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1-11-17 16:28 作者:陈剑宁 责任编辑:
深秋的太阳深情地把光和热挥洒在广袤无边的大地上,天空显得更加明丽和高远。阳光下,黛青色连绵起伏的远山,静静地环抱着美好的田园。玉米、大豆、稻谷、瓜果都已成熟了,微风送来一缕缕清香,如浓郁的美酒令人陶醉不已。
她从山间那条开满各种各样无名山花的小路上匆匆走来,一手拿着一束绚丽的山花,一只手里抱着学生们的作业本。她微笑着,如同一朵山花那样美丽。
天气有些热,她走得有些累了,便习惯地在路边的草地上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望着眼前那些熟悉而亲切的景物,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她的心中不禁又涌起一股激情。呵!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这无限美好的乡村景色曾给了她多少遐想,多少力量,孕育了她多少美好的向往。在不远处那熟悉的山脚下,那一泓清泉如今是否还如往常一样汨汨地流淌呢?
后来长大时,父亲曾向她讲过那清泉美好的故事。清泉旁边曾立有一块石碑,碑上记载了她爷爷那代人从远方到这里开垦这片土地、寻找水源生存的艰苦过程,那是老一辈与干旱、天灾作斗争的见证,凝结了乡亲们对于水的无限渴望与深情,对于水源滋养万物的无限感激之情。
她拿着小花,抱着学生的作业本,慢慢走到泉水边,双眼凝视着泉源。只见泉水依然清澈如故,汨汨地从那不很深但蕴含无限的泉眼流了出来,流进了那一条条沟渠,流向那金灿灿的稻谷,流向那无边的果林、树林,流进人们的心田。
她弯下腰,双手掬了一捧清泉含在口里,甘甜乳汁般的泉水让她惬意不已。她不禁在泉边沉思了好久好久:这清泉不仅滋育了她的生命,而且还滋养着她走进了县里的重点中学,走进了大学。因为她一直用清泉那样奔流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刻苦学习。凭着毕业时的优秀成绩,她完全可以在城里找到一所条件好的中学任教,但她没有。她思念着故乡土地上还没有完全脱贫的父老乡亲,思念着许多没有条件到外地上学的孩子,思念着故乡这片不十分丰腴的土地。她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她知道她是属于这片充满希望的黄土地的,是乡亲们的后代。想着、想着,不知不觉间,她的耳里又响起了往日她去大学念书时伫立泉边留下的“回返故乡,建设故乡”的诺言。她决定像清泉一样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清泉仍一往情深潺潺地流着,像童年时代她喜爱唱的乡村里快乐的歌谣,不知道烦恼和忧伤。她清楚地知道自己选择了贫困家乡的教育事业,也就选择了简陋的住宿,选择了粗食淡饭……乡村没有城里那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设施,连电脑彩电都还见不到,只有无边的空旷和无尽的寂静。可是有那一双双如清泉般明亮的学生们的眸子闪灼在寂静的山野之中,有对她寄寓了无限希望的父老乡亲……“不后悔!”她自言自语地说。曾有几次,远在城里教书的同学朋友来信叫她去城里应聘好的工作,还有城里极好的朋友在城里帮她介绍对象,她舍不得父老乡亲如清泉一样的深情,舍不得大山里像清泉一样有无限生命活力的乡村孩子。他们多么需要有像清泉一样圣洁的知识去灌溉去滋养啊!再说她自己不也应该像清泉一样地生活么!
清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地流着。20多年过去了,她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默默地走过这里了。一开始是有些单调,寂寞,但走着、走着,她就信心倍增了。因为在她艰苦,单调而枯燥的教书生活中,每一年都有那么一些乡村少年像她当年一样,走进了乡镇中学,走进了县市里的重点高中,走进了大学,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祖国的接班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将来也会像清泉一样默默地、灌溉着祖国广阔的土地,培养祖国未来美丽的花朵。
(陈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