弟子,生性聪慧,被佛教尊称为“多闻第一”,常与大弟子摩珂迦叶雕刻释迦牟尼两侧。 最后一尊即为菩提达摩,他曾在嵩山少林寺达摩洞中面壁九年,被尊称为中土禅宗第一祖。 从窟龛造像风格和内容,开凿时间约于唐武则天至玄宗时期,是禅宗主持开凿的禅堂窟,用于诵经和膜拜礼佛。
至于该洞窟为何取名“看经寺”,有一个传说是讲玄奘取经归来路过龙门,在过河时,弄湿了取来的佛经,于是便摊在石头上来晒,这晒经书的地方便是今天的“看经寺”。这个传说也许是从后世小说中杜撰而来,不过“看经寺”的名字确确实实地流传了下来。
据悉,近年来,在看经寺文物保护方面,龙门石窟研究院实施了一套完整的保护措施。随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看经寺已经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可以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是对29尊罗汉像进行了清除浮尘、溶洞支护、雕像加固等文物保护措施。
二是在罗汉造像外将设置一圈玻璃隔断,在不影响游客参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在距雕刻50厘米间距加装防护玻璃隔断;防护玻璃隔断采用12厘米厚的钢化玻璃,固定于钢结构立柱上,整体竖向荷载1000公斤,水平荷载300公斤。
三是在凸凹不平的基岩地面加装防护木地板。地板采用了高强度、防滑、耐腐蚀、环保无污染的木塑地板材料,每平方米可承载500公斤以上重量。
四是进一步发挥监测设备作用。看经寺是龙门石窟近年来建立的世界遗产监测预警体系中重点监测的一个代表性的洞窟,洞窟内安放有红外照相机、裂缝计、温湿度计等仪器,主要监测看经寺的壁面温度、环境温湿度、洞窟渗漏水及岩体稳定性等重要指标。监测设备连续不断地开展工作,通过无线传输把数据传送至监控中心。洞窟开放后,看经寺的监测将持续进行。
近年来,“数字龙门”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掌握了海量洞窟数据,具备了三维展示复原的基础条件。看经寺内第一尊罗汉摩诃迦叶上半身雕像在上世纪30年代被盗,2001年由海外归来,现由龙门石窟研究院永久保存。现在,龙门石窟专家用三维数据将摩诃迦叶雕像身首合一,在现场展示复原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