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昭阳

罗中立:强调绘画元素 将“冷饭”炒出新滋味

来源:上海证券报  更新时间:2015-07-13 16:21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立语行艺:罗中立的艺术展》是佳士得上海空间里第一个中国艺术家的展览,佳士得采用了类似艺术家回顾展的形式,选择罗中立早期、中期到偏晚期以及最近的作品,正好为我们勾勒了这位画坛宿将传奇的艺术生涯,也对近年来身陷洗牌困境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带来新的变数。

强调绘画性元素:彩绘雕塑or立体绘画

走进佳士得上海的艺术空间,罗中立一组新作品夺人眼球:彩绘雕塑,或者用他的话来说,是立体绘画。罗中立对记者表示:“一个艺术家在自己的艺术过程中,有时候会有新的尝试。到一定时候个人风格也会水到渠成。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会不断地丰富自己对艺术的想法或感受。这些新作品以雕塑的形式呈现,是有自己的情结,因为从小我就喜欢做泥塑,那个时代,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爱好,就像小孩喜欢涂涂抹抹一样。”

实际上,这是他的愿望和情结。虽然之前已经做了一些雕塑小草图,但从2009年开始他才着手做雕塑。如今我们看到罗中立的雕塑,好像是将平面绘画转换在三维立体空间中,所有绘画的元素基本都保留了下来。但是他特别向记者强调,与其他专业雕塑家的区别在于,他在自己的雕塑里面特别强调和放大那些绘画的元素。他说:“将绘画元素注入雕塑,这就是关键词,就是强调绘画性。”罗中立下一步还打算将自己的立体绘画做得稍微平面一点,像高浮雕那样的作品,目的还是要强调绘画性,弱化“雕塑”突出“绘画”,正是罗中立向观众所要表达的。

不动声色中显示爱恨情仇写实绘画or观念艺术

这次参展作品,包括罗中立的早期写实作品《彭德怀》和《苍天》。提到写实作品,全国家喻户晓的《父亲》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对此,罗中立道:“在那个年代,我用领袖(画)尺寸将画幅转换。其实《父亲》的观念和暗喻在于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其实这种观念,在我们今天创作的时候也是必然会面对的一个角度。”

这张作品最震撼的不仅是罗中立第一次把农民搬上画布,还包括他借用照相写实主义对人物细节的刻画,这在当时的中国写实观念美术算是重大突破,一时间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尽管许多人都没有看过原作,而是通过照片、印刷品乃至教科书等知道这件作品,却对画面上那老农凝神的目光和沧桑的双手印象深刻。

如今,罗中立对这件作品重新总结说:首先,在那个时候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突破了当时写实的概念,也没有想到大家会因此而惊讶;第二,《父亲》实际是我国最早期的观念艺术;第三,《父亲》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巨幅大头像模式的先河,很多艺术家也一直在沿用。

《故乡情-彭德怀》是1978年创作的,这是罗中立的第一幅油画。他告诉记者,这件作品画的是大跃进、人民公社时代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之前回老家。记者追问为什么第一件作品选择画彭德怀?他回答:“我喜欢彭德怀是因为他是唯一敢把大跃进真实情况在庐山会议上对毛主席直言的人。虽然当时我的技艺还不成熟,但是这些作品是发自肺腑的情怀,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苍天》则是罗中立在《父亲》之后创作的又一件重要作品,与《父亲》着力刻画老人面部细节不同,《苍天》画面中只有一位站着的老人背影。“在一片焦土上,站着一位农民,此时天上正好下了一场及时雨。”罗中立介绍,“这也是一件时代性很强的作品,焦土代表了当时的国家现状,画中只有背影的老人也可以说就是邓小平,而那场及时雨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了伟大转折。”

回归传统与民间乡土风情or中国语言

随着阅历、年龄,和不断的艺术实践,罗中立的艺术风格替换过几次。“今天的我不重复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不重复今天的我”是曾风靡一时的口号,但罗中立却觉得:“我看博物馆体会很深,看到两个成功的榜样:一个是伦勃朗,一个是毕加索。”伦勃朗是在不变中坚持,最终成为一个美术史的经典;而毕加索却是不断地自我否定,不断找到新的明天。艺术家的选择是多样的。尽管如此,罗中立留学回来后仍继续乡土题材、风格。他自己调侃说是“炒冷饭”。

尝试了不同的艺术语言之后,他觉得早期的创作,只是借用别人的话来讲我们自己的故事,但是当代艺术走到今天,应该回到我们的传统中去。罗中立的新作品《过河》采用了门神、剪纸、刺绣、年画题材里的传统元素,甚至有来自饮食文化中面塑的色彩。罗中立强调:“要回到传统里去找当代的审美元素,我又回到了平面。今天中国的崛起,文化的自信,文化身份的确立,使艺术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寻找传统。我这几十年也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回忆往事,罗中立把他的艺术生涯归结为三点:“我们这条路走下来,所有的最后走向自己热爱的一个选择都应该是这样几个阶段:第一有兴趣,都是儿童,都有兴趣;第二是有理想,记得我们初中的时候参加香港的一个国际儿童展,得了一个奖(1962年),觉得非常自豪,从此当画家就变成了一个人生理想;第三是事业,世界上最高境界就是到了一种痴迷,一种爱好,一种生活的方式,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变成生活的一种方式。”他还说:“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因为他们最终热爱自己的选择,如果没有热爱没有兴趣,这个事情就会做不好。工作有两种:一种是为生活而工作,是生计;一种是为爱好来工作。这后一种绝对是人生的一种幸福。我很荣幸,我是喜欢我的工作的,所以一路走下来,现在已经变成生活的一种常态。”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