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8-04-10 11:06 作者:李晓波 责任编辑:
一位篮球爱好者曾经问我一个问题,你这么喜欢篮球运动,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说,篮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快乐,篮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智慧,篮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奋力向前。我不是因为篮球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但是因为它,我更加眷恋这个世界。这应该是每一个篮球爱好者快乐的心声与心境。
篮球运动既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项目,又是一个现代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篮球比赛贵在团队精神,它是社会的一种文化生活,是风雨人生路上的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可见人生的酸甜苦辣咸。观看欣赏比赛中激烈对抗的精湛球艺,可使人们的生活空间和余暇时间得到扩展及充实;公平激烈的竞赛本身就传播着平等竞争的文明风尚,也鼓舞着人们对真实、自信、做人、进取和创新的向往;竞赛过程的变幻和竞赛结果的不可预测,可给篮球爱好者带来极大的悬念与乐趣,汲取智慧的丰厚营养,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打篮球,一直打到现在。30多年了,我可以说是热爱这项运动,钟情这项运动。记得小时候,在盐津县庙坝乡读小学,70年代的庙坝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乡镇,清澈见底的白水江欢快地从这里流过,养育了一方灵秀与智慧的山民。乡里小学仅有一块不标准的土球场,篮板、篮圈都是当地木匠做的,很不规范。在这样的篮球场上打篮球,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天傍晚吃过晚饭,乡里的干部都会在这块土球场上打篮球,围观的群众站了里三层外三层,仿佛过年一般热闹。我因为年小往往被乡镇领导临时“委任”为计时记分员。时间一长,便耳闻目染,开始学着大人们打篮球的样子。庙坝乡有很好的篮球基础与篮球文化,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几下子,说起篮球都能侃上好几段,每年还会组织一些篮球比赛。正是在这样的篮球氛围中,年少的我与伙伴们便迷上了打篮球,养成了每天打篮球的习惯,成天泡在篮球场上单挑(现在流行PK)或者逐对厮杀,展示其聪明与智慧,快乐极了。不久,乡里来了位下乡知青,名叫樊志军,由于他在县城少体校练过篮球,庙坝小学便聘其为体育老师,从此,开始接受他篮球技术的启蒙教育和正规训练,并组建了“红星少年篮球队”。没有他,就没有我以后的篮球历史,师恩难忘啊!就这样,每天训练一小时,书没有读多少,个头也没见长,站队也总是排倒数第一,但篮球水平却在乡里孩子中技高一筹,成了数一数二的人物。少年的时光匆匆地在篮球场上一晃而过,快乐成了年幼心灵唯一的精神家园,真像一首歌中的歌词:“小小少年,很少烦恼”。这一切的快乐都源于篮球。庙坝成了我篮球起步的摇篮,篮球更成为我认识、了解和把握人生的一把金色的钥匙。如今,儿时的篮球小伙伴都过了不惑之年,而那段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懵懂少年的篮球之梦却依然在心中燃烧。
逐渐地,长大了,才发现打篮球早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了初中,跟随父母举家迁到白水江的终点站盐津柿子乡,还是不规则的土球场,还是飘逸的白水江。不同的是由于学校没有校门,篮球场离山下的白水江近在咫尺,在坑坑洼洼的球场上打球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更要随时提防篮球飞下山掉进河里去的危险。为此,曾经发生好几次篮球掉入白水江的事件,也就有了为找回可贵的篮球而几次畅游白水江的记录。幸好在白水江生长的孩子天生就会游泳,否则,都不敢打篮球了。就这样一边打球,一边下山找球,一边练习游泳,篮球技术就在土球场上百炼成刚了。快乐篮球伴我度过了青春的时光。
考上昭一中后便入选了学校高中男子篮球队,获得高中联赛的冠军,由于身材不高,站队时依然排在倒数第一。但是,因为我在白水江边、泥巴地里练就了过硬的技术,使得防守者一见我一般腿脚都会发软,于是,大家开始关注排在倒数第一的我了,开始有了自己的球迷,也有了篮球“明星”的启蒙感觉,那种感觉使人兴奋,催人奋进,激励着我为了理想去努力学习、快乐生活。
上了大学,更加钟情和迷恋篮球运动。那是80年代初期,文化生活不是太丰富,我除了学习,便是打篮球。每天课余时间我都在篮球场上泡着,风雨无阻。昆明的阳光强烈而美丽,在球场上待的时间长了,高原特有的紫外线就把我变成了“非洲来的白人”。“教室-图书馆-篮球场”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需要毅力与坚持。有人很形象地比喻我大学的学习生活空间:“以师大篮球场为圆心、校门为半径画个圆”。虽然大学的我身高已经长到极限,虽然一不小心混了个师大校队队长,但球队排队点名的时候我依然排在倒数第一,喊着再熟悉不过、再亲切不过的12。从小到大由于身高不够高,我一般都是排在倒数第一,习惯了这种外人看来尴尬我自己却快乐的排位。我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明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人生志向,从来没有自卑过,也从来没有放弃过,相反我却很自豪和快乐,因为我在长人如林的篮球森林里找到了快乐的位置,那就是执着、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为此,人们常开玩笑,说我是在森林里打球。
大学里看篮球赛是一件很浪漫很惬意很快乐的事,围观者之多,你数都数不过来。为了各队的集体荣誉,不仅锣鼓喧天,红旗招展,而且还有很多自发组成的“美女啦啦队”,他们是来为自己心爱的球队或心仪的篮球小子呐喊助威的,她们的每次亮相都会得到如潮的掌声,也会夹杂着些许的尖叫声。顿时,“加油”声响彻云霄,“加水”声也不绝于耳,在这样的篮球氛围里,她们一般都会忘记矜持的身份。我很幸运,大学里的球迷、粉丝很多,她们没有经过我同意便擅自封我个“篮球王子”的称号,使我常常暗自高兴,快乐连连。然而,当她们吃香的喝辣的时候一般又不会想起我,没有给我享受过任何物质待遇。听说她们会一边大吃大喝,一边侃着篮球的趣事,还一边念叨着我的名字。尽管如此,大学的时光对我来说是快乐的,无论是清晨或是黄昏,无论是寒冬或是酷暑,篮球场上都会闪动着我与篮球小子们矫健的身影。
大学毕业非常荣幸地回到故乡工作,这是一片篮球的沃土,一批又一批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为了昭通篮球事业而默默奉献、甘为人梯。昭通的篮球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大家对篮球的痴迷源于这块篮球的沃土。不同的时代都涌现出了各具特色、身怀绝技的本土篮球明星,受到众多篮球爱好者的热爱,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广为传颂,成为青少年追逐的偶像,也激励着他们为了心中的篮球之梦而奋斗。遇有比赛更是万人空巷,观看球赛的场景真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是篮球场边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云南省其它地州市篮球爱好者望尘莫及、羡慕得要死的景象。
在昭通师专工作,教学之余,打篮球的时间更多了。通常,不需要预约,不需要呼朋唤友,球场上都会有无数个篮球运动的爱好者,构成了一个个合作的群体。有老师,有学生,师生相见,“分外眼红”,篮球场上不讲师生相让;有校内的,有校外的,高校是一块篮球的圣地和篮球爱好者“朝圣”的天堂,吸引着八方“篮林高手”在此过招;有男的,有女的,放心,尽管打,不会出现“男女受授不亲”之嫌;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不认识也没有关系,篮球是一个媒介,大家认识篮球就行了,篮球有自己相通的语言,人与人认识不认识已经退为次要。
我很喜欢清晨的大学校园,寂静而沸腾,青春的气息感染着每一位晨练的人。清晨操场上打篮球的人特多。我每天都沿着熟悉的小道,踏着偶有的露水,穿过那片我喜欢的花园街和松树林,就到了篮球场,此时,我的心全部属于这块土地。做着我喜欢的动作,练着我发明的独门绝技,排泄我所有的情绪,放飞我心中的梦想,享受打篮球的乐趣,感悟人生的历程。
与朋友们打球的时候特别的爽,大家志同道合,以球会友,别有一番情趣。输赢不再重要,因为我们是一群喜欢篮球的人,一群视篮球为生命的人。在一起欣赏飞人乔丹的高超技术,在一起品味甘为人梯的皮蓬,在一起模仿艾弗森的犀利动作,在一起感受纳什梦幻般的妙传,在一起享受快乐篮球的滋味,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是用心在品味篮球带给我们的乐趣。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篮球场记载了我们不再年轻的印痕,昔日的朋友们为了工作都各奔东西了,但是当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还会和以前一样打篮球,因为篮球永远年轻。或许篮球就像一座桥梁一样,把两端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朋友不在,我享受篮球的情趣依旧,因为我的心依旧,对朋友的心依旧!篮球能给人们带来激情,带来快乐,可以让我们暂时远离烦恼,在投篮那一瞬间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一个人的,没办法不兴奋。每一个人都是场上的主力,不存在谁弱谁强,不存在谁技术好谁技术差。
只存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配合和默契。其实,真正打好一场球,在于你能否控制住比赛的节奏,能否调动你的队友,激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的好球员,不是在落后时责怪队友,而是在落后时激励队友把士气找回来。篮球不是人们争强好胜的工具,而是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工具。打篮球真正的乐趣不在于投中几个球或是谁赢谁输,而是在于体味过程中队友之间的默契。
面对每一次正规的篮球赛,我都把它视为人生中最后一场比赛,尽心又尽力。我不在乎身材因素,高矮胖瘦都不足以成为决定一场篮球比赛的关键因素。篮球运动贵在团队精神,这种精神需要的是一种默契,一种奉献,一种团结,一种长时间的磨炼。一场比赛,成绩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不是代表比赛的全部。因为观众不仅关注的是核心人物,更关注的是一个团队的默契配合。
现代篮球运动继续朝着“一个趋势、多种风格、不同打法”和“高智慧、高速度、高强度、高技巧、高比分、高对抗”的方向发展。它不断启示人、鞭策人、凝聚人、鼓舞人。走好每一段路,享受篮球运动的每一段精彩,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提倡快乐篮球,快乐的配合,快乐的三步上篮……没有任何肮脏,没有任何暴力,没有任何硝烟……一切快乐至上!
(李晓波)