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05-21 10:53 作者:李晓波 责任编辑:
昭通师专,中国高校中一所不起眼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正是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担负起了昭通高等教育的兴旺。30年来,昭通师专以“崇德、敬业、务实、求是”的校训和“大学无疆、大人有容”的校风,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人民教师,为昭通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乌蒙高原上的教师摇篮”。今日之昭通师专已经面向全国招生,升本在即。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操着一里哇啦的方言,在这所乌蒙高原仅有的大学里接受昭通文化的熏陶,实现了各种文化的大碰撞大交融,必将对昭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每年夏天,都有一大批充满青春活力的高校毕业生冲出大学的校门,带着理想与憧憬大步迈入社会,开始人生骄傲的旅程。时光倒退到上个世纪的一九八七年七月,我从云南师大政教系毕业,被分配到昭通师专任教。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工作都是国家“承包”下来的,不愁没有工作单位,愁的是有没有一个自己心仪的好单位。对我来说,这是一次组织满意而我不满意的分配,因为我的“留昆”之梦就此破灭。人生就是这样,意料之中的事情往往被意料之外的东西所取代,难怪民间盛传一句话:“煮熟的鸭子也会飞”。谁都渴望留在省城,谁都梦想扎根都市,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只不过看谁更有运气罢了。我就属于运气不好的那一类人。然而,与分到下乡的同学相比,我又是满意的,运气也比他们好。毕竟我留在了“昭通城”,而且还是很多人羡慕的高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人及朋友也都安慰我:“既来之,则安之,随遇而安吧”。虽然之后有关心我的母校老师和领导盛情相邀返昆工作,但我已经“爱”上了师专,无法离开了。就这样,开始了我在师专的教书生涯。
工作一段时间,我才发现,昭通师专是个好地方。虽然学校面积不大,校舍也很简陋,只有两块篮球场,但由于教师中青年教师居多,所以教师们特别地敬业、特别地勤奋,朝气蓬勃,活力十足,极大地促进了青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喜欢这样一个敬业、勤奋的环境。昭通师专校园文化十分丰富,文学创作如火如荼,演讲辩论之风盛行,篮球氛围特别浓烈,打篮球的人特别多,观看篮球比赛的人特别“痴狂”。对我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只要有篮球场,就能拴住我的心。
学校人事处每年都要翻阅新进入师专的青年教师的档案,这是他们的工作之一,从中可以了解和发现每位青年教师在大学期间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好不好、有没有考试作弊、有没有酗酒“发疯”的记录、受过处分没有等等,当然,他们也很关心有没有“特长”的人。如果你的档案里有什么不良记录,你就得飞快地跑到人事处,态度诚恳地向人事处的领导承认并检讨因为年少轻狂犯下的错误,痛心疾首地表态自己一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否则,你慢去一步,或者态度不好,你肯定被“退档”,等待你的就不是分配而是“发配”了。很快,人事处的同志在我的学籍档案里惊奇地发现,像我这样身材不高的人居然还有“特长”。为了验证和辨别我这个师大篮球队组织后卫的“真伪”,我被一个外号叫“三哥”的、身材特长的体育老师喊去进行了实战“面试”,看上去他的表情不是很“友好”,没有微笑,怀疑的眼光中打量着我,我知道是我的“身高”在刺激着他的眼球。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眼光,我知道他心中的想法:这样的“身高”咋会是师大的组织后卫?我没有被他满脸的“络腮胡”所吓倒,几招下来,便显示了我的“功力”。他兴奋不已,高兴地说:“天上掉下一个打组织后卫的了”,就这样,我被他们挖掘出来,成为教师篮球队的组织后卫,开始代表师专出征比赛。这个外号叫“三哥”的体育老师,原来是师大体育系七八级的学生,是我师大篮球教练的同窗好友,八二年毕业。真名周跃,豪爽耿直,在昭通体育界大名鼎鼎,有一大批崇拜他的女球迷。他司职前锋,技术全面,盖帽一流。后来成了我在师专篮球队的战友和生命中最好的兄弟。那时的他刚当上音体美教研室主任,春风得意,现在是体育系主任,篮坛宿将。
八十年代末期,昭通师专连续三年夺得了昭通市“建设杯”冠军。在那个拥有“李肝炎”、“赵三炮”等“十大球星”的八十年代,想要获得冠军,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李肝炎”肯定就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人。一路走来,真不容易,可谓是一路的艰辛、一路的风雨。我在大家的宽容与信任、理解与帮助下,很快便适应了这支陌生的球队,并完全融入了球队的战术风格中,开创了我篮球生涯的又一个顶峰。师专的学生们为这支球队而骄傲,我们打到哪里,他们冲到哪里,为师专摇旗呐喊,我们赢了,师专变成欢乐的海洋,激情点燃狂欢之夜;我们输了,校园里寂静如水,球迷要度过的是一个漫长的不眠之夜。只有身处其中,你才能感受得到作为师专人的自豪和荣誉。新的比赛开始了,一个眼神,就是一套战术,一个手势就是一组进攻,一句提醒,就是一种鼓励,我们配合默契,仿佛有心灵感应似的,闭上眼睛我都知道谁往哪里跑、球往哪里传。全队上下心连着心,情倚着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成功了,大家热烈相拥,分享快乐,把酒高歌。失败了,没有埋怨,只有关爱;没有指责,只有呵护;没有扯皮,只有友谊。
陈季林,现在师专的校长,后卫,相貌堂堂,学者风范,我的亲密搭档,在比赛中甘做人梯,默默地隐没自己,点燃我的光芒。大前锋周跃“三哥”,五大三粗,一表人才。虽大大咧咧、但粗中有细。他不仅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摆正了场上的位置,而且还在带头树立我作为核心球员的威信,使我能放手放胆地组织比赛的攻防转换。他要是不听我的话,发起火来,小小的我,拿他可就没有办法;中锋王徽,资深帅哥,篮球场上的智多星,打球老谋深算,在我面前他是前辈,可他没有“耍大牌”,对我关爱有加,友好的建议快速提高了我的技战术水平;小前锋李进,小帅哥,球队最年轻的队员,聪明好学,进步神速,话讲的少,球打得多。“半截篮”昭通第一,一旦出手,很少“从头再来”。与我的配合最为娴熟,有“黄金搭档、智勇双煞”之美称。除此之外,高显文的勇猛顽强,李建魄的机智灵活,张成志的豪气中天,罗锋的沉重稳健,陈祖冬的“无知无畏”,何申英的天“勾”行空。这是一群篮球的斗士,把篮球演绎得出神入化,富于智慧与想象,使那时的昭通师专篮球队成绩斐然,称霸一时。九十年代中期,随着邮电、交警的崛起,“三哥”、王徽的退役,昭通师专开始慢慢淡出昭通篮坛。但我们这群篮球的兄弟们依然不减对篮球的热爱,打篮球成了我们每天锻炼身体、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平台和纽带,直到一九九八年我离开昭通师专到人事局工作。
十年的时光悄然逝去,但我无法忘怀在昭通师专生活的十二个年轮。那是一段我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那是一段青春如火、激情如电的岁月,那是一段岁月如歌、快乐如风的季节。人生有几个十二年!是师专给了我人生许多的机会,是师专给了我成长的动力,是篮球给了我快乐的心境,是学生给了我求知的渴望,是领导给了我表演的舞台,是同事给了我腾飞的翅膀,一幕幕成长的往事在我的心灵里日夜不停的歌唱,一段段篮球的故事在我的梦里重复不断地诉说。
一九八八年开始,教学之余,我开始训练和指导昭通师专学生男子篮球队,很多女生也想加入,但都被我婉言谢拒了。我怕她们美丽的容颜经受不住强烈的阳光,劝她们参加啦啦队、当当篮球宝贝就可以了。没有想到,还是有极少数女生甘愿成为一名“黑珍珠”也要参加训练。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后来发现,女生的加入,使训练变得轻松、变得快乐,平时不刻苦的男生们觉得时间怎么一眨眼就过去了,训练的时候相当卖力、干劲十足,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训练时间到了仍迟迟不肯下课。我终于明白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道理。
没有想到当教练一干就是十二年。很多时候都想放弃,家人也有怨言,毕竟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但看见这么多学生热爱篮球,求知若渴,我一咬牙又坚持了下来。每天四点半至六点半是雷打不动的训练时间,顶着骄阳,冒着寒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边教书,一边育人,一边打球,一边教练。不时还要担任师专学生的演讲、辩论指导与训练。教学很辛苦,工作很繁忙,嗓子很沙哑,生活很充实,心情很快乐,风里来,雨里去,雾里行。我觉得时间仿佛已经不属于我个人的了,而是属于师专的。确实挺辛苦,但苦中有甜。确实挺辛劳,但劳中有乐。在这里,我找到了事业的归宿,寻到了精神的家园。有时候,工作累了,就盼望着放假,以放松疲惫的身心,可放假没几天,又盼望着开学,我知道,这是在想学生了,一天见不着他们,心就找不到宁静的港湾。学校是我的美丽的家,她给了我耀眼的舞台,我只有倾其所能,做好工作,才能报答学校的培养和关怀;学生是我最好的兄弟和朋友,他们给了我无尽的快乐,我只有全力以赴,强化学习,才不至于误人子弟。教书育人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有人形象地比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奉献、“牺牲”、燃烧自己都是这一职业的鲜明特征。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我想,就应该快乐地走下去,无怨又无悔!
教学生打球是件快乐的事情,看着他们的球技一天天进步、学识一月月提高、思想一年年成熟,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就会涌上心头、飞上眉梢。在这一过程中,我的篮球技战术又有了飞速的发展。我知道“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拥有一桶水”的道理。我潜心研究篮球理论,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用哲学来审视篮球,向弟子们灌输篮球比赛中的哲学思想和辩证思维;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解剖篮球,向弟子们传授“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用价值观来统领篮球,向弟子们演绎人生的酸甜苦辣;用理想来引领篮球,向弟子们讲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格言;用信念来支撑篮球,向弟子们讲述“成功就是把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的人生信条;用知识来武装篮球,向弟子们分析智慧人生的源头;用快乐来点燃篮球,向弟子们传递昂扬向上的勃勃生命。篮球比赛,人生百味,小小篮球,乾坤流转。快乐篮球感染着师专的学子,激励着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多年来,昭通师专学生篮球队为学校争得了无数的荣誉,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的一生,好似大海里漂浮的孤舟,只有倚着港湾才能找到生命的归属。离开师专的十年里,闲暇之余,我会去看看熟悉的校园,走走亲切的小道,闻闻久违的花香,尝尝学生的伙食,还会与师专的篮球兄弟们打打篮球,叙叙快乐的往事,聊聊别后的思念,侃侃师专的美好未来。
岁月如歌,一路同行。我不后悔在昭通师专生活的日日夜夜,我不后悔伴我在师专走过的篮球之路。师专啊师专!我梦想燃烧的地方!无论我离你多远,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无论容颜如何衰老,你都是我的根,我永远都是你树梢上的一片叶,永远不变的是我生命中难以割舍的师专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