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3-02-07 16:16 作者:陈剑宁 责任编辑:
(陈剑宁)
清华大学在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北边,是我国一流的名牌大学。在清华大学读书的侄女说,其大、其美,用“绿色之城”和无比巨大的绿宝石来形容它,一点也不过份。所以去年路过北京,一下火车,我就直奔清华而去。
清华校园占地方圆约几十公里,要看的人文景观更是数不胜数,但最让我神往的是当年朱自清先生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中写到的荷塘。“荷塘,不远,就在生活区附近。”侄女对我说,我俩就兴致勃勃地前往荷塘了。
走过几条绿树掩映、杂花簇拥、鸟语花香的小路,去到一处小山环绕的地方,侄女告诉我:“荷塘就在这小山之中。”我急不可待地登石阶而上,那在我心中艨胧神奇美丽了几十年的荷塘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站在小山上远望,只见荷塘四周是天然的绿色屏障;山上多树木,多奇石;旧历四月水中的荷花还未抽苔含苞,荷塘里便只有零星的荷叶点缀着浅浅的绿波,还没有朱自清先生笔下那层层叠叠荷叶掩映的景象。荷塘边朱自清先生手持书卷、凝神远思的大理石雕像吸引了我的目光。为了看个仔细,侄女带着我,围绕着荷塘慢慢欣赏。我俩走过当年朱自清先生曾走过的小煤屑路,心中不禁颇多感触。荷塘,虽没有昆明滇池那样的烟波浩淼,没有西湖那样的清丽秀美,却自有它的碧绿可爱:柔静的塘中飘浮着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晃动的荷叶下来来往往游动的是自由自在的鱼;塘水映照着小山和天上飘游的白云,美丽极了。尤其使我注目的是荷塘留给人们的人文内涵:有鬃发霜白的男女老人在那里练剑健身、垂钓,还有聚精会神的青年在那里看书,朗读;塘边有一间白绿相间十分有特色的小屋,屋门口挂着“水木清华”字样匾牌。我问侄女:“为什么叫做‘水木清华’”?她笑着说:“我也说不太清楚,大概就是清华的立意所本吧!其深邃的内涵,只有清华园中的那些长者才清楚。”我俩慢慢地走到朱自清先生的塑像边,那眉清目秀、气宇轩昂、睿智照人的朱自清形象令我激动不已。仅从外貌上看去,朱自清先生并不魁伟高大,但在他那清癯的身躯内和眉宇间却蕴藏着惊人的精神力量:“宁可饿死,不领侵略者的救济粮!”这种对祖国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通过他过人的才华睿智表达出来,奉献出多少令人倾倒的锦绣文章,令中国人民引以自豪。朱自清先生静静地坐在荷塘边,如同还在告诫我们:怎样做人?尤其是怎样做一个有气节的文化人?!我默默地伫立在朱自清先生塑像边久久不愿离开,后悔未带照像机,未能与先生合影留念。从朱自清先生的身上我感悟到:对万事万物,是不能仅仅看其外表的,主要应看其精神文化的含量。平平常常的一个荷塘,经过朱自清先生的描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闪烁着永恒灿烂的光芒。那时,再凝视绿荫掩映下的荷塘更觉得它无比美丽可爱。
告别荷塘,回到来时的小路上,前来观赏荷塘的人络绎不绝。时间不允许,否则,我还真想随他们回去,再游览游览看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