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更新时间:2024-07-02 09:53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赵磊明
近年来,我国的文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与此同时,文物保护还面临着一些比较严峻的问题,如:文物保护的责任尚未完全落实、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在加快、文物资源的社会价值发挥不够等。对古文物来讲,保护与利用是难以权衡的两个对立板块。在多数人眼中,文物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但它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价值却微不可见。但也由于文物数量过多,保护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何将文物的历史价值变为经济价值?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拓展文物利用的多个途径?这些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两会”热议 文物保护持续受关注
每年两会上各个代表的议题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纵观近几年的两会热议话题,申遗、名人故居保护、考古遗址保护等文物保护话题屡见不鲜。文物保护成为两会“常客”,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两会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能让文物保护深入人心。
为改变目前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文物工作进行部署,提出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介绍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政策情况。
顾玉才介绍称,文件提出将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责任评估机制。近年来,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与此同时,文物保护还面临着一些比较严峻的问题,比如文物保护责任尚未完全落实,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即现行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在加快,文物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够。
社会捐赠 推动文保全民化
近日,占据各大文化媒体头条的新闻当属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获得目前最大数额的个人现金捐赠。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故宫首次公开捐赠金的使用方向。
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拥有藏品180余万件,但因为受场地制约、人才紧缺以及多方面原因,每年能够与参观者见面的只有1%的藏品。社会捐款将充分运用到文物保护以及人才培训、文物研究等方面。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表示,近日收到的1亿元捐赠初定2000万元用于故宫文物保护,4000万元用于故宫学院的交流培训,4000万元用于文物与古建筑的研究性工作。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安然曾表示,古建文物保护是全民行动。文物偷盗、破坏行为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对文物的经济属性进行了过分的夸大,导致了偷盗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公民文物保护理念和责任意识的缺失,没有形成正确认知。但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民间团体、个人和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了文物保护事业当中,这对文物保护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衍生品开发 文物利用新举措
随着文博事业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认识到开发博物馆资源、提高博物馆文化影响力、拓展博物馆品牌已是影响博物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物保护除了被束之高阁藏于各大博物馆内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被观众熟知?对此,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多家博物馆做了多方面尝试。
最新数据显示,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拥有文物藏品180余万件。但迫于故宫博物院的展出面积,每年仅有1万多件藏品能与参观者见面,这些文物数量不及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总数的1%。为此,故宫尝试多种举措。
从2014年的朝珠耳机、折扇等衍生品,到2015年的《韩熙载夜宴图》《紫禁城祥瑞》等多款App,再到数字博物馆,故宫充分利用文物本身特性,或是开发利用,或是数字转变,让文物“活”起来,走入百姓间。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也表示,作为一名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观察者,个人认为文物不仅仅只是需要保护。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也需要文物的流通和交易,需要开发利用,需要与旅游、文化传播、展览、收藏、鉴定评估、培训等多个领域进行对接,发挥文物特有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