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昭阳

桂花散记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2-02-16 10:22  作者:龙马  责任编辑:

 

龙马

桂花是一个很好的名字,很耐听,很美,也很朴实。当然对于桂花这种树,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仅看那葱郁碧绿翠色欲滴的枝叶,就会让你感受到极强的生命力,还别说在花开时节,桂花那或浓郁、或清淡的香味了,就算相隔十里八乡,也会让人有种沁人心脾的感觉,你说这能不是一个好名字吗?

然而我现在要说的,并不是真正的桂花树,而是一个叫做桂花的地方,它是苏甲的一个自然村。桂花属于昭阳区苏甲乡的四大梁山之一,那里海拔很高,植被覆盖率也就相对较低;就连庄稼也只有洋芋、荞麦等耐寒的能够生存,就连我们平时最常见的苞谷也长不出来,这都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的缘故,相应地在那里居住的人们经济收入也就很差了。虽然我现在在说关于桂花的事,但是有点遗憾的是,到苏甲工作将近七年,我总共也只到过桂花两次,可能说起来会有一点盲人摸象的感觉,但是我总觉得那里有很多值得写的东西。

当然对很多人来说,桂花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名字本身,而是在那里有一个很大的草场,当地人都叫它草山。在草山上,草是很深的,大都没过脚踝,有的地方的草就干脆连膝盖也给淹没了。初来乍到,望上去,踏上去,那种感觉像极了农村早些年用插剩的秧苗编了垫铺睡的“秧被”,踩上去软绵绵的又富有弹性,让你非常舒服;躺上去,会闻到一种淡淡的泥土和青草的味道,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当然,如果当时正巧又有暖暖的太阳烘着,烤着,可能你就会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继而就会有些飘飘欲仙了。

第一次去桂花是在一个周末,同事的两个朋友上苏甲来玩。在苏甲,其它地方又没什么玩场,所以我们就相约骑着摩托车去了桂花。桂花离乡场还有很远一段路程,加之头天晚上又下了点小雨,所以有些地方的路就特别难走,几乎是一步三滑,连滚带爬地走着去的。上去后,在同事以前的一个朋友家吃了饭,玩了一会儿。临近中午时,太阳却毫无遮拦地探出了红红的小脑袋,那一反常态的阳光来得太突然,让人事先一点准备也没有。

如此这般,我们先去桂花小学看了一眼,因为同事曾经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多。也因为是周末,学校里面没有了学生,多少显得有些冷清。但还好,有两个没有回家的老师在里面,可能是因为无聊,或者无事可做,他们在“码长城”,还可能是因为忙的缘故,所以他们对我们就不是那么热情了。后来觉得没有什么玩场,才去了草山上。

久闻其名,今天终于得以一睹芳容。草山上非常漂亮,草场平坦而规整,虽然实际面积不算大,但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真正见过大草原的人来说,还是觉得很过瘾,草山有一种一望无际的豪气。在草山上,去过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上面很宽、很平,就算有一点坡度,也很缓,所以人人都说那是一个学车的好地方,在上面你可以丢掉方向盘,踩着油门勇往直前。那天,我的一位不会骑摩托车的同事就借一个朋友的女式小摩托,在草场上放心大胆地转了几大圈。

说到草山,让我想起来一些让人有些匪夷所思的事。就是刚来苏甲的时候,听这里的人们说,因为苏甲乡的贫困村比较多,所以相应的扶贫资金就相对较多。在扶贫的过程中,有时候就发钱给农户去发展生产,但是很多情况很是让人失望,当然那只是一部分人。有的人拿到钱,在街上买一壶酒提着,一路走一路喝,还没走到家,钱没了,酒也喝完了。难怪有句俗话说,捡来的的娃娃当脚踢,一点也不心疼。还有点像参加赌博,对赢来的钱,不当钱花一样。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无知的表现。还有一种情况是,上面的人怕如果发成钱,被农户些拿去三文不值两文的花掉,所以就采取另外一种方案,买成化肥来发,但还是出现了一些情况,有的人就干脆把化肥拿到街上三文不值两文的卖了,也是买酒喝了。还听说过另外一种情况,又一次,政府出钱,去买了一些化肥拉到草山上,叫上全村的农户,意思是要帮着把草山施一些肥,让草长得更好些,以便发展养殖业,放牧业,但是让人感到更失望的是,有很多农户都像是在跟别人做事一样,一点也不用心,为了省事,就随便挖一个坑,把半包或者整包的化肥埋了,你想想吧,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啊。

第二次去桂花是在去年的春季学期末,是到桂花学校去监考。因为是雨季,加之又要监考,所以就没有机会到草山上去玩。我还没有去过大山包,但是根据许多人描述,我觉得桂花的自然环境很像大山包,气温低,冬天特别冷,森林覆盖面积非常少,即使有一些松树,都很难长大,几乎就长不大,所以被人们称作“小老树”。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在苏甲街上,春天已经很明显了,白杨树已经悄悄地穿上绿装,并且叶子已经很大了,一张张叶子就像猫耳朵一样挺拔,似在努力收听有关春天的一些新闻呢。可是到了桂花上面,白杨树就连一点发芽的迹象都没有,许多背风背阴的地方还堆积着一些去年的残雪,整体看上去,还是一片狼藉、萧瑟之景象。桂花的春天至少要比山下迟来一个月。

当然世界在变,万物都在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包括人,包括人的思想。这是一种趋势,一种进步,一种发展前进的表现。最近这些年,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家几乎成了一种象征,只有春节的时候才会想起自己的老家在某个地方,有的就干脆想不起来,连家也不想回了。当然这也有一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减少当地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很显然,这种情况,桂花这个偏僻的小村庄也不例外。一方面,几乎每家都有人在外面打工,这是前次调查“留守儿童”时得知的,另外还了解到,在桂花几乎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家都装起了电话,这至少说明这些人家的经济收入有所增加。加之近来年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我相信桂花的群众在思想观念上也一定有所改观。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